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4: 行 14:
 
<div>[[檔案:小白宮-彈坑遺跡.jpg|300px]]</div>
 
<div>[[檔案:小白宮-彈坑遺跡.jpg|300px]]</div>
 
<div>[[檔案:小白宮-彈坑遺跡解說碑.jpg|300px]]</div>
 
<div>[[檔案:小白宮-彈坑遺跡解說碑.jpg|300px]]</div>
<div>[[檔案:清水磚砌圍牆.jpg|300px]]</div>}}
+
<div>[[檔案:清水磚砌圍牆.jpg|300px]]</div>
 +
|id=bar1 refresh=5000
 +
}}
 
|}</div>  [[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位在淡水真理街15號,臺灣洋關之設,源於[[1858年]](咸豐8年)的天津條約,被迫將臺灣開放為通商口岸,再經[[1860年]](咸豐10)北京條約之後英國首任駐臺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抵臺,率先談妥在淡水開港事宜,因此在[[1862年]](同治元)6月22日,在滬尾設洋關正式開市徵稅。因有着白色牆體而被當地居民暱稱為「[[小白宮]]」......。 ---[[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更多內容''']]
 
|}</div>  [[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位在淡水真理街15號,臺灣洋關之設,源於[[1858年]](咸豐8年)的天津條約,被迫將臺灣開放為通商口岸,再經[[1860年]](咸豐10)北京條約之後英國首任駐臺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抵臺,率先談妥在淡水開港事宜,因此在[[1862年]](同治元)6月22日,在滬尾設洋關正式開市徵稅。因有着白色牆體而被當地居民暱稱為「[[小白宮]]」......。 ---[[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更多內容''']]
 
</option>
 
</option>
行 27: 行 29:
 
<div>[[檔案:紅毛城古砲區.jpg|left|300px]]</div>
 
<div>[[檔案:紅毛城古砲區.jpg|left|300px]]</div>
 
<div>[[檔案:紅毛城-九面旗2.jpg|left|300px]]</div>
 
<div>[[檔案:紅毛城-九面旗2.jpg|left|300px]]</div>
<div>[[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left|300px]]</div>}}
+
<div>[[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left|300px]]</div>
 +
|id=bar2 refresh=5000
 +
}}
 
|}</div>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div>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於 2014年11月26日 (三) 16:20 的修訂

古蹟巡禮

牛津學堂2013.10.19.jpg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真理大學校園裡)。係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稱之,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亦曾作為淡江中學的臨時校舍。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並由政府於1985年8月19日列為國定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4/05/18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