"永安漁港"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導覽條1|景點}} ==簡介== 永安漁港(舊名崁頭屋港),位於桃園市新屋區永安里,社子溪出海口北側。永安漁港是中壢區漁...")
 
(交通資訊)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8: 行 8:
 
目前港區的泊地面積為 27,600平方公尺,漁船及漁筏總數約 450艘。港區就位在 114縣道的盡頭,進入港區,首先迎面的是二層樓建築的魚貨拍賣場,是漁船進出港裝卸漁獲的場地;在魚市場右邊有一座造型亮麗而奇特的建築,即是中壢區漁會的所在地;位於魚市場附近有一棟輛亮白色,且造型奇特的建築物,那就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大型而在漁港南岸,緊貼在碼頭邊的長型建物,是供漁民儲藏漁具的倉庫,而對岸那一排堆滿魚網的,則是漁民整理和修補網具的漁具整補場。
 
目前港區的泊地面積為 27,600平方公尺,漁船及漁筏總數約 450艘。港區就位在 114縣道的盡頭,進入港區,首先迎面的是二層樓建築的魚貨拍賣場,是漁船進出港裝卸漁獲的場地;在魚市場右邊有一座造型亮麗而奇特的建築,即是中壢區漁會的所在地;位於魚市場附近有一棟輛亮白色,且造型奇特的建築物,那就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大型而在漁港南岸,緊貼在碼頭邊的長型建物,是供漁民儲藏漁具的倉庫,而對岸那一排堆滿魚網的,則是漁民整理和修補網具的漁具整補場。
  
==交通地圖==
+
==交通資訊==
 
+
{{map |24°59'19"N 121°0'48"E|300 |500 |18 }}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
 
:*
  
==相關頁面==
+
==歷史==
 
+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泉州籍郭姓氏族來此開墾,因建屋於台地高崖(崁)上,故名為「崁頭屋」。
 +
:*1953年(民國42年),「崁頭屋港」開港。
 +
:*1955年(民國44年),7月由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及農復會(即今農委會)分別撥款補助,撥款修建南北防波堤各300公尺。
 +
:*1958年(民國47年),加高防波堤。
 +
:*1959年(民國48年),崁頭屋聚落改名永安,漁港亦改名為永安漁港。
 +
:*1961年(民國50年),農復會延建南堤80公尺、北堤120公尺。
 +
:*1962年(民國51年),農復會疏挖航道。
 +
:*1971年(民國60年),桃園縣政府續延建北堤30公尺。
 +
:*1974年(民國63年),桃園縣政府漁業局延長內防潮堤20公尺。
 +
:*1976年(民國65年),桃園縣政府漁業局浚挖航道及泊地22,926立方公尺。
 +
:*2004年(民國93年),7月17日觀光漁市完工啟用。
 +
:*2017年(民國106年),12月5日台61線永安交流道北上匝道完工啟用,可行駛市道114號到達漁港,可增加北部旅客大幅增加觀光客遊玩。
 +
:*2018年(民國107年),5月19日台61線永安交流道南下匝道完工啟用,可行駛市道114號到達漁港,可增加中南部旅客大幅增加觀光客遊玩。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
+
#[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314 ''桃園觀光導覽網'']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0%B8%E5%AE%89%E6%BC%81%E6%B8%AF ''永安漁港維基百科'']
  
 
[[Category:景點]]
 
[[Category:景點]]

於 2024年6月10日 (一) 15:19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

永安漁港(舊名崁頭屋港),位於桃園市新屋區永安里,社子溪出海口北側。永安漁港是中壢區漁會轄區內的唯一漁港,屬於第二類漁港,亦為臺灣唯一以客家族群為主體的漁港。

永安漁港原為一小漁港,為因應漁船大型化需要,不但新闢碼頭,還挖深航道,並延長興建原有防波堤。漁港現在有漁筏99艘,漁獲種類以鯧、鰆、小卷、烏魚、鰹、鯊、黃花魚等為主,漁獲量主要供銷外縣市為主,為增加漁民收益。 永安漁港為了迎接休閒時代的來臨,在民國 93年 7月 17日觀光魚市完工啟用之後,永安漁港及周邊的海岸,儼然已成為北台灣新興的一顆休閒明珠,每逢假日,總吸引數萬的休閒人潮。

目前港區的泊地面積為 27,600平方公尺,漁船及漁筏總數約 450艘。港區就位在 114縣道的盡頭,進入港區,首先迎面的是二層樓建築的魚貨拍賣場,是漁船進出港裝卸漁獲的場地;在魚市場右邊有一座造型亮麗而奇特的建築,即是中壢區漁會的所在地;位於魚市場附近有一棟輛亮白色,且造型奇特的建築物,那就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大型而在漁港南岸,緊貼在碼頭邊的長型建物,是供漁民儲藏漁具的倉庫,而對岸那一排堆滿魚網的,則是漁民整理和修補網具的漁具整補場。

交通資訊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

歷史

  •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泉州籍郭姓氏族來此開墾,因建屋於台地高崖(崁)上,故名為「崁頭屋」。
  • 1953年(民國42年),「崁頭屋港」開港。
  • 1955年(民國44年),7月由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及農復會(即今農委會)分別撥款補助,撥款修建南北防波堤各300公尺。
  • 1958年(民國47年),加高防波堤。
  • 1959年(民國48年),崁頭屋聚落改名永安,漁港亦改名為永安漁港。
  • 1961年(民國50年),農復會延建南堤80公尺、北堤120公尺。
  • 1962年(民國51年),農復會疏挖航道。
  • 1971年(民國60年),桃園縣政府續延建北堤30公尺。
  • 1974年(民國63年),桃園縣政府漁業局延長內防潮堤20公尺。
  • 1976年(民國65年),桃園縣政府漁業局浚挖航道及泊地22,926立方公尺。
  • 2004年(民國93年),7月17日觀光漁市完工啟用。
  • 2017年(民國106年),12月5日台61線永安交流道北上匝道完工啟用,可行駛市道114號到達漁港,可增加北部旅客大幅增加觀光客遊玩。
  • 2018年(民國107年),5月19日台61線永安交流道南下匝道完工啟用,可行駛市道114號到達漁港,可增加中南部旅客大幅增加觀光客遊玩。

相關連結

  1. 桃園觀光導覽網
  2. 永安漁港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