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焦怡玲/踏查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實習一[編輯]

2019年10月20日 大稻埕團體踏查[編輯]

  大稻埕其實是一個我比較常走過卻不進去的區域,因為平時的印象只有人好多、而且好像都是古老的建築,但是在我做了大稻埕的古蹟並深入了解後,我才發現除了古建築之外,還有更古老的故事,承載著上一輩的點點滴滴,突然才意識到為何需要建頁面、實地探查去保存相關的歷史資料,就跟好酒沉甕底的道理一樣,越老的故事越能引起人們的懷念和嚮往。

  我們這次由於時間關係,只踏查了五個古蹟,在中山站集合,一路前往至大稻埕變電所、新芳春茶行、李春生教堂、陳天來故居和霞海城隍廟,其實距離都不遠,只是人車爭道,所以路程時間有點長,在大稻埕變電所外,我們除了拍外觀,還發現面前的大樹上掛著一塊白布,相當阻礙我們拍攝,因此在一個組員不小心說出很礙事之後,有位路人爸爸經過時跟女兒說出這塊布的作用,讓我們意識到或許這塊布大有來頭,因此我們在發現大稻埕變電所只能拍外觀,裡面是台電的工廠無法進入參觀後,就跑到對面的廟詢問這塊布的作用,原來這座廟是由一個媽祖會維持的,每年的農曆10月都會把媽祖請到這座廟讓大家參拜,為期一個月,至今已經辦了60多年了,這一個月晚上6點都會撥放電影,觀眾們就坐在廟的門口,隔著馬路看對面的投射在白布上的影片,沒想到有這麼有趣的來由,所以我們覺得雖然不能寫在維基館裡,但也是個很有意義的發現。

  後來到新芳春茶行,因為我們有事先問過導覽需不需要預約,對方說直接過去即可,因此我們到現場後就發現有來自各地的觀光客,解說員不僅僅介紹新芳春茶行的緣由,還結合了這棟建築的歷史和淡水碼頭的發展來介紹,讓我們不僅筆記滿滿,對他們專業的程度也是敬意滿滿,參觀之後,出來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這時我們接到了來自李春生教堂的電話,原來對方已經有負責人在等著我們了,匆忙趕到現場後,途中我們發現其實李春生教堂跟陳天來故居就在同一條巷子,距離不到幾公尺,在教堂負責人的超級詳細解說下,我們的腦子被大量的家族歷史和教會史塞滿了,走出教堂才發現已經天黑了,陳天來故居由於是私人住宅也無法進入,旁邊一條街的霞海城隍廟就更是無法訪問了,到了星期六晚上這時候,大量的觀光客聚集在此吃小吃,還有許多人在裡面拜拜,因此我們只能選擇原地解散,之後再寄信詢問能否參考官網的資料和照片。

  整體來說,這次團踏是相當愉快且收穫豐富的,但可惜的是陳天來故居依舊無法增加一些新的資料,希望我們下一次能再多安排時間去別的地方踏查。

實習二[編輯]

2020年7月16日 新店個人踏查[編輯]

路線: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 太平宮 ☞ 碧潭吊橋 ☞ 碧亭 ☞ 新店渡(新店渡渡口) ☞ 小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