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忠寮李祖厝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景點}}
 
{{導覽條1|景點}}
  
==簡介==
+
==景點簡介==
 +
[[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1751年(乾隆16)開台祖李鼎成渡海來台,在關渡落腳,以行  醫、捕魚、種水芋為業。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1789年(乾隆54)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太平、次子長生、三子江中、四子山石,成為 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陸續向三芝一帶發展。迄今李氏宗族古厝分布範圍涵蓋[[北投子]]、[[水尾子]]、[[竹圍子]]、[[大竹圍]]及桂花樹等處。咸豐九年,三房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1866年(同治5),二房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1871年(同治10)四房李山石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1876年(光緒2)大房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1877年(光緒3)大房長子李秋波 (懋澄)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1891年(光緒17)三房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1893年(光緒19)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至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榻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
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目前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燕樓」為李氏宗族的代表堂號。「燕樓」名稱之由來,係取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都「燕京」(即今之北京)東角樓之簡稱。
 +
今在北投里李家發跡處建有李氏宗祠,每年仍舉行春秋二祭(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今日李氏族人在文化界仍大放異彩,如素人畫家李永沱、詩人李魁賢、建築史家李乾朗、燕樓匠師李自然等。
  
  [[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1751年]](乾隆16)開臺祖李鼎成渡海來臺,在[[關渡]]落腳,以行醫、捕魚、種水芋為業。[[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1789年(乾隆54)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太平、次子長生、三子江中、四子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陸續向[[三芝]]一帶發展。
 
  
  迄今李氏宗族古厝分布範圍涵蓋[[北投子]]、[[水尾子]]、[[竹圍子]]、[[大竹圍]]及桂花樹等處。咸豐九年,三房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1866年]](同治5),二房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1871年]](同治10)四房李山石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1876年]](光緒2)大房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1877年]](光緒3)大房長子李秋波(懋澄)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1891年]](光緒17)三房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1893年]](光緒19)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至於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則已完全倒塌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
==交通地圖==
 
 
  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目前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燕樓」為李氏宗族的代表堂號。「燕樓」名稱之由來,係取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都「燕京」(即今之北京)東角樓之簡稱。
 
 
 
  今在[[北投里]]李家發跡處建有李氏宗祠,每年仍舉行春秋二祭(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今日李氏族人在文化界仍大放異彩,如素人畫家[[李永沱]]、詩人[[李魁賢]]、建築史家[[李乾朗]]、燕樓匠師[[李自然]]等。
 
 
 
==古厝群列表==
 
:*[[1859年]](咸豐九年):三房([[李江中]])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竹圍仔8號。
 
:*[[1866年]](同治五年):二房([[李長生]])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
 
:*[[1871年]](同治十年):四房[[李山石]](懋民)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
 
:*[[1876年]](光緒二年):大房([[李太平]])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竹圍仔10號。
 
:*[[1877年]](光緒三年):大房([[李太平]])長子[[李懋澄]](秋波)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
 
:*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榻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1891年]](光緒十七年):三房([[李江中]])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桂花樹3號。
 
:*[[1893年]](光緒十九年):大房([[李太平]])四子[[李懋蟾]]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按: 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
 
<!--桂花樹4.5號 位於桂花樹三號宅與竹圍仔十號宅中間,為李厝的中心地帶。桂花樹四號宅建於1897年(明治30年),已融入日式風格裝飾材料,為傳統三合院格局。五號宅興建在清光緒18年(1892年),左側護龍前設院門,結構以石砌為主,工構嚴謹,式樣樸實無華。 沒有對應的年代?-->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蔡相煇〈淡水鎮忠寮里之史蹟〉,二十七卷二期,(臺中:臺灣文獻,1976)。
 
*蔡相煇〈淡水鎮忠寮里之史蹟〉,二十七卷二期,(臺中:臺灣文獻,1976)。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忠寮李家]]
+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tour.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1249c70a9ff0000044c9 忠寮李厝]【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
:*
*[http://blog.yam.com/ymroad/article/28203526 李氏燕樓-古厝風華]
+
 
*[http://travel.network.com.tw/main/travel/point/showpage/932.html 淡水李氏古厝]
 
*[http://www.shi1871.com/page/1279/index.php 李山石古厝整修記要]
 
*[http://blog.yam.com/adama/article/7944438 燕樓閒雲--台北縣淡水鎮忠寮李宅(竹圍仔8號)]
 
*[http://matthsieh168.pixnet.net/blog/post/187153443-淡水初秋風情~楓樹湖、忠寮旗杆厝、桂花樹 淡水初秋風情~楓樹湖、忠寮旗杆厝、桂花樹]
 
  
 
[[Category:景點]]
 
[[Category:景點]]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