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宜蘭魚(ilanfish)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
  
1.我是任教於宜蘭大學的陳永松(宜蘭魚/ilanfish),很高興與大家共學數位深耕地方創生的數位共筆平台。
+
1.我是任教於宜蘭大學的陳永松(宜蘭魚/ilanfish),很高興與大家共學數位深耕地方創生。
2.主要專業及興趣在海洋生態、有機農業(有機水產尤然)、以及食農/食魚教育的教研推動。  
+
2.主要專業及興趣在海洋生態、有機農業(有機水產尤然)、以及食農/食魚教育的推動。  
3.多年前也跨領域到資源循環型農業的推廣,主要是家居型蚯蚓堆肥的循環利用模式,故目前也身兼本校農推教授。
+
3.多年前也跨領域到資源循環型農業的推動,主要是家居型蚯蚓堆肥的循環利用模式,故目前也身兼本校農推教授。
  
 
==心得==
 
==心得==
行 21: 行 21:
  
 
若能從環境面看淡水河的今昔變化也是可以當作主題,因瀏覽一下淡水維基館似無此類的訊息....,未來或可在此著墨些,也希望大家提供建議。
 
若能從環境面看淡水河的今昔變化也是可以當作主題,因瀏覽一下淡水維基館似無此類的訊息....,未來或可在此著墨些,也希望大家提供建議。
+
</image>淡水河故事.jpg</image>
 
"一聲聲失落的口吻,響自淡水河畔幾位世代老漁人的嘴中" by作者林明峪,在撫今追昔後希望能有機會重現淡水河流域昔日生物多樣性的風華。
 
"一聲聲失落的口吻,響自淡水河畔幾位世代老漁人的嘴中" by作者林明峪,在撫今追昔後希望能有機會重現淡水河流域昔日生物多樣性的風華。
  
行 30: 行 30:
  
 
===3rd day===
 
===3rd day===
最後一天的研習偏重在實做出共筆的小組成果,果真這是很緊湊的一天。昨晚到早上本小組成員分工進行資料收集及照片、影音等的編輯。然後下午就是各組的精采成果分享,這是個很充實的三天研習工作坊。
+
最後一天的研習偏重在實做出共筆的小組成果,果真這是很緊湊的一天。早上小組成員分工進行資料收集及照片、影音等的編輯。然後下午就是各組的精采成果分享,這是個很充實的三天研習工作坊。
 
非常感謝為課程付出的幾位教授及助教師資群們。
 
非常感謝為課程付出的幾位教授及助教師資群們。
  
行 57: 行 57:
 
三、額外收穫:
 
三、額外收穫:
 
因本組進行實作的主題為宜蘭縣礁溪鄉的"林美石磐步道",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雖然蒐羅了甚多相關資料,但去蕪存菁後僅能引用最聚焦相關的內容。但確實也從中更加了解清代以來關於宜蘭移民的歷史。文獻記載,宜蘭縣有相當多的客家人,移入的時間及來源來看,分為清代、日治時期,光復等三個時期,然而現今都已成為福佬客。
 
因本組進行實作的主題為宜蘭縣礁溪鄉的"林美石磐步道",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雖然蒐羅了甚多相關資料,但去蕪存菁後僅能引用最聚焦相關的內容。但確實也從中更加了解清代以來關於宜蘭移民的歷史。文獻記載,宜蘭縣有相當多的客家人,移入的時間及來源來看,分為清代、日治時期,光復等三個時期,然而現今都已成為福佬客。
最早在嘉慶年間跟隨吳沙到噶瑪蘭來開墾的客家人,主要工作是駐守隘寮,或是到山上當隘丁。客家人尤其熟悉山林、擅長靠山吃山,易獲取山林資源、開採樟腦。1928年根據蘭陽三郡人口調查,礁溪鄉人口16,300人中,漳洲人占16,200人,顯示礁溪鄉原是客家人的大本營,然而現今都已成為福佬客。
+
最早在嘉慶年間跟隨吳沙到噶瑪蘭來開墾的客家人,主要工作是駐守隘寮,或是到山上當隘丁。客家人尤其熟悉山林、擅長靠山吃山,易獲取山林資源、開採樟腦。1928年根據蘭陽三郡人口調查,礁溪鄉人口16,300人中,漳洲人占16,200人,顯示礁溪鄉是福佬客大本營。然而現今都已成為福佬客。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