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咖啡館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編輯]

明星咖啡館(英語:Cafe Astoria),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城內商圈,一樓為麵包店,二、三樓為咖啡廳,為俄羅斯人開設。最早原址在上海霞飛路七號,老闆們隨著國民黨來到台灣,並與一個18歲的建中畢業生簡錦錐聯手,把明星咖啡廳延續到台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爾後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成為臺灣文學作家聚集場所,一些臺灣小說名著在此寫出,今列臺北市歷史建築。

歷史[編輯]

始於上海[編輯]

明星西點咖啡館(Café Astoria)創立於西元1922年,當時的店址位於上海霞飛路7號,由俄國革命後逃至上海的白俄人布爾林、艾斯尼及沙皇御廚列比利夫等人一同創辦經營。據老闆簡錦錐回憶錄《明星咖啡館》,1939年他八歲時,曾到上海和在當地工作的兄長住了一段時間,當時就路過Astoria。

飄香臺灣[編輯]

上海淪陷後,布爾林、艾斯尼及列比利夫等人輾轉到了台灣,當時已步入黃昏之年的艾斯尼,某天與建中剛畢業、十八歲的簡錦錐相遇,兩人成為朋友。同時簡錦錐幫他艾斯尼的外國朋友仲介房屋。不久,簡錦錐與艾斯尼等六個年紀比他大三輪的俄國人一同重開明星咖啡館。


長駐作家[編輯]

簡錦錐因深感自己小時候遭逢戰亂,對書桌有一份嚮往,因此經營咖啡館時,特別重視作家,提供免費書桌讓他們安心寫作。1960、70年代,臺北市重慶南路書店林立,充滿文學氛圍,而文人雅士們逛完書店後會聚集在明星咖啡館聚會、聊天,時有「雜誌看文星、咖啡喝明星」之順口溜。

周夢蝶[編輯]

自1959年4月開始到明星咖啡館旁擺書攤,擺了近20年,已成為明星咖啡館門口的一到風景,直到1980年,因胃病開刀以後才結束。 當年周夢蝶會親自至純文學出版社挑書,然後不用出版社送運,就自己拿書去明星咖啡館。錦錐擔心周夢蝶搬書辛苦,便說將書籍可寄放在隔壁簡錦錐租給茶莊使用的房產,晚上也可至此地留宿。他也曾餓昏在店門口,之後店員便習慣將麵包牛奶擱在攤子旁,讓其自取。

黃春明[編輯]

黃春明以往住臺北市時,租的是雅房,後來同租者有了小孩,難以在屋中寫稿,便來明星咖啡館消費便宜加上從不趕久坐的客人,於是把明星視為自己的專屬創作場地。晚年,黃春明因懷念明星咖啡寫書的日子,便使用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作咖啡館。

白先勇[編輯]

白先勇在大學時代便常來參加聚會,寫《臺北人》時常在此趕稿,也曾在1979年9月15到17日,白先勇和沈登恩在明星咖啡館三樓舉行三天的臺灣文學聚會。

林懷民[編輯]

林懷民自大學一年級就常來光顧,在明星待了約五年,於該段時間寫出作品《蟬》;1973年,雲門舞集首次公演的入場卷,是在此代售。

咖啡座熄燈[編輯]

1980年代,臺灣草根文學興起,茶藝館也跟著開張,文人慢慢離開咖啡廳,咖啡廳和西餐廳便成為一種純吃飯喝咖啡的地方。當臺灣股市大熱,股票族到明星咖啡廳看報、打探明牌,收紅時大聲叫好,抹綠時搥胸頓足,還有人鬧自殺、差點從三樓跳下去,作家因吵鬧絕跡。隨著圓山飯店、國賓飯店開張,明星咖啡館的大廚被挖走,至1989年每日營業額掉到只剩台幣五千左右,連連虧損讓簡錦錐不得不斷尾求生。當年12月10日,咖啡座結束,以騰出改他人租素食館。

重新開業[編輯]

2002年,素食餐廳發生祝融,簡錦錐三天內接到近三百通老客人關心電話,觸動他重新開張。在女兒願意接手下,簡錦錐夫妻同時找來女兒高中同學簡淑芬協助處理店務。

簡錦錐說服承租業者收回房子後,花半年時間請設計師依舊照片重新裝潢,從燈具、窗台到擺設,花四百萬元重回當年。為了裝潢,簡錦錐從埔里搬回第一代舊桌椅,找出藏在家中的俄羅斯杯盤,還找來老師傅用手工作出和仿效當年的鐵窗、木窗。二樓協同創設明星咖啡的俄羅斯人艾斯尼、拉立可夫等人的照片、聖經、銀器等物品,陳列在特製的櫃子裡供來賓緬懷,牆上懸掛著林懷民年少時的照片、白俄畫家的畫作也都回到老位置。

2004年7月4日上午,改由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負責的明星咖啡館重新開張。當天,馬英九、周夢蝶、黃春明、陳若曦、季季、林懷民、隱地等出席。


基本資料[編輯]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號2樓
  • 電話:02-2381 5589
  • 營業時間:
週一 上午11:30 - 下午8:30
週二 上午11:30 - 下午8:30
週三 上午11:30 - 下午8:30
週四 上午11:30 - 下午8:30
週五 上午11:30 - 下午9:00
週六 上午11:30 - 下午9:00
週日 上午11:30 - 下午8:30

參考網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