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青山宮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影片描述:青山宮
  • 影片來源:YouTube

歷史概說[編輯]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王宮或青山王館,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除此之外也與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為艋舺三大廟宇。

建廟歷史[編輯]

西元1854年,剛結束頂下郊拼的艋舺,尚未從炮火中平復,就爆發一場嚴重的瘟疫,於是祖籍泉州惠安縣的移民們,特地將家廟中供奉的原鄉守護神——青山靈安尊王分靈至當地鬧區,神轎行經「舊街」(今西園路一段)時突然加重,經過惠安移民的請示,才知道原來靈安尊王中意此處、想要居住於此。於是惠安移民便在當地暫立小祠奉祀,希望藉此能夠弭平疫情,而後靈安尊王果然大顯神蹟,信徒因此日增。1856年,艋舺人於現址建築新廟,並1859年落成。

主要祭祀[編輯]

艋舺青山宮內主神為靈安尊王,其本名為張梱,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將軍,奉孫權之命治理福建一帶,曾擔任福建總督平定海盜,加上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深受人民愛戴。張將軍死後安葬於惠安縣南方、名為「青山」的所在,據傳他死後屢屢顯靈,於是被當地人民奉為神明,並在青山附近建廟,從此便尊稱張將軍為「青山王」。在宋朝時,曾顯靈救駕宋朝皇帝,因而被封為「靈安尊王」,又因為是受宋朝皇帝敕封,所以在「靈安尊王」的儀仗隊中有一面執事牌寫著「大宋明臣」,在青山宮廟門之上也有「敕封大宋明神」的字樣。 靈安尊王的權責是全面性的,祂屬於地方的守護神,但同時也被視為當地的城隍爺,所以青山王的輔佐神明有城隍爺專屬的謝范將軍、八司爺、文武判官,以及專門捉拿惡鬼的枷鎖將軍。枷鎖將軍站立於青山宮內殿的第一線,若到廟中參拜,第一個會看見的神明是紅面的枷將軍,在祂對面的是綠面的鎖將軍,青山宮特有的陣頭「艋舺青山宮八將團」就是由這兩位神明衍生而來。此外位於後殿的是青山夫人又稱為青山王媽。

夜巡活動[編輯]

靈安尊王同時擁有王爺系統代天巡狩的身分,同時也屬於掌管司法系統的神明,每年青山宮都要在尊王聖誕陰曆10月23日前夕,舉行盛大夜巡、遶境活動,民間稱為「艋舺迓青山王」。青山王出巡遶境在陰曆10月22日當天中午前展開,前兩夜即陰曆10月20、21日,要先舉行「夜巡」(暗訪)隊伍約從夜間六點多出發,巡行艋舺地區的大街小巷,掃除瘴癘厄運,探訪民間疾苦。二十二日當天為青山宮「遶境」之日,俗稱「迎青山王」,會有各路神明護駕接送,信徒則扮成神兵神將沿途分發鹹光餅,家家戶戶擺出供品虔誠祭拜,就這是「艋舺大拜拜」,最後一天則會在青山宮廣場舉行青山王祝壽大典。祭典時間前後共三天,是艋舺地區一年一度的最大信仰盛事,也是北台灣極少數在冬季舉行的神祇遶境廟會活動。

宮內一覽[編輯]

執事牌、廟宇刻字[編輯]

故老相傳,張梱的聖號原本只有「青山王」,在宋朝時,曾顯靈救駕宋朝皇帝,因而被封為「靈安尊王」,又因為是受宋朝皇帝敕封,所以在「靈安尊王」的儀仗隊中有一面執事牌寫著「大宋明臣」,在青山宮廟門之上也有「敕封大宋明神」的字樣。

「神靈昭著」匾額[編輯]

青山宮內最古老的匾額,在落款人的部份我們可以看到「花翎知府銜補用同知何恩綺」,根據資料顯示,何恩綺在同治年間曾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是當時北台灣的最高行政官員。何恩綺在卸任後受當時的台灣最高官員「台灣兵備道」夏獻綸委託,參與英國籍技師翟薩( David Tyzack )探勘基隆附近的煤礦。光緒元年,沈葆楨奏請皇帝獎勵大批對治理台灣有功的官員,何恩綺獲封「花翎知府銜」,這也是「神靈昭著」匾額落款的由來。 ===虎爺一家===青山宮的虎爺非常特別,是一家三口,這是少見的「文虎爺」,也稱「進財虎爺」,若是到青山宮中想求財運,這虎爺一家必然要參拜。位於神龕下的虎爺一家十分有趣,虎爸爸威風凜凜、虎媽媽表情溫和,最下面還有一隻小虎爺,形成了少見虎爺一家。


交通地圖[編輯]

  • 地址:108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