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庄"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 簡介 ==
 
== 簡介 ==
  
  [[北新庄子]],簡稱[[北新庄]],又寫為[[北新莊]],是指新北市三芝區南部與淡水區交界的一個老地名。此地原據悉可能為兩百五十年前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的Vavi番社。範圍約當今日三芝區興華里與店子里,境內主要道路有北新路。
+
  [[北新庄子]],簡稱[[北新庄]],又寫為[[北新莊]],是指新北市[[三芝區]]南部與[[淡水區]]交界的一個老地名。此地原據悉可能為兩百五十年前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的Vavi番社。範圍約當今日三芝區興華里與店子里,境內主要道路有北新路。
  
 
  北新庄子可推溯至清領時期,漳州、泉州移民居住在鄰近地區,原本稱為「新莊仔莊」。日治初期,改寫為「新庄仔庄」,隸屬於芝蘭三堡。1901年(明治34年)臺灣改為20廳,臺北廳滬尾支廳劃分新庄仔區,下轄新庄仔庄與土地公埔庄。1902年,「新庄仔」改名「北新庄子」,其庄與區跟著改名。1912年9月管轄北新庄子區的滬尾支廳改名淡水支廳。1920年(大正9年)行政區劃改制時,北新庄子區和小基隆區合併為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而北新庄子庄改制為「北新庄子」大字,其下有「田心子」、「楓子林」、「店子」、「龜子山」、「菜公坑」、「車埕」等小字。
 
  北新庄子可推溯至清領時期,漳州、泉州移民居住在鄰近地區,原本稱為「新莊仔莊」。日治初期,改寫為「新庄仔庄」,隸屬於芝蘭三堡。1901年(明治34年)臺灣改為20廳,臺北廳滬尾支廳劃分新庄仔區,下轄新庄仔庄與土地公埔庄。1902年,「新庄仔」改名「北新庄子」,其庄與區跟著改名。1912年9月管轄北新庄子區的滬尾支廳改名淡水支廳。1920年(大正9年)行政區劃改制時,北新庄子區和小基隆區合併為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而北新庄子庄改制為「北新庄子」大字,其下有「田心子」、「楓子林」、「店子」、「龜子山」、「菜公坑」、「車埕」等小字。

於 2022年7月7日 (四) 09:37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

  北新庄子,簡稱北新庄,又寫為北新莊,是指新北市三芝區南部與淡水區交界的一個老地名。此地原據悉可能為兩百五十年前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的Vavi番社。範圍約當今日三芝區興華里與店子里,境內主要道路有北新路。

  北新庄子可推溯至清領時期,漳州、泉州移民居住在鄰近地區,原本稱為「新莊仔莊」。日治初期,改寫為「新庄仔庄」,隸屬於芝蘭三堡。1901年(明治34年)臺灣改為20廳,臺北廳滬尾支廳劃分新庄仔區,下轄新庄仔庄與土地公埔庄。1902年,「新庄仔」改名「北新庄子」,其庄與區跟著改名。1912年9月管轄北新庄子區的滬尾支廳改名淡水支廳。1920年(大正9年)行政區劃改制時,北新庄子區和小基隆區合併為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而北新庄子庄改制為「北新庄子」大字,其下有「田心子」、「楓子林」、「店子」、「龜子山」、「菜公坑」、「車埕」等小字。

  1946年(民國35年),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改制為臺灣省臺北縣淡水區三芝鄉,北新庄子拆分為三芝鄉下轄的「店子村」、「田心村」、「車埕村」等村。1978年,田心村、車埕村合併為「華興村」。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