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T28906/網頁測試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5: 行 15:
 
[[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150px|馬偕墓園]]
 
[[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150px|馬偕墓園]]
 
</marquee>
 
</marquee>
<font  color="#A52A2A" size="6" face="微軟正黑體">'''淡水維基館 Tamsui Wiki'''</font>
+
<font  color="#A52A2A" size="6" face="微軟正黑體">淡水維基館 Tamsui Wiki</font>
 
</td>
 
</td>
 
<td width="35%">
 
<td width="35%">
行 41: 行 41:
  
 
<center>
 
<center>
<table border="0" VALIGN=TOP>
+
<table border="0">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景點|'''景點'''|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景點'''|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飲食|'''飲食'''|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飲食'''|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人物|'''人物'''|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人物'''|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團體|'''團體'''|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團體'''|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地區|'''地區'''|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地區'''|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tr>
 
<tr>
 
<td>
 
<td>
{{Clickable button|:分類:機構|'''機構'''|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
{{Clickable button|123|'''機構'''|iconPrimary=ui-icon ui-icon-triangle-1-e|class=ui-button-blue}}
 
</td>
 
</td>
 
</tr>
 
</tr>
行 82: 行 82:
 
<td>
 
<td>
 
=='''認識淡水維基館'''==
 
=='''認識淡水維基館'''==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br>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br>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td>
 
</td>
 
</tr>
 
</tr>
行 106: 行 106:
 
<td width="40%" VALIGN=TOP>
 
<td width="40%" VALIGN=TOP>
 
=='''相片欣賞'''==
 
=='''相片欣賞'''==
<br>
 
<choose>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淡水臺銀日式宿舍'''</font><br>
 
  興建於民國24年(1935年),最初是新松島旅館,民國30年(1941年)被台灣銀行收購,因為融合日式和西洋建築,民國100年(2011年)8月3日成為市定古蹟,已經有超過70年歷史。[[檔案:淡水臺銀日式宿舍門口.jpg|500px|淡水臺銀日式宿舍]]</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font><br>
 
  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位在淡水鎮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1860年(清咸豐10年)清廷依北京條約對外開放四港,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洋商亦快速進駐,有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五大洋行,之後嘉士洋行也並列位於淡水烽火段及鼻仔頭等地方。1894年11月,當時著名茶葉外銷洋行「嘉士洋行」的英籍商人范嘉士(Francis Cass)透過中間人向滬尾草寮莊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及「盡斷根永遠出租田園山埔地段字」的名義承租約一甲的土地,並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檔案: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jpg|500px|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滬尾偕醫館'''</font><br>
 
[[滬尾偕醫館]](Hobe MacKay Hospital)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檔案:滬尾偕醫館.jpg|500px|滬尾偕醫館]]</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淡水紅毛城'''</font><br>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檔案:2012-淡水紅毛城2.jpg|500px|淡水紅毛城]]</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小白宮'''</font><br>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位在淡水真理街15號,俗稱小白宮。臺灣洋關之設,源於1858年(清咸豐8年)清朝在英法聯軍時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被迫將臺灣開放為通商口岸。1860年(咸豐10)天津條約(1858年簽訂,1860年互換)之後,英國首任駐臺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於1861年7月(咸豐11年6月)抵臺勘查通商港口的情況,因臺灣府城海口淤滯、船隻難停泊不適合做為通商港口,最後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率先談妥在淡水開港事宜,海關業務主要是徵收進出口船隻裝載貨物的稅款,同時擔任償還列強賠款、外債擔保的角色。而後1862年(清同治元年)6月22日,在滬尾設洋關正式開市徵稅,洋關亦正式設立,並興建海關官邸提供稅關長、秘書(書記)及其他海關官員居住。[[檔案:小白宮20131019.jpg|500px|小白宮]]</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淡水紅樓'''</font><br>
 
淡水紅樓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與已經拆除的「白樓」齊名。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後,現今已成為了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檔案:淡水紅樓06.jpeg|500px|淡水紅樓]]</option>
 
<option><font size="5" face="微軟正黑體" color="#AA0000">'''馬偕墓園'''</font><br>
 
  馬偕墓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26號淡江中學後方,建於西元1901年(清光緒27年)馬偕辭世時,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馬偕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a)人,神學院畢業後不久,馬偕向長老教會申請海外宣教獲准,於1871年(清同治10年)奉派來臺。馬偕來臺後先在臺灣南部學習閩南語,次年3月9日乘輪船北上抵達當時的滬尾(現今新北市淡水區),並以淡水為根據地對臺灣北部開始進行佈道、醫療與教育等多項事業,並著有貢獻成為近代北部臺灣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的外國人士。[[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500px|馬偕墓園]]</option>
 
</choose>
 
 
 
 
  
 
</td>
 
</td>
<td width="60%" VALIGN=TOP>
+
<td width="60%">
 
=='''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人物誌]] / [[淡水食貨志|食貨志]]'''==
 
=='''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人物誌]] / [[淡水食貨志|食貨志]]'''==
 
<choose>
 
<choose>
行 400: 行 377:
 
<hr>
 
<hr>
 
<br>
 
<br>
=='''開始編輯'''==
+
==開始編輯==
 
<font size="3" face="微軟正黑體">
 
<font size="3" face="微軟正黑體">
 
{{Clickable button|使用說明:目錄|'''要怎麼開始編輯?'''|iconPrimary=ui-icon ui-icon-help|class=ui-button-green}}{{Clickable button|使用說明:沙盒|'''先試試身手!'''|iconPrimary=ui-icon ui-icon-pencil|class=ui-button-green}}{{Clickable button|ThisSite:編輯討論區|'''去哪裡問問題?'''|iconPrimary=ui-icon ui-icon-comment|class=ui-button-green}}</font>
 
{{Clickable button|使用說明:目錄|'''要怎麼開始編輯?'''|iconPrimary=ui-icon ui-icon-help|class=ui-button-green}}{{Clickable button|使用說明:沙盒|'''先試試身手!'''|iconPrimary=ui-icon ui-icon-pencil|class=ui-button-green}}{{Clickable button|ThisSite:編輯討論區|'''去哪裡問問題?'''|iconPrimary=ui-icon ui-icon-comment|class=ui-button-green}}</font>
  
 
  __NOTOC__
 
  __NOTOC__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