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原住民服飾文化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
=原住民服飾文化=
 
==緣起==
 
==緣起==
 
「盛服」如同現代禮服,族人在祭典和節慶活動時一定要穿戴整齊,藉以展現自己或標示身分。然而民族服飾的特色在於婦女會運用傳統技藝,將神話傳說以及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化作豐富圖紋,展現於衣服上,利用這種方式,流傳數於他們的文化。
 
「盛服」如同現代禮服,族人在祭典和節慶活動時一定要穿戴整齊,藉以展現自己或標示身分。然而民族服飾的特色在於婦女會運用傳統技藝,將神話傳說以及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化作豐富圖紋,展現於衣服上,利用這種方式,流傳數於他們的文化。
行 9: 行 10:
 
==族群分布與服裝介紹==
 
==族群分布與服裝介紹==
 
===阿美族===
 
===阿美族===
[[檔案:阿美族服飾-1.jpeg|thumb|150px|right|阿美族服飾]]
+
[[檔案:阿美族服飾-1.jpeg|thumb|150px|right]]
 
*分布地區 :台灣東部地區,以花蓮到台東一帶的縱谷平原與海岸山脈外側之平地為主。
 
*分布地區 :台灣東部地區,以花蓮到台東一帶的縱谷平原與海岸山脈外側之平地為主。
 
*服飾特色 :主要製作材料以麻、皮革為主,樹皮布、草和藤次之。主要服飾為片裙,而在不同地區,片裙的樣式也各有不同,北、中部男性的片裙已見帶為主,且女性片裙顏色多為紅色系;南部男性片裙則是在上面刺繡花紋,且女性服飾顏色以白色系為主。衣服的穿搭方式在阿美族裡也有特別含意,是年齡分級的象徵。
 
*服飾特色 :主要製作材料以麻、皮革為主,樹皮布、草和藤次之。主要服飾為片裙,而在不同地區,片裙的樣式也各有不同,北、中部男性的片裙已見帶為主,且女性片裙顏色多為紅色系;南部男性片裙則是在上面刺繡花紋,且女性服飾顏色以白色系為主。衣服的穿搭方式在阿美族裡也有特別含意,是年齡分級的象徵。
 
===泰雅族===
 
===泰雅族===
[[檔案:泰雅族服飾圖.jpg|thumb|150px|right|泰雅族服飾]]
 
 
*分布地區 :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
 
*分布地區 :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
 
*服飾特色 :泰雅族為無階級制度,因此在服飾上是看不出身分地位的。而他們穿衣的唯一用意就跟我們一樣,只為遮蔽身體和保暖。而衣服有袍、長衣和肚兜。男女樣式差別不大,形制是綜合縫製式及披掛式服飾。而在盛裝時代,族人還會搭配各種裝飾品,早期有貝珠、貝板;晚期則是鈕扣、塑膠珠、亮片、毛線等,用其做成帽子、腰帶等。
 
*服飾特色 :泰雅族為無階級制度,因此在服飾上是看不出身分地位的。而他們穿衣的唯一用意就跟我們一樣,只為遮蔽身體和保暖。而衣服有袍、長衣和肚兜。男女樣式差別不大,形制是綜合縫製式及披掛式服飾。而在盛裝時代,族人還會搭配各種裝飾品,早期有貝珠、貝板;晚期則是鈕扣、塑膠珠、亮片、毛線等,用其做成帽子、腰帶等。
 
+
===
===排灣族===
 
[[檔案:排灣族服飾.jpeg|thumb|150px|right|排灣族服飾]]
 
*分布地區 :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服飾特色 :衣服材料在古代有以樹皮布簡單製成的衣服,還有以獸皮製作成衣服、雨衣、帽子及足飾等,而到水平背帶機以後,則以麻類為主要的材料。而在未接觸漢人之前,服飾多以單色調為主,衣服女性以長衣為主。對排灣族族人來說,他們的傳統服飾是有階級之分的,衣服上的織繡藝術,本質上可被說是貴族階級下的產物,象徵權力。
 
===布農族===
 
[[檔案:布農族服飾-1.jpeg|thumb|150px|right|布農族服飾]]
 
*分布地區 :於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
 
*服飾特色 :衣料的製作是男子的工作,以鹿皮、羌皮、山羊皮為主要材料。織蓆、紡織屬女性工作,前者以月桃草為原料;後者以苧麻為原料。布農族男性服飾在背後以幾何圖案樣式做呈現,女性因受漢人影響,較其他各族樸素。
 
===卑南族===
 
[[檔案:卑南族服飾.jpeg|thumb|150px|right|卑南族服飾]]
 
*分布地區 :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服飾特色 :卑南族的服飾無論男女都喜以鮮花當頭飾,且服飾鮮豔多彩活潑且具生氣。而男子的服飾在不同年齡有一定的型制,青年階級最華麗,在身上著裝佩刀和古琉璃珠或銀飾胸飾等;而青春期女生有花冠、項飾和長腰帶裝飾。
 
===魯凱族===
 
[[檔案:魯凱族服飾.jpeg|thumb|150px|right|魯凱族服飾]]
 
*分布地區 :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
 
*服飾特色 :與排灣族的服飾有許多相似之處,原因及可能與地緣相近以及同具有階級制度的社會組織有關。布料以麻、棉布為主。而因魯凱族的社會階級制度相當顯著,最為直接的就是服裝的表現,貴族有特權可以在衣服上繡裝飾,而平民除非與頭目要求特許,否則不得有裝飾。圖案不只有傳統的百步蛇、太陽、三角形等幾何圖案外,也增添了聖火、國旗、十字架或真實的盪鞦韆等花紋,其中這些圖案也寓意著階級。
 
===太魯閣族===
 
[[檔案:太魯閣族服飾.jpeg|thumb|150px|right|太魯閣族服飾]]
 
*分布地區 :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萬榮、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
 
*服飾特色 :太魯閣族的衣服區分為日常服、工作服及禮服。日常服以麻布衣為主;工作服是耕作時穿的,較粗糙;禮服為祭典時穿,較為華麗。而衣服上的圖紋皆與其信仰、紋面有關。而太魯閣族並沒有明顯的階級之分,因此在服飾上大家皆平等。太魯閣人也相信死後要回歸祖靈之地,衣服上的多彩橫紋代表死後要走的彩虹橋,菱形的紋樣也代表無數祖靈的庇佑
 
{{youtube|_oZTb_P9wdg|500|left|原住民服飾介紹影片}}
 
==參考資料==
 
*[http://www.tipp.org.tw/aborigines.asp|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https://www.ketagalan.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526CEC26464D2DBB&s=9C233FFF6809A790&sms=2462C8D30F3B2B63| 凱達格蘭文化館]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