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外觀特徵)
行 2: 行 2:
 
忠寮李舉人宅,又名旗桿厝,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忠寮里的一處宅第,該建築為淡水李氏宗族的古厝,目前已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忠寮李舉人宅,又名旗桿厝,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忠寮里的一處宅第,該建築為淡水李氏宗族的古厝,目前已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外觀特徵==
+
==沿革==
李舉人宅正面寬九間,左右各有「過水門」與「護室頭」,連成高低起伏的紅磚牆正面。 「斗砌」紅磚牆下半段為靛色石構造,正面牆下作法係在地基上埋下石條,上面以石條砌高,使用「交丁」砌法,紅磚牆頂有「水車垛」,以磚砌出凹凸線腳,柱下用「櫃臺腳」,牆下用「地牛」,兩者皆施淺浮雕,有麒麟及神龜圖案,門廳及正身中脊皆作燕尾翹脊,兩端印斗下的脊塞作人物造型,並以頭後側及背部頂著上方的印斗及翹脊。 第一進門廳正立面使用石造檻牆,大門門框邊抹角處帶圓弧,前廳正面斗砌牆上的「撻角」線雕為蝴蝶或蝙蝠,另在正廳左右磚拱門上也有半圓形磚雕,是由五片月形磚構成,題材為蓮花,枝葉延展置左右兩端而止,構圖嚴謹。採用類似木雕的「剔底」雕法,凹下處填以白灰泥;左右兩側門樓及外護龍的石造牆基以四層條石用丁順砌方式排列,正身背立面使用石檻牆,作長條石作丁順砌。 外護龍的正立面木型山牆的規尾飾有軟團對看螭龍,下方作菱型吊飾流蘇;通廊自外牆可見石拱門,拱門上的拱卷雕有一對螭龍,上方框邊飾蓮花,框內門額,龍邊刻有「克昌厥後」,虎邊刻有「長發其祥」。 屋頂之屋瓦以俯瓦、仰瓦排列,門廳次間與梢間山牆外壁貼有黑瓦。門廳、門樓與內外護龍前後屋坡共置四排壓瓦磚,正身前後屋坡則置六排壓瓦磚。在門廳及正身中脊的脊肚中央鑲有鏤空的柳條磚。 泥塑主要出現在前廳正面鏡面牆上方,為摺疊形的書卷。另外,左右護室山牆馬背下的「脊墜」與正廳左右山牆上的「脊墜」,這兩處的脊墜形的書卷與規帶的「簷板」相連,在最上方塑出螭虎,並以前腳懸吊「磬牌」飾。 正身屋脊垛頭飾硬團的螭龍,龍身填滿脊肚,與屋脊合而為一。門廳屋脊垛頭亦飾線條柔順的軟團螭龍,門廳的龍頭朝向與正身者相同皆是朝向外側垂脊方向,而門樓屋脊脊肚較扁平,垛頭及垛仁皆有泥塑裝飾,虎邊前門樓正立面垛仁飾有「書」泥塑。
+
淡水李家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是昔日淡水最大的姓氏聚落[2],該家族開基祖為李鼎成,與妻子林耀娘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從馬巷廳渡海來臺,後於關渡一帶開墾忠寮有成。該家族日益發展成地方望族,且多名家庭成員於文教獲取功名。其宗族古厝也分別在北投子、竹圍子、水尾子等處區域興建。
 +
<br>
 +
1893年(光緒十九年)李太平四子李懋蟾選址竹圍子興建宅第,因李懋蟾曾獲科歲貢生第一名,該建築完工後優成為又稱「歲魁旗杆厝」,其屋前立有旗桿。
 +
<br>
 +
2018年4月17日,新北市政府將李舉人宅正身、前廳、左右雙護龍、石砌駁崁等範圍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2019年,因建築物結構年久失修、屋頂有塌陷風險,新北市文化局因而緊急修復塌陷屋頂,規劃後續修復再利用計畫。
 +
 
 
==內部特徵==
 
==內部特徵==
  

於 2024年5月15日 (三) 13:52 的修訂

簡介

忠寮李舉人宅,又名旗桿厝,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忠寮里的一處宅第,該建築為淡水李氏宗族的古厝,目前已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沿革

淡水李家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是昔日淡水最大的姓氏聚落[2],該家族開基祖為李鼎成,與妻子林耀娘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從馬巷廳渡海來臺,後於關渡一帶開墾忠寮有成。該家族日益發展成地方望族,且多名家庭成員於文教獲取功名。其宗族古厝也分別在北投子、竹圍子、水尾子等處區域興建。
1893年(光緒十九年)李太平四子李懋蟾選址竹圍子興建宅第,因李懋蟾曾獲科歲貢生第一名,該建築完工後優成為又稱「歲魁旗杆厝」,其屋前立有旗桿。
2018年4月17日,新北市政府將李舉人宅正身、前廳、左右雙護龍、石砌駁崁等範圍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2019年,因建築物結構年久失修、屋頂有塌陷風險,新北市文化局因而緊急修復塌陷屋頂,規劃後續修復再利用計畫。

內部特徵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
忠寮李舉人宅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