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Cafotw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__NOTOC__
 
__NOTOC__
{{色條|##00DB00|#00DB00||center|內容=◢ [[user:Cafotw/建置頁面紀錄|建置頁面紀錄]] ◣     ◢ [[user:Cafotw/組員頁面|組員頁面]] ◣     ◢ [[user:Cafotw/心得|心得]] ◣}}
+
{{色條|##00DB00|#00DB00||center|內容=◢ [[user:Cafotw/建置頁面紀錄|建置頁面紀錄]] ◣     ◢ [[user:Cafotw/組員頁面|組員頁面]] ◣     ◢ [[user:Cafotw/語法寶典|語法寶典]] ◣}}
 
== 第一周(9/14) ==
 
== 第一周(9/14) ==
  
行 94: 行 94:
 
一般文章:無前綴,直接打冒號即可<nowiki>{{:紅毛城}}</nowiki><br />
 
一般文章:無前綴,直接打冒號即可<nowiki>{{:紅毛城}}</nowiki><br />
 
模板:有前綴,要打前綴<nowiki>{{user:cafotw}}</nowiki> <br />
 
模板:有前綴,要打前綴<nowiki>{{user:cafotw}}</nowiki> <br />
 
== 第五周(10/21) ==
 
 
1.發文要做出區別:知識性的介紹<br />
 
EX:美食的由來、店的歷史、小故事等等。<br />
 
2.拉讚的用意:曝光度上升→讀者增加→根據2%的讀者會變成編輯者定律→編輯者增加<br />
 
 
== 12/14 「永遠的北淡線: 回首與前瞻」  ==
 
常常看到長輩或上司會分享淡水的老照片,其中也有很多是北淡線的照片,通常我只是看過就算了,聽完演講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回憶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如此的回味無窮。
 
 
演講者對台北地區的歷史講解得相當得仔細,從明鄭時期一直到近代都有提及,也讓我們對過去的故事有了一些了解。照片也拍得相當有意境,比起現代的高畫質相片別有一番風味。
 
 
但比較可惜的一點,因為我畢竟不適那個年代的人,所以對過去的事物比較沒有感觸,沒有辦法與演講者產生共鳴。
 
 
== 12/21戶外參訪心得 ==
 
這一次我們不再是待在辦公室,而是親身走到淡水的街道,從老街到龍山寺到清水祖師廟,這些街道、廟宇都是我小時候常常來的地方,但是在聽著阿忠哥講述這些地方,我突然有種陌生的感覺,雖然走過了無數次,但顯然我對這些地方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了解。
 
 
保存舊有的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隨著時間推演,我們的文化一直在和外來的文化融合、甚至是同化,就如同捷運站的建築元素也是融合了外來的文化,我們也漸漸習慣了這些。為了避免文化漸漸消失,總是需要有人願意保護舊有的本土文化,避免其被遺忘。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