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炫光志/拾·年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拾·年)
前往: 導覽搜尋

片名「拾年」,代表的是時間,說明炫光計畫即將邁入第十年;而拾年的「拾」,也有收集、收斂、整理之意,闡明炫光的這十年帶給老師甚麼收穫,在創作上又是如何拾獲大自然中源源不絕的靈感。

人的一生有幾個十年?
十年的歲月裡,可能會經歷什麼?
失去什麼亦或者得到什麼?

  2017年的現在,張金蓮老師的兒子離開了十年,在這不長不短的歲月裡,張金蓮老師經歷了人生的轉折,卻沒有因此陷入悲傷,仍然持續不斷的進行創作之路。甚至在機緣之下把這樣的生命插曲轉換成一股力量,舉辦了炫光計畫,走到現今也整整持續了十年,不斷的用愛鼓勵藝術創作的年輕人。張金蓮老師透過炫光計畫,「拾起」許多才華洋溢的藝術青年,提供他們一個機會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替他們開發一個藝術交流的平台,並帶給他們繼續創作的動力。

  而張金蓮老師也是一個相當懂得生活的人,總是能在平凡的日子裡拾起散落在手邊的靈感,透過自然、透過日常,在各式各樣的寧靜單純的歲月裡收集那些總是被一般人忽略的美好,將它們累積成強大的能量,反映在藝術創作上。同時也將在大自然的感悟內化成心境,不去抱怨天反而處處感謝上天的存在,就算再艱難的困境,都能有所轉念,這樣的知足樂觀充滿正能量的就是金蓮老師。

  張金蓮,居住在新北三芝的一位跨領域藝術家,筆名「子子」,是一位當代十分知名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創作媒介非常廣泛,包含舞蹈、詩詞、繪畫、書法、攝影...,從張金蓮老師的創作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相輔相成關係,以及強大對生命的熱情,顯著的創作風格獨樹一幟。除了藝術方面的成就,張金蓮老師也在十年前因兒子的離世和種種因緣下,開始舉辦了一個給年輕人的藝術競賽「炫光計畫」,並擔任主辦人的角色至今,不斷地提供各式各樣的平台讓喜愛藝術的青年可以被更多人看見,鼓勵每個有才華的孩子勇敢追夢。她不僅把自己是一位台灣當代藝術舉足輕重的創作者,更透過炫光替許多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在創作路上的增添了更多動力。

子子的由來

  「子子」,是張金蓮老師的筆名,也是對她自己的期許。第一個「子」,指的是「赤子之心」,她說,這是要提醒自己時時保有赤子之心,回到最原始、最純真的樣子,對事情保有新鮮與熱忱。而第二個「子」,指的是種子,一顆種子可以造出一座花園,甚至是一座森林,她說,每個人都應該期許自己像種子一樣,找到自己生命的可能性。老師的創作之路也真猶如她的筆名一般,對許多事保持好奇及熱情,才會往不同媒材發展,成為一個貨真價實全方位的藝術家,也透過她的創作之路告訴了我們,生命是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可能性。

藝術與生活

  張金蓮老師一位跨領域的創作者,創作形式很廣泛,從雕刻、油畫、書法一直到攝影、舞蹈等,當她覺得在某一項藝術創作上遇到瓶頸時,她就會將自己抽離。抽離,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轉換成另一種新鮮的精神狀態,新鮮就不會讓持續創作的動力死掉。對她來說,藝術創作不論轉換成什麼形式,那些基本的元素以及背後的理念都是一樣的。

  山水自然是她創作最主要的一個核心,對自然的感受,在自然裡面感受到那一份的美好,那個生命力湧現的部分,在自然裡面去與它和諧,在裡面悠遊、放鬆,是張金蓮老師所想傳達的。

  張金蓮老師認為,創作是一個很棒的心情抒發,它是一個窗口,在創作中,人可以盡情的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不受到現實面的干擾, 悠遊放鬆的把想要表現的東西藉由各個領域的創作呈現出來。而她現在的創作,更多了許多感受。她感受到自然、感受到美好,並想要分享它們,想要將那一份感動傳遞出去。因此當她跳舞時,不是要為誰而跳,而是為了那個當下、那個片刻裡她所感受的那種存在、那種美好、那種愛與被愛的感覺。那樣子的完整,對於一切充滿著感動、感謝與敬畏的感覺。

拾起生活

  張金蓮老師對於生活的用心隨時可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對她而言都值得玩味。比如靜靜坐在海邊望著浪潮與天空,感受自己被大自然擁抱著的美好,看著菜園裡長出新芽的小花小草,從中發現生命堅韌的能量。張金蓮老師總是能從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中找到不平凡的風景,沿著路途一路撿拾散落的美好,內化成生命的能量,並將這份力量回饋在作品上,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現對宇宙萬物的崇敬與開朗豁達的人生觀。

兒子,十年

  張老師說自己的兒子很細緻但是又很單純,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

  他給張金蓮老師帶來了生命的碰撞,生命的火花,最終促成了兒童美術教育與炫光計畫。這是張金蓮老師在生命中很珍貴,也很重要的一部分。

  張金蓮老師說,每一件事情都是生命意義的本身。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那是生命的累積,面對到孩子的死亡也是。生命就是一個火花,像煙火一樣,一下就沒了。又如同燒紙,紙經過燃燒,從有形的形體經過火、變灰燼,而煙往上飄,就如同逝去的愛人。但他無所不在,他的灰燼化為泥土去滋養大地,煙則是飄散到空氣四周。他沒有不見,是變成另外一種形式存在,最重要的是他在張老師心裡。

  於是當張老師看見小花,花裡面也有孩子。張老師說他兒子無所不在,「因為他在我心裡,所以他並沒有離開。」

  張金蓮老師也曾說,兒子的離世,是上天給他開的一個大玩笑。當兒子去做天使的那一刻,老師心中那一塊對孩子的牽掛也隨著他的離開而不在了。但老師卻不曾因為這樣的生命轉折而埋怨過上天,他把這一切的過程都當做人生旅途上的一種磨練,因為這些磨練,創造了不一樣的現在,也創造了不一樣的自己。張金蓮老師仍舊把那份為人母親的愛,延續到炫光計畫的每個孩子身上。

炫光計畫

  「我的孩子『光』,才華洋溢,2007年底往生,當了天使,才21歲;而我這個媽媽雖然老,但內心永遠17歲。一個17歲的心。我衝動地想完成孩子的夢想,因為他還沒開始『炫』啊!所以我想讓所有在這個年紀,有才華的孩子被看見。」—張金蓮

  張金蓮老師的兒子在2007年底往生,她在2008年時看了一場電影《安娜床上之島》,電影講述英國的一個基金會四處去挖掘年輕的藝術家,並栽培他們。張金蓮老師看完後內心十分悸動與激動,她想舉辦一個比賽,要是在她能力範圍內可以執行,並且能培養年輕有才華藝術家的比賽,而炫光計畫就在這股衝動下誕生了。憑著這股傻勁與衝動,炫光計畫與張金蓮老師一起邁入第十年。張金蓮老師說:「要相信生命中的那些衝動。」有人說炫光計畫是為了紀念金蓮老師的兒子,其實不是這樣,因為紀念是存在在父母心裡的。

  炫光計畫是一個很特別的計畫,充滿著各種創造力的可能,這不只限定在它的藝術形態上,也在它的規則上。張金蓮老師覺得炫光計畫最好的事情就是,這完全是憑著她個人努力的計畫,所以這計劃可以保有很大的彈性與調整空間。她說,所有做創作的人都無法忍受許多的限制和規定,更不能接受一成不變的事情,如果要創作一成不變,那就跟死亡沒有差別。因此在炫光計畫中的所有改變,都是張金蓮老師惜才的心。她認為才華是不受制的,不管幾歲,一個人散發出的光芒與才華是擋不住的,而計畫的調整就可以讓一個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林炬老師曾經說過:「炫光計畫是他看過最有氣質的比賽!」,在現今各式各樣藝術競賽之中,炫光與其他比賽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的彈性,而這樣的彈性,都是出自於張金蓮老師、評審和志工們。他們不只把參加比賽的年輕人當作參賽者,而是把他們看待為自己的孩子。因此他們不害怕做改變,甚至積極尋求活動的創新,用一顆愛才的心,努力的想激勵更多年輕人,讓更多喜愛藝術的孩子們被看見。炫光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那顆「心」,老師、評審甚至贊助人,他們什麼都不求,只求孩子的心温暖,被支持被看重。

  因此張老師說,有一次當她被問到為什麼炫光計畫不是針對清貧但有才氣的孩子給予資助,而選出了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時,張老師其實非常困惑。在張老師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不管貴賤貧富都是孩子,内心都是要被關注肯定的。張老師說,為了肯定這些孩子:「所以有小小的『炫光計畫』在野,有溫度,人文....每年開完花,消逝,時間到了又長出朵朵新麗之花。」

  其實炫光計畫對於張金蓮老師來說是一大挑戰,辦活動需要做許多籌備工作和繁雜的行政工作,例如籌募資金、找志工、找藝術家等等。對於一直從事藝術創作的她來說,這些都是她從未料想到的。但張老師說:「當你發心要做一件很美善的事情,上天好像會幫你」。看到每年有這麼多優秀的年輕人、愛護這個計畫的志工、贊助者、藝術家,她就覺得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上天真的對她很好。炫光計畫對於張金蓮老師而言,也成了她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有了巨大的改變,增長了許多她曾經不會的能力。

  張金蓮老師覺得更重要的是,她在炫光計畫的孩子身上,看到很多令人驚艷的事,對她來說這也是一種相互的學習與刺激。尤其是每年暑假的炫光小學堂,可以看到曾經入圍的年輕人一起來跟老師們互動,可以聽到許多屬於年輕世代的想法,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炫光十年

  張金蓮老師說,她沒想到炫光計畫會辦這麼久,其實很多朋友也都沒想到。十年是個里程碑,從前人說十年能磨一劍,張金蓮老師在這第十年也有個想法,她想把這些炫光獎還有光之翼獎的作品安排在畫廊裡,想讓它們與藝術家老師們的作品一起做一個聯展,讓孩子們的作品與才氣被大眾看見,也讓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跟藝術家老師有機會進行交流。

  張金蓮老師還打算在2018年將炫光小學堂擴大,讓它不再只是給年輕人與藝術家對談的小學堂,而是能擴大到整個社會裡。她說:所謂的炫光計劃就是每個人要把自己的光彩展現出來。所以她想辦個讓人們專門激發創造力的團體,這團體會開放給所有人參加,她期許這團體能為以為自己不會跳舞的人們找到自己的跳舞長才,也或許讓沒有舞台的人可以找到自我展現的園地。她還希望能有一個場域是專門給長輩的,讓阿公阿嬤可以講他們的故事,這些長輩的個人故事就是一部小歷史。在這場獄中不論是抒發個人歷史或是交朋友,都是對身心非常療癒的。

  張金蓮老師說,自己一位喪失孩子的母親,而社會裡也有很多像她這樣喪親的人,也許是喪失父母親,也許是喪失子女,也或許是喪失配偶伴侶,張金蓮老師覺得這些喪親家庭也特別需要被照顧。就像張老師自己一路走來也靠了許多團體的課程幫助一樣,她也希望自己主辦的團體能夠開設各種不同的課程,幫助更多的人。

未來

  張金蓮老師說:「對於未來,我無法去預知它,就要看碰撞到什麼,這完全是生命的際遇。它來了,就去接受它、挑戰它,這可能會變成下一個你的樣子,或下一個你的呈現。我也是從之前的未知,變成現在的自己。」十年的歲月裡,張金蓮老師走過了人生的轉折,天生的樂觀讓她能快速地走出困境。而在老師的字典裡似乎也沒有「膽怯」兩字,單純天真的性格總是讓她接下許多挑戰,並在挑戰中不斷的突破自己。如同老師提到她辦炫光獎時說:「當初如果知道有這樣的一些事情我就不敢辦了,就是因為很天真。」,在她身上能明顯感受到不服老的態度,更可以說是老師的本性就如同小孩般純真。就算碰到這麼多人生的磨難,她的純真也沒被消磨掉,反而是透過純真化解這些磨難。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相信老師的正能量及純粹能感染更多人。我們期待著在這沒有盡頭的創作的路上,可以看見老師更多式樣跨領域的創作;期待日後老師在藝術創作上更多的可能性,更多元媒材的挑戰、更大膽的創新;也期待著老師創作中那份對生命的熱情能被更多人看見。更期許邁入第十年的炫光計畫,日後也將會有越來越多元的內容與新嘗試。能繼續用最純粹的愛引領著每個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十年。

  老師是個相信衝動的人,也勇於接受挑戰,她相信生命是由各種碰撞火花組成,對於別人交付的「機會」,就要勇敢說好,即使在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但是不要害怕困難,因為那些困難也是老天爺給的禮物,會使人激發出自己所不知道的能力。我們知道,未來老師也會秉持著這種態度,繼續創作出生命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