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秋庭嬰戲圖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秋庭戲嬰圖.jpeg

簡介[編輯]

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種題材叫「嬰戲圖」,展現的是孩童活潑爛漫、無憂無慮的純真世界,畫中往往也含有豐富的生活信息及深刻的文化內涵。

歷代出現了許多畫「嬰戲圖」的畫家。唐朝張萱(八世紀)與周昉(八世紀末),以精於仕女畫與嬰戲圖而聞名。北宋末年,劉宗道與杜孩兒(十二世紀初)也因畫嬰戲而名噪一時。南宋初,則以蘇漢臣(十二世紀)與李嵩(1190年~1264年)為當時嬰孩畫的代表性人物。

在各家「嬰戲圖」中,畫面所釋出來的意象,大抵都帶有比較好的寓意與象徵,經常被拿來與佳節慶賀主題結合,諸如「多子多福」、「赤子之心」、「早生貴子」、「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等,體現了人們對安樂美好生活的嚮往。

左上角有一題詩,是清高宗乾隆所題絕句:

     庭院秋聲落棗紅,拾來旋轉戲兒童。
     丹青詎止傳神詡,寓意原存相讓風。

位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秋庭戲嬰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兩個錦衣孩童在庭院玩著一種推棗磨的遊戲。兄妹兩人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子孩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

資料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