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Steven123/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看見淡水河[編輯]

書目資料[編輯]


Bib IDvtls000684351
出版項臺北縣板橋市 :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4[民83]
稽核項199, [10]面 : 圖, 地圖 ; 29 x 29公分.
版次再版.
標題攝影 作品集.
附註版權頁題名: 看見淡水河攝影專輯.
合著者張照堂, 1943-,
ISBN/ISSN9570030186 (平裝) : NT$1,000


心得介紹[編輯]

  看見淡水河講述了淡水河的形成、歷史上的痕跡與現在化的過程中對淡水河的影響,另外也提到淡水河與周遭文化的形成。將整個淡水河系的人文、歷史及地理面貌,以一個比較宏觀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希望能引起人們直接從圖像的視覺撞擊中,激發人民拯救淡水河的熱情與責任。

  淡水河的歷史淵遠流長,遠從一萬多年前就曾有人類進入淡水河流域居住,有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土地公文化、植物園文化和十三行文化等等。而後歷經全新世台北盆地瀦水成湖大變化,直至距今三、四百年前逐漸進入有文字紀錄的歷史時代。十七至十九世紀平埔族傍水而居,以漁撈、採集、農耕維生。重商主義殖民時代,西班牙與荷蘭重視貿易並在淡水河流域留下諸多歷史遺跡。爾後漢人來台擴大農耕、人口增加,促成了淡水河流域的繁榮。回看歷史,淡水河其實與大台北地區的興衰有著直接的關係,人類活動實際上是一部淡水河流域人類與自然活動的歷史。從遺跡出土文化遺物、遺跡及其他殘留物的研究顯示這是一段人類依賴自然或是與自然互相依違的歷史。時至今日因為近年來物質建設速度太快,不只破壞人類現存的生存空間,也破壞了古代人所留下的歷史紀錄,已經使得大自然面目全非。

  作者利用本書蒐集了許多淡水河與人類文化相關的照片,時間橫跨近50年的老照片,與數位教授撰寫的文章詳述淡水河的文化的初始、各文明及統治者的相關政策影響與淡水河被汙染、破壞的緣由。期望藉此重塑並喚起人們心中古淡水美好的一面,並期望能有更多人能一起關心淡水河,激發人們拯救淡水河。

此前挑上這本攝影集也算陰錯陽差,但後來讀著讀的也就翻完了這本書。並對淡水河流域的一切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並從許多教授、在地人、基金會的文章中了解許多歷史課本上沒告訴我們的大小事。文章中處處察覺到作者的用心、收集的歷史資料。我覺得今日的淡水河其實已經比過去瘋狂追求經濟成長的那時要好許多,但離作者所描述的古淡水河還有一段距離。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逐漸恢復淡水河以往的樣貌。

成發心得[編輯]

  這次成發讓我發現所有的同學都經過這次的實習而有所成長,不館是教案組還是採編組,都有各自的發展方向。也許在這個時候一些人的發展方向已經決定了八。王美玉老師說的很有道理的是未來人生決不是常常是彩色的,而是黑灰相間帶著一絲絲白。我想這句話我未來會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都記在心裡。大二時由於我對進入圖書館部分的實務較沒有興趣所以才選擇加入了維基組,但其實加入後有些時候是不太符合我當初所期待的,也有些時候是超乎我所期待的,例如淡水歷史深入了解的部分。我當初期待的其實是對程式部分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在維基館似乎比較沒有那種機會。
  但成發時看到其他同學的成果我覺得維基組大概是最接近我所追求的目標了,希望在暑期時能夠學習到更多維基網站的知識。


103年8月20日前往奇多比之行的心得[編輯]

這次前往奇多比其實還蠻意外的,畢竟東西都已經弄得差不多了,實習也走到了倒數階段,但我們的作品還有一些缺失所以學長希望我們前往討論。

到了奇多比後,我們跟他們那方詳細講了一下我們為什麼會全部製成PDF而不是運用他們魔酷的平台,詳細講了下魔酷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上傳至伺服器遇到的問題。奇多比其實覺得我們都是PDF較為無聊、單調,但是瞭解了我們電子化的素材來源、電子化的內容後也覺得若是要用魔酷做大型電子書較為不可行,但學長建議或許可以考慮只作其中某一本就好,若是做得好也有益於推廣。只是找遍了我們的素材後發現大多是都是有厚度的學術作品不說,雖然也有幾部作品是童書但因為是手繪的所以註定沒有辦法,最終只能作罷。而學長還提到我們電子書大小太大以及方向直式橫式不一的問題,希望以後在上傳時能注意。

整體來講今天其實收穫了一些東西,我覺得學長提說用一本來做推廣宣傳的想法還不錯,雖然礙於素材的關係這部分可能有些困難,但我覺得這部分或許可以跟老師溝通,由作者部分來提供會比較容易,不過這大概是必須在老師要出書前就要規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