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DILS Han" 修訂間的差異
(→增修頁面) |
|||
行 19: | 行 19: | ||
[[使用者:DILS Han/20160924-25石門國際風箏節|2016年0924-25石門國際風箏節]] | [[使用者:DILS Han/20160924-25石門國際風箏節|2016年0924-25石門國際風箏節]] | ||
− | ==第三週、 == | + | ==第三週、 站在管理/編輯者的角度看[[淡水維基館]]== |
+ | 就目前學習與編輯的經驗來看,在使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使用說明:目錄|使用說明]]就在左側框架,當編輯時遇到問題時,進入那個頁面多能找到解答,而各頁面的排版也沒什麼問題,編輯者在撰寫內容皆有共識,會將資料分層,透過目錄查找,各項資訊是一目瞭然。 | ||
+ | 但因為寫手不同,每個人的用詞、文法、習慣與編排方式都會有所差異,以我最近新增的頁面——[[鍾肇政]]為例,當我在編寫的時候會先找相關的資料,然後整理好套入人物頁面適用的[[使用說明:頁面樣板|頁面樣板]],寫好後我再去隨便點擊一些人物頁面,就簡介來看會發現多以「'''頁面主題'''(年代)……」為開頭,這似乎成了潛規則,但新加入的寫手未必會知道是這樣,因而會缺乏一致性,倘若可以稍加規定或是要求需要哪些資料,勢必能增加網頁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 ||
+ | |||
===問題發現=== | ===問題發現=== | ||
#人物頁面樣板不一致,是否缺乏統一性? | #人物頁面樣板不一致,是否缺乏統一性? |
於 2016年10月3日 (一) 09:11 的修訂
第一週、 針對維基館網站心得
主要以淡水維基館使用心得為撰寫主軸,頁面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左邊選單工具頁面,以及中間主要頁面,就瀏覽來說簡單明瞭,並分成各個區塊,如:關於淡水、近期新增、紀錄片系列……等,讓使用者進入便能先透過這些區塊稍微了解淡水,並顯示出淡水維基館與維基百科的最大差別——紀錄片,紀錄片是我認為淡水維基館的最大特色,展現了圖書館的特色,除了資訊的儲存,也有產出作品。
因為還有另一份作業,必須選擇一個未拜訪過的淡水景點或地點,親自蒞臨並拍照為那個頁面增加照片,我以此為出發點,身為一個使用者我在首頁,起初我隨便點選「近期新增」的條目,嘗試找出景點,後來改用在查詢欄隨便輸入值做檢索,這些嘗試後我才意識到左側框架中的「幫助」中有「網站分類」,從主分類三項再做細分出20項,再隨意點選後我有一些想法。
- 以「景點」這個分類做分析
- 我覺得看起來很亂,不太容易理解這種編排方式
- 子分類頁面總數與分類中的頁面關係意義不明
- 網站分類的問題
- 若能增加分類排序、方法、意義……等,會讓使用者在查找時更了解其意義。
就設計感來說,我覺得配色、排版都恰到好處,硬要挑毛病大概就是缺乏新意,如同多數人對圖書館的刻板印象是無趣、古板。
淡水維基館的推廣我認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如何吸引使用者停留在這個網站是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近期新增」以及「淡水第一」我認為在吸引力上有加不少分,但久了會缺乏新意,若能多增加圖或是其他互動程式,如:幻燈片、投票、遊戲……等,如同圖書館會舉辦活動那樣經營這個淡水維基館,與使用者、寫手有更多的互動,我想對經營這個網站有或多或少的幫助。
第二週、 參訪景點
第三週、 站在管理/編輯者的角度看淡水維基館
就目前學習與編輯的經驗來看,在使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使用說明就在左側框架,當編輯時遇到問題時,進入那個頁面多能找到解答,而各頁面的排版也沒什麼問題,編輯者在撰寫內容皆有共識,會將資料分層,透過目錄查找,各項資訊是一目瞭然。 但因為寫手不同,每個人的用詞、文法、習慣與編排方式都會有所差異,以我最近新增的頁面——鍾肇政為例,當我在編寫的時候會先找相關的資料,然後整理好套入人物頁面適用的頁面樣板,寫好後我再去隨便點擊一些人物頁面,就簡介來看會發現多以「頁面主題(年代)……」為開頭,這似乎成了潛規則,但新加入的寫手未必會知道是這樣,因而會缺乏一致性,倘若可以稍加規定或是要求需要哪些資料,勢必能增加網頁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問題發現
- 人物頁面樣板不一致,是否缺乏統一性?
- 收錄內容的疑問
- 碰巧瀏覽到【專題】第四崗大田寮的淡江大學-美食,發現草仔粿也有自己的頁面,稍微看一下,內容就天元宮與淡水較有關連性,讓我對淡水維基館收錄的範圍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