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Rocio/老味道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 行 5:
 
==古早味==
 
==古早味==
 
===[[魚丸]]的故事===
 
===[[魚丸]]的故事===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因此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吃不完的魚就醃成魚乾,之後因為口味單調,便在製作上求變化,於是有了魚丸。
+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因此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更延伸出許多附加產品,如魚乾、魚酥、魚丸等。
 +
 
 +
  「[[六月鯊,狗不拖]]」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魚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
  
 
*相關:[[石滬]]也曾捕到鯊魚。登峰魚丸博物館
 
*相關:[[石滬]]也曾捕到鯊魚。登峰魚丸博物館
行 11: 行 13:
 
===[[魚酥]]的故事===
 
===[[魚酥]]的故事===
 
[[檔案:魚酥.JPG|縮圖|魚酥]]
 
[[檔案:魚酥.JPG|縮圖|魚酥]]
  淡水魚丸魚酥來自兩位二戰時期同梯的台灣籍日本兵林水木、許炳松。因淡水的魚貨實在太多,體型大的魚做成魚丸,剩下的小魚吃不完,為了不浪費食物,他們想到把魚打成魚漿加上蕃薯粉,切成小條,用油炸過發現口感不錯,保存時間長,解決魚因不新鮮賣不出去的問題。後來又有一天,不小心把炸過的魚酥弄到油鍋,發現口感比炸過一次的還香脆,且大受客人的青睞,逐漸發展改良而形成現在的魚酥。早期像配菜一樣配來吃,像魚鬆或魚脯那樣,現在則拿來配飲料或啤酒、當零嘴。
+
  淡水魚丸魚酥的文化來自兩位二戰時期同梯的台灣籍日本兵,林水木、許炳松。因為淡水的魚貨實在太多了,體型大的魚做成魚丸,剩下的小魚吃不完,為了不浪費食物,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把魚打成魚漿加上蕃薯粉,切成小條,在用油炸過,發現口感還不錯,更重要的是保存時間長,解決魚因不新鮮賣不出去的問題。後來又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炸過的魚酥弄到油鍋,這時他又發現口感竟比炸過一次的口感還香脆,並且大受客人的青睞
 +
 
 +
  早期像配菜一樣配來吃,像魚鬆或魚脯那樣,現在則拿來配飲料或啤酒、當零嘴。
  
 
===[[阿給]]的故事===
 
===[[阿給]]的故事===
行 22: 行 26:
  
 
===[[鐵蛋]]的故事===
 
===[[鐵蛋]]的故事===
  鐵蛋的兩個緣起~
 
 
  其一:渡船頭畔經營被討海人稱為「海腳大飯店」的小麵攤的黃張哖,在一個下雨天的日子,由於生意不好,於是將滷蛋不斷的回鍋,因為滷好的蛋海風一直吹,越滷越小,越滷越黑,沒想到客人卻喜歡上這種更有嚼勁、更加美味的黑滷蛋,之後經由《民生報》記者報導,報導引起許多人的注意,甚至有日本的媒體到台灣採訪,之後,鐵蛋也就成為了淡水有名的小吃了。
 
 
  其二:一名經營早餐店與兼賣滷蛋的楊碧雲女士,無意將蛋滷的過久,蛋就變成了越來越硬、越來越黑,且又黑又硬的滷蛋,品嚐起來的味道是非常美味的,之後,楊女士就將此蛋稱為「鐵蛋」。
 
  
 
===[[糕餅]]的故事===
 
===[[糕餅]]的故事===
  淡水有許多老字號的傳統糕餅舖,傳統古早餅口味眾多,如芝麻蛋黃、魯肉、酥皮咖哩、鳳梨、素食、紅豆沙及許多其它口味的糕餅,風味絕佳、美味可口,且多是遵行古法精製、每一個糕餅都保留著令人懷念的古早味,每一口都能讓遊客感受到回味不盡的鄉土味,例如[[三協成]]餅店、[[双元成]]餅店、[[新建成]]餅店、[[新勝發]]餅店和[[滬尾餅鋪]]。
 
  
 
==老建築==
 
==老建築==
 
===[[紅樓]]餐廳===
 
===[[紅樓]]餐廳===
  淡水[[紅樓]],一樓中式餐廳、三樓為Red3cafe西式餐廳。淡水紅樓最早由開設洋行經營船頭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於[[1895年]]興建、[[1899年]]落成。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李家遂將此樓在[[1913年]]轉賣給淡水街長[[洪以南]]。[[1989年]]有建商看中紅樓,曾經找上洪家洽議合建12層大樓,在洪家阿嬤堅持下,取消建商合建並斥資修復紅樓。[[1999年]]年初洪家正式進行整修紅樓,整修期間曾多方請教建築、歷史、藝術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協助考證,幾度要求包商暫停施工,一再修正施工方法,使得整修工期被迫延長,整修經費不斷攀升,最後在[[2000年]]元月正式對外開放。
 
  
 
===[[滬尾偕醫館]]咖啡廳===
 
===[[滬尾偕醫館]]咖啡廳===
  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殼牌]]咖啡館===
 
===[[殼牌]]咖啡館===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