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鄞山寺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6: 行 6:
 
  [[鄞山寺]]("鄞"音同"銀"),也作為「[[汀州會館]]」,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型為寺廟,面積2,131平方公尺。「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鄞山寺]]("鄞"音同"銀"),也作為「[[汀州會館]]」,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型為寺廟,面積2,131平方公尺。「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鄞山寺創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供奉[[定光古佛]],廟中供奉的是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異常珍貴。所謂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其製作方法為: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台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淡水鄞山寺廟址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
  鄞山寺創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供奉[[定光古佛]],廟中供奉的是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異常珍貴。所謂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結、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其製作方法為: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台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淡水鄞山寺廟址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生於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現廈門市同安區)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該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施田以充經費。會館則是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
 
  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生於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現廈門市同安區)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該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施田以充經費。會館則是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
行 76: 行 76:
 
:{{Map1|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Map1|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乘車資訊
 
*乘車資訊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沿學府陸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淡海新店客運: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
:*淡海新店客運:淡水站下車,沿學府陸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參考資料與來源==
 
==參考資料與來源==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