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ocio/老照片故事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淡水記憶 ‧ 老照片故事'''
 
'''淡水記憶 ‧ 老照片故事'''
 
</div>
 
</div>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dcdcdc; width: 100%; height: 300px; border-radius: 10px; padding: 20px 0 10px 0;">
+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dcdcdc; width: 100%; height: 180px; border-radius: 10px; padding: 2px 0 5px 0;">
 
{| align="center"
 
{| align="center"
 
|-
 
|-
|[[檔案:2008-金色水岸.JPG|370px|right]]||[[檔案: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400px|right]]||[[檔案:淡水白樓舊照.jpg|400px|right]]
+
|[[檔案:2008-金色水岸.JPG|thumb]]||[[檔案: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thumb]]||[[檔案:淡水白樓舊照.jpg|thumb]]
 
|}
 
|}
 
</div>
 
</div>
 +
 +
<div style="padding: 0; width:100%; border: 1px ; #aaaaaa; margin: 0 0 10px 0;">
 +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檔案: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400px]]<br>'''[[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p>
 +
<div id="mw-customcollapsible-R2"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plainlinks">
 +
<div align="left">
 +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
  日本時代在淡水海邊建造的,可以說是台灣早期非常重要的一個無線電信的收信所。這是在昭和三年(大概就是民國19年),當時台灣總督府,因為就在淡水河北邊(等於是淡海),收訊息的環境很好、沒有障礙,日本人花了當時的錢二十多萬元來建造,這個範圍因為做很多的天線密密麻麻的,現在很多我們的情報局都還在使用,當然更新設備了。
 +
 +
  這個無線電信收信所占地很廣,有一萬七千八百多坪,三千坪一甲,等於快差不多要六甲地,而我們淡江大學二十五甲地。這個建築物是鋼筋混凝土,就是鋼筋水泥的建築,那個時候很不容易,民國十幾年的時代、兩層樓的,可以說從台灣海峽看上來非常漂亮。
 +
 +
  這個淡水電信所主要就接收從日本東京、大阪、鹿兒島(九州南端) 送到台灣來的電報。另外,除了台灣跟日本的電報之外,這個也跟國際有連線,所以他也可以跟香港、菲律賓的馬尼拉有聯絡,就是這個通訊。
 +
 +
  當時的紀錄一天平均收到一千通的電報,那另外一個功能是如果台灣的海底電線不通,台灣從滿清時代就有海底電線,日本人來繼續使用,海底電線是電話用的,海底電線如果不通的時候,那他就會電話線就改成電報來幫助你。以現在我們手機很方便對不對?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還沒有電腦的時代,那是一件非常進步的設備,後來日本人又把它增加設備、擴建,變成很重要的台灣對外的廣播站。日據時期我們台灣的廣播公司就是台灣放送局,大部分就是透過這個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來服務、工作。
 +
 +
  所以看到這張老照片我們就可以想到當年,淡水竟然有這麼一個電報、電話、廣播的電信中心,很可惜這個房子後來已經拆掉了,現在只能從照片上看到。照片來自日本政府官方檔案,台灣光復後變成沒有版權,這差不多是完工後拍的,大概民國二十年前後拍的。
 +
</div>
 +
</div></div>

於 2014年12月25日 (四) 16:52 的修訂

淡水記憶 ‧ 老照片故事

2008-金色水岸.JPG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
淡水白樓舊照.jpg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