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景福宮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桃園景福宮,為位於桃園舊市區的開漳聖王廟,桃園在地居民俗稱為「大廟」。乃桃園十五街庄的信仰中心,列直轄市定古蹟,是桃園區區徽的一部分。
歷史沿革[編輯]
先民自清代康熙後期以迄雍正時期,陸續進駐桃仔園墾殖,直至乾隆時期前來墾殖者更加眾多。多數移民來自福建漳州,本於原鄉信仰,為祈神明護祐,眾姓士紳善信共同集資。
- 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墾首薛啟龍獨捐田產二十餘甲,倡議建廟,為草創前身。
- 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因移民而來者更加眾多而重建,宮殿分成前、中、後三殿。
- 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完成廟宇重建,主祀開漳聖王,合祀玄壇元帥,另祀觀音佛祖、釋迦諸神佛,取名「景福宮」。
- 咸豐七到八年(西元1857~1858年)亢旱為災,淡水同知恩煜出巡抵挑,於景福宮設壇祈雨,旋獲甘霖普降,於是撥資修宮貌,答謝神恩。
- 明治三十四年(西元1901年),權充為「台北師範學校國語傳習所桃仔園分教場」授課場所,達四年之久。
- 大正十二年(西元1922年),日本官方推動市街改正計畫,景福宮配合向後遷建,推選桃園街長簡朗山主持其事,並由桃園街役場(市公所)協辦,延聘板橋外員山庄寺廟修建專家陳應彬設計改建本廟。
- 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重建告竣,即為今日所見之廟貌,同時舉行五朝清醮。
- 民國五十年(西元1961年),重新修葺,廟貌更顯富麗堂皇。恢復建醮。
-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舉行建醮大典,內政部審定為三級古蹟。
- 民國八十五年(西元1996年),召開信徒大會,決議成立財團法人管理委員會。
- 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舉行建醮大典。
祭祀活動[編輯]
中元[編輯]
農曆七月十二日清晨六點就進行豎燈篙,其水燈排會在南崁溪成功橋畔展示。廟方的鈞天社會將水排燈從一路推往景福宮,已告知水排燈告知鬼魂到景福宮普渡。
建醮[編輯]
景福宮每隔十二年舉行一次祈安建醮,於丑年【牛年】建醮,未年【羊年】完醮,建醮到完醮則長達六年。在桃園區、八德區、蘆竹區都建立醮壇。流程包括預告上蒼、恭請境內外諸神佛、豎立燈篙、斗燈入壇、完醮起功、蓮花燈遊行、燃放水燈、發豬獻刃、齋天酬神、敬地府及普施、完醮謝壇。
景點資訊[編輯]
- 電話:03-3337552
-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208號
- 開放時間:每天06: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