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水湳洞村落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水湳洞,是一個位於新北市[[金瓜石]]北方的區域。清治末年至日治前期該地區名為水南洞庄,日治後期為水南洞大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分為濂洞里與長仁里,改水南洞為水湳洞。 <br>
+
水湳洞,是一個位於新北市金瓜石北方的區域。清治末年至日治前期該地區名為水南洞庄,日治後期為水南洞大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分為濂洞里與長仁里,改水南洞為水湳洞。 <br>
 
1969年濂洞里行政區域縮小,一部分濂洞里與長仁里合併成濂新里。
 
1969年濂洞里行政區域縮小,一部分濂洞里與長仁里合併成濂新里。
  
 
==發展軌跡==
 
==發展軌跡==
 
===採礦歷史===
 
===採礦歷史===
水湳洞在清末屬水南洞庄。以未割台後,明治38年(1905年)4月,金瓜石礦山採礦主任安間留五郎發現硫砷銅礦,8月開鑿平巷發現大量含金硫砷銅礦,以礦主田中長兵衛及礦長小松仁三郎,命名為長仁礦床。之後拓展為第二長仁、第三長仁、松、竹、梅等礦床,同年水湳洞建立乾式製鍊廠,專為處理含金硫砷銅礦。至明治40年(1907年),[[金瓜石]]礦山首次產出銅礦47公噸,漸漸成為世界知名銅山。
+
水湳洞在清末屬水南洞庄。以未割台後,明治38年(1905年)4月,金瓜石礦山採礦主任安間留五郎發現硫砷銅礦,8月開鑿平巷發現大量含金硫砷銅礦,以礦主田中長兵衛及礦長小松仁三郎,命名為長仁礦床。之後拓展為第二長仁、第三長仁、松、竹、梅等礦床,同年水湳洞建立乾式製鍊廠,專為處理含金硫砷銅礦。至明治40年(1907年),金瓜石礦山首次產出銅礦47公噸,漸漸成為世界知名銅山。
 
===興起與沒落===
 
===興起與沒落===
 
水湳洞聚落發展和金銅礦有密切關係,1906年(明治39年)選礦場興建後而逐漸發展。 礦場為了員工居住,於九份溪對面的山坡地,陸續興建供日本員工居住,房舍分四戶一列和六戶一列兩種,四戶一列予監工級員工,配個別廁所及洗澡間,六戶一列為一般員工居住,有個別廁所,但是洗澡間共用,漢人礦工則自行在附近銅礦仔、磺窟仔蓋工寮。 在本山六坑及永久煤礦開採,及下方濱海的禮樂鍊銅場設廠後, 使得水湳洞聚落更加活絡,但隨著礦業的沒落,臺金公司關廠,居民陸續搬走,留在社區的大多是年老一輩或臺金的舊員工居多。
 
水湳洞聚落發展和金銅礦有密切關係,1906年(明治39年)選礦場興建後而逐漸發展。 礦場為了員工居住,於九份溪對面的山坡地,陸續興建供日本員工居住,房舍分四戶一列和六戶一列兩種,四戶一列予監工級員工,配個別廁所及洗澡間,六戶一列為一般員工居住,有個別廁所,但是洗澡間共用,漢人礦工則自行在附近銅礦仔、磺窟仔蓋工寮。 在本山六坑及永久煤礦開採,及下方濱海的禮樂鍊銅場設廠後, 使得水湳洞聚落更加活絡,但隨著礦業的沒落,臺金公司關廠,居民陸續搬走,留在社區的大多是年老一輩或臺金的舊員工居多。
行 15: 行 15:
  
 
==影片介紹==
 
==影片介紹==
{{Youtube|https://youtu.be/Lzp6N-3EKAA|400|center|水湳洞別有洞天~造訪水湳洞漁港、明里路登山步道}}
+
[[YOUTUBE|https://youtu.be/Lzp6N-3EKAA|400|right|水湳洞別有洞天~造訪水湳洞漁港、明里路登山步道 (Shuinandong Fishing Port)]]
  
 
==周遭景點==
 
==周遭景點==
行 24: 行 24:
  
 
==參考網站==
 
==參考網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0%B4%E6%B9%B3%E6%B4%9E 水湳洞維基百科]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