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簡介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1: 行 21:
  
 
==2014.8~2015.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三)==
 
==2014.8~2015.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三)==
  [[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進行第三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其下雖同樣是兩個子計畫,不過規模更加擴大,進一步整合文學院五系教師共同研究:
+
  [[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進行第三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user:台灣阿成|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其下雖同樣是兩個子計畫,不過規模更加擴大,進一步整合文學院五系教師共同研究:
*'''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
+
:*'''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br>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團隊拍攝「[[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屆團隊,拍攝「[[輿圖]]」共4部紀錄片:把房子舉起來-淡水舉牌人、夜鷺與巷-淡水夜鷺與巷弄、漁魚漁魚-淡水漁業與觀光業、流動之潮-淡水出入口,與靜態展:世紀之聲-淡水日本遺留文化財。
: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團隊拍攝「[[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屆團隊,拍攝「[[輿圖]]」共4部紀錄片:把房子舉起來-淡水舉牌人、夜鷺與巷-淡水夜鷺與巷弄、漁魚漁魚-淡水漁業與觀光業、流動之潮-淡水出入口,與靜態展:世紀之聲-淡水日本遺留文化財。
+
:*'''子計畫二:「淡水人口研究、民俗與地方文化資料庫」'''<br>由資圖系[[user:台灣阿成|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br>資圖系持續建置[[淡水維基館]],並將子計畫一隻成果收錄至網站。資傳系楊智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上帝吻過的天使-林芷瀅的故事]]、原創音樂(大道公主題曲-讓記憶疊起來, 出遊, together, 迎神頌)、[[大道公醫虎喉有聲書]]、關不住的慈悲(大道公輪祀紀錄片)及重訪[[李雙澤]]之相關訪問與書寫。
*'''子計畫二:「淡水人口研究、民俗與地方文化資料庫」'''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br>資圖系持續建置[[淡水維基館]],並將子計畫一隻成果收錄至網站。資傳系楊智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上帝吻過的天使-林芷瀅的故事]]、原創音樂(大道公主題曲-讓記憶疊起來, 出遊, together, 迎神頌)、[[大道公醫虎喉有聲書]]、關不住的慈悲(大道公輪祀紀錄片)及重訪[[李雙澤]]之相關訪問與書寫。
 
  
 
==2015.8~2016.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四)==
 
==2015.8~2016.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四)==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