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小 |
小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 |||
行 4: | 行 4: | ||
<option> | <option> |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220px; padding: 0 5px 0 0; margin: 0 10px 0px 0;"> |
{| | {| | ||
|- | |- | ||
行 21: | 行 21: | ||
<option> | <option> |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220px; padding: 0 5px 0 0; margin: 0 10px 0px 0;"> |
{| | {| | ||
|- | |- | ||
行 34: | 行 34: | ||
|}</div>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div>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
− | + | 最早是在西元[[1628年]]由西班牙人所建,當時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入據[[淡水]]並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或稱[[聖多明哥堡]])。[[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人,[[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奧城]](或稱[[安東尼堡]]),因為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也俗稱此城為[[紅毛城]]......。 ---[[紅毛城|'''更多內容''']] | |
</option> | </option> | ||
<option> | <option>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jpg|300px|left]]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jpg|300px|left]]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西元[[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淡水禮拜堂|'''更多內容''']] |
</option> | </option> | ||
行 46: | 行 46: | ||
<option> | <option> | ||
− | [[Image:牛津學堂2013.10.19.jpg|300px|left]]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真理大學]]校園裡)。係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稱之,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亦曾作為[[淡江中學]]的臨時校舍。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並由政府於[[1985年]]8月19日列為'''國定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 ---[[理學堂大書院|'''更多內容''']]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220px; padding: 0 5px 0 0; margin: 0 10px 0px 0;"> |
+ | {| | ||
+ | |- | ||
+ | | | ||
+ | {{#slideshow: | ||
+ | <div>[[Image:牛津學堂2013.10.19.jpg|300px|left]]</div> | ||
+ | <div>[[檔案:理學堂大書院2.jpg|300px|left]]</div> | ||
+ | |id=bar2 refresh=5000 | ||
+ | }} | ||
+ | |}</div>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真理大學]]校園裡)。係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稱之,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亦曾作為[[淡江中學]]的臨時校舍。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並由政府於[[1985年]]8月19日列為'''國定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 ---[[理學堂大書院|'''更多內容''']] | ||
</option> | </option> | ||
行 78: | 行 87: | ||
<option> | <option> | ||
− | [[Image:重建街16號.JPG| | + | [[Image:重建街16號.JPG|200px|left]] [[重建街16號]]街屋建築與[[重建街14號]]建築同樣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屋主世代經營漢藥房,服務淡水街及其週遭鄉鎮,在淡水醫療及醫藥史上有其象徵意義,「重建街16號」街屋因又與先前指定之「重建街14號」街屋不論建築形式、時代、起造者、歷史內涵和現貌都是一體。欲保存重建街14號,沒有理由不保存重建街16號。如此,可保存一小段崁頂古街屋之舊風貌。 ---[[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更多內容''']] |
+ | </option> | ||
+ | |||
+ | <option> | ||
+ | [[檔案:重建街14號.JPG|200px|left]]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與隔鄰的「[[重建街16號]]」同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在[[重建街]]的建築陸續拆除翻新的現況下,老街的風貌僅能由此少數的老屋來回顧歷史樣貌。此建築為老街僅存老建物之一,具有老街意象之指標意義。已被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本屋之左側鄰巷道,採光明亮,且室內高低隨地形變化,頗為少見。建物室內空間雖緊湊,但空間利用機能合理,以小空間做最高利用,具有早期街屋之特性,早期屋主[[陳其宗]]醫師在淡水地方有其聲望,值得保存其故居。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更多內容''']] | ||
+ | </option> | ||
+ | |||
+ | <option> |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220px; padding: 0 5px 0 0; margin: 0 10px 0px 0;"> | ||
+ | {| | ||
+ | |- | ||
+ | | | ||
+ | {{#slideshow: | ||
+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外貌.jpg|300px|left]]</div> | ||
+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外門.jpg|300px|left]]</div> | ||
+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鬼瓦.jpg|300px|left]]</div> | ||
+ | |id=bar2 refresh=5000 | ||
+ | }} | ||
+ | |}</div>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為日治時期擔任[[淡水街長]]的[[多田榮吉]]私人宅邸,現今為直轄市定古蹟。 | ||
+ | |||
+ | 創建於[[1937年]](日昭和12年),據稱[[多田榮吉]]還申請了自用自來水,成為全[[淡水]]、全臺第一戶接自來水的民宅。[[多田榮吉故居]]位於淡水馬偕街19號[[埔頂]][[烽火段]]地區,介於[[紅毛城]]與[[福佑宮]]之間、從[[滬尾偕醫館]]和[[淡水禮拜堂]]前往[[小白宮]]的路上,也可以從[[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前的天橋過去即可看到。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更多內容''']] | ||
</option> | </option> | ||
− | </choose></font><p align='right'>''' | + |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5/01/09'''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
</div><br> | </div><br> | ||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
於 2015年1月12日 (一) 13:50 的最新修訂
古蹟巡禮
滬尾礮臺位在油車里油車口4號,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滬尾有兩座礮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1889年(光緒15)大礮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5/01/09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