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焦怡玲/實習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2019 期中[編輯]

  維基的實習比我想的還更複雜,除了臉書粉專貼文,還需每周開會確定貼文主題、貼文的格式,及淡水維基館的定期更新和維護、出外實地踏查和直播等,而且隨著我們一步步地做完大稻埕的古蹟之後,又面臨了新的問題,是要繼續做大稻埕這一區還是要做其他淡水流域區塊的資料,後來看了文化部的資產分類,還有歷史建築這部分可以做,結果歷史建築有許多資料量太少,或是只有一小部分被定為歷史建築,因此歷史建築的部分也只做了兩到三周。

  後來在期中前我們有去大稻埕團踏,將我們之前做的部分古蹟參訪了一遍,便從新芳春茶行的導覽中獲得了靈感,由於大稻埕以前曾是貿易中心,碼頭的興起或許也可以當作之後的主題,路上的交通---鐵道也可以寫,因此期中前我們主要關注在大稻埕當地的古蹟和歷史建築,期中之後就會做大稻埕的歷史發展和水運陸運的發展,或許之後還能延伸到淡水碼頭的興起,剛好能將維基館中淡水碼頭資料不足的部分填補。

  其實學到最多的就是在團踏和自己查找主題相關的資料,團踏主要是拍照、訪問建築相關的歷史和熟悉當地,但在訪問的過程中,組員們也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可以互相聊天,打破了之間的隔閡,也讓我們在平時會議上的討論不會太尷尬,雖然由於大家假日都有許多事情要忙,所以在期中前只有一次的團踏,但我們在事前安排路線、時間規劃、分工紀錄資訊這些方面都培養出了一點默契,這也是除了資料的收集外,一個不錯的收穫。

  除了討論主題、踏查和更新維基館的內容,直播的活動也讓我操作到了攝影機,雖然只是調遠近和移轉視角,但也是一個我之前從未體驗過的事情,或許之後還有機會可以進導播室裡學習操作,期待之後的實習生活。

2020 期中[編輯]

  這學期原本是根據之前學長姐的行事曆排日程,結果沒想到因為新冠狀病毒,我們僅剩VR、更新維基館和粉絲專業、工作坊,學期一開始疫情還沒如此嚴重時,有預計會舉辦資圖周,因此我們已經先把維基組的闖關模式和道具都討論好了,結果因日漸嚴重的疫情,資圖周和團踏個踏都無法實施了,真是可惜。

  VR的操作雖然有時會因環境而有所障礙,不過熟悉了操作就簡單許多,照片搭配影音的說故事方法,也讓使用者都嘖嘖稱奇,報導組的同學來採訪過後也覺得此次經驗不需此行。

  最可惜的是暑假的實習(二),去馬來西亞的計畫都通過了,可惜我們沒這個服分,這次只能在國內跟馬來西亞的老師同學們遠端溝通、共筆大馬的人文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