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Steven1997808/心得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6: 行 6:
 
  一開始就介紹了[[淡水五虎崗|五虎崗]]的由來,讀淡江讀到大三完全對此不知所云,原來五虎崗是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
 
  一開始就介紹了[[淡水五虎崗|五虎崗]]的由來,讀淡江讀到大三完全對此不知所云,原來五虎崗是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
  
  再來繞到了[[真理大學]],介紹了它們的大教堂真的是富麗堂皇,這麼美的地方我們在淡水多年也未曾來探訪,算是一大損失,沿路我們也到了砲台及雲門劇場那附近,總算是有我去過的地方了,算是對淡水也有些微的認知。
+
  再來繞到了真理大學,介紹了它們的大教堂真的是富麗堂皇,這麼美的地方我們在淡水多年也未曾來探訪,算是一大損失,沿路我們也到了砲台及雲門劇場那附近,總算是有我去過的地方了,算是對淡水也有些微的認知。
  
 
  沿路聽著老師說著歷史故事,老師雖然頭髮班白,但看得出來他對淡水這塊地的熱情及愛戴,不只介紹當地景色遺址,也補充了許多當地的小故事,這些都是他多年累積的經驗,也希望藉由他的力量讓更多人傳承下去,最後下車他還不忘提醒我們多介紹親朋好友來聽聽看,這趟車程完全不收費,老師還是說得口沫橫飛,如同歷史故事的場景就浮現在眼前般,希望身為維基組也是淡水文化的傳承者的我們,向老師一樣用不同的方式將淡水文化永流傳。
 
  沿路聽著老師說著歷史故事,老師雖然頭髮班白,但看得出來他對淡水這塊地的熱情及愛戴,不只介紹當地景色遺址,也補充了許多當地的小故事,這些都是他多年累積的經驗,也希望藉由他的力量讓更多人傳承下去,最後下車他還不忘提醒我們多介紹親朋好友來聽聽看,這趟車程完全不收費,老師還是說得口沫橫飛,如同歷史故事的場景就浮現在眼前般,希望身為維基組也是淡水文化的傳承者的我們,向老師一樣用不同的方式將淡水文化永流傳。
行 12: 行 12:
 
== '''2018.11.16團體踏查心得''' ==
 
== '''2018.11.16團體踏查心得''' ==
  
  這次又到了團體出任務的時候,我們在此之前開了好幾次會終於將路線集內容規劃好,由於地點都有些距離,所以我們約早上10點出發,我們打算重最遠的開始拍,第一個點是白沙灣,我們不單只是拍拍景點,我們也安排好期末的影片內容,因此在這裡花了比預計要久的時間,下一站是三生步道,由於只有我騎車,因此我載著相手就先去探勘,結果大為失望,除了入口的大標目,整個步道都是枯木,因為那是櫻花樹,我們來的時機不對,也只能做做紀錄就撤退,接著來到三芝2號倉庫咖啡館,這裡透露著濃濃的文創氣息,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覺,我們也在這裡小憩了一下,吃個午餐拍個影片。
+
  這次又到了團體出任務的時候,我們在此之前開了好幾次會終於將路線集內容規劃好,由於地點都有些距離,所以我們約早上10點出發,我們打算重最遠的開始拍,第一個點是白沙灣,我們不單只是拍拍景點,我們也安排好期末的影片內容,因此在這裡花了比預計要久的時間,下一站是三生步道,由於只有我騎車,因此我載著相手就先去探勘,結果大為失望,除了入口的大標目,整個步道都是枯木,因為那是櫻花樹,我們來的時機不對,也只能做做紀錄就撤退,接著來到三芝2號倉庫咖啡館,這裡透露著濃濃的文創氣息,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覺,我們也在這裡小憩了一下,吃個午餐拍個影片,接著來到了三芝福成宮,這間廟主要宮奉媽祖,我們進去參觀了一番,也在2樓拍好我們要的場景,此時原本不太熟識的大家也漸漸熱絡了起來,再來我們到八連溪生態園區,這邊就是很悠閒的步道,吹著風看著溪,原本的疲勞感也頓時得到了釋放,不過來的不是時候,著名的蓮花池也是狼藉一片。也快接近尾聲,我們來到根德水車園區,看到了前人的智慧結晶以及現代人的努力造就了現在這一個文化園區。最後的最後來到淺水灣,我們打算拍夕陽,結果天公不作美,雲霧太重沒有太陽,只好就此作罷。整個旅途不只是為了作業,在過程中大家不知不覺間熟識了起來,讓原本的尷尬煙消雲散。
 
 
  接著來到了[[三芝福成宮]],這間廟主要宮奉媽祖,我們進去參觀了一番,也在2樓拍好我們要的場景,此時原本不太熟識的大家也漸漸熱絡了起來。
 
 
 
  再來我們到八連溪生態園區,這邊就是很悠閒的步道,吹著風看著溪,原本的疲勞感也頓時得到了釋放,不過來的不是時候,著名的蓮花池也是狼藉一片。也快接近尾聲,我們來到根德水車園區,看到了前人的智慧結晶以及現代人的努力造就了現在這一個文化園區。最後的最後來到淺水灣,我們打算拍夕陽,結果天公不作美,雲霧太重沒有太陽,只好就此作罷。
 
 
 
  整個旅途不只是為了作業,在過程中大家不知不覺間熟識了起來,讓原本的尷尬煙消雲散。
 
  
 
== '''2018.11.25個人踏查心得''' ==
 
== '''2018.11.25個人踏查心得''' ==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