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ThisSite:網站日誌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TocF}}
 
 
{{本站導覽條}}
 
{{本站導覽條}}
  
行 20: 行 19:
 
|[[檔案:維基館首頁初版-20130914.png|thumb|500px|淡水維基館首頁畫面初版,加入內容]]
 
|[[檔案:維基館首頁初版-20130914.png|thumb|500px|淡水維基館首頁畫面初版,加入內容]]
 
|}
 
|}
*09.18:第一屆「維基館實習組」成員加入,開始頁面編寫與wiki語法學習。
+
*09.18:「維基館實習組」組員加入,開始頁面編寫與wiki語法學習。
 
*09.27:[[user:將將將將|鄭老師]]修正環境錯誤,之後以 http://tamsui.dils.tku.edu.tw/ 瀏覽,同時加上Google Analytics。
 
*09.27:[[user:將將將將|鄭老師]]修正環境錯誤,之後以 http://tamsui.dils.tku.edu.tw/ 瀏覽,同時加上Google Analytics。
 
*09.30:[[ThisSite:編輯討論區]]建立,提供討論與交流。
 
*09.30:[[ThisSite:編輯討論區]]建立,提供討論與交流。
行 49: 行 48:
  
 
==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
*11.06:本館更名為「淡水故事維基館」。
+
*11.06:本館定名為「淡水故事維基館」。
 
*11.09:網站達到600個頁面。(280張圖片,18,187次點閱,15位註冊使用者)
 
*11.09:網站達到600個頁面。(280張圖片,18,187次點閱,15位註冊使用者)
 
*11.26:因與其他網站名稱相似,將本館名稱改回「[[淡水維基館]]」。
 
*11.26:因與其他網站名稱相似,將本館名稱改回「[[淡水維基館]]」。
行 72: 行 71:
 
*12.26:點閱次數破35,000次。
 
*12.26:點閱次數破35,000次。
 
*12.27:淡水維基館Facebook專頁登上淡江網路新聞報。
 
*12.27:淡水維基館Facebook專頁登上淡江網路新聞報。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gallery widths=200px>
 
檔案:2014年網站賀圖.png|2014年網站賀圖
 
檔案:2014年網站賀圖.png|2014年網站賀圖
 
</gallery>
 
</gallery>
行 95: 行 94:
  
 
==2014年5月==
 
==2014年5月==
*05.12:建立[[模板:未完成]]
+
*05.12:建立[[模板:未完成]]
 
*05.12:<font color="red">點閱次數破100,000次。</font>
 
*05.12:<font color="red">點閱次數破100,000次。</font>
 
*05.15:註冊使用者達40位。
 
*05.15:註冊使用者達40位。
行 110: 行 109:
 
*06.21:[[user:台灣阿成|阿成老師]]帶領本館團隊成員參與「[[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
 
*06.21:[[user:台灣阿成|阿成老師]]帶領本館團隊成員參與「[[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
 
*06.21:註冊使用者達60位。
 
*06.21:註冊使用者達60位。
*06.22:[[淡水維基館]]登上中國時報與聯合報。
+
*06.22:[[淡水維基館]]登中國時報與聯合報。<gallery widths=200px>
<gallery widths="350px" heights="150px">
 
 
檔案:聯合報報導20140622.jpg|'''淡江師生 自寫[[淡水維基館|淡水「維基館」]]'''(聯合報報導)。
 
檔案:聯合報報導20140622.jpg|'''淡江師生 自寫[[淡水維基館|淡水「維基館」]]'''(聯合報報導)。
 
檔案:中國時報報導20140622.jpg|'''[[淡水食貨志]] 大學生拍片架網站'''(中國時報報導)。
 
檔案:中國時報報導20140622.jpg|'''[[淡水食貨志]] 大學生拍片架網站'''(中國時報報導)。
行 162: 行 160:
 
==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
 
*11.03:點閱次數破220,000次。
 
*11.03:點閱次數破220,000次。
*11.04:研究團隊進行[[六塊厝漁港]][[石滬]]踏查。
 
 
*11.07:點閱次數破225,000次。
 
*11.07:點閱次數破225,000次。
 
*11.10:點閱次數破230,000次。
 
*11.10:點閱次數破230,000次。
行 209: 行 206:
  
 
==2015年4月==
 
==2015年4月==
*04.10: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報導本館暨相關計畫([[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
+
*04.10:數家媒體報導本館暨相關計畫
<gallery widths="200px" heights="300px">
+
===聯合報:北海岸石滬故事 6月線上能看[http://udn.com/news/story/7323/827466-%E5%8C%97%E6%B5%B7%E5%B2%B8%E7%9F%B3%E6%BB%AC%E6%95%85%E4%BA%8B-6%E6%9C%88%E7%B7%9A%E4%B8%8A%E8%83%BD%E7%9C%8B]===
檔案:1000頁賀圖.png|淡水維基館第1000頁賀圖
+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淡水報導
檔案:20150410北海岸石滬故事6月線上能看(聯合報).png|聯合報:北海岸石滬故事 6月線上能看
 
檔案:20150410淡大研究團隊紀錄13口石滬文化(自由時報).jpg|自由時報:淡大研究團隊 記錄十三口石滬文化
 
檔案:20150410飛閱淡水空拍捕捉石滬遺跡(中時)s.jpg|中國時報:飛閱淡水 空拍捕捉石滬遺跡
 
</gallery>
 
 
 
*04.13:頁面已達1000頁。
 
*04.17:點閱次數破400,000次。
 
*04.21:點閱次數破410,000次。
 
*04.25:點閱次數破415,000次。
 
*04.29:點閱次數破420,000次。
 
  
==2015年5月==
+
  淡江大學文學院建構的「淡水維基館」網站,以數位匯流方式保存當地文化,繼人物志、食貨志、風土志等專題之後,今年以北海岸13座石滬為研究目標,預計6月將完成「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專區。
[[檔案:20150514 淡水維基館寫作工作坊.jpg|200px|thumb|Wiki寫作工作坊]]
+
耆老說,以前用石滬捕魚苗拿到南部販售,成交的時候魚販計算數量都會唱1首旋律很簡單的「算魚歌」,沒有固定歌詞,主要就是計數的時候怕忘了數到哪裡,於是哼唱著1尾(加)2尾是3,或50尾(加)5尾是55;每算100尾就在地上畫1橫。
[[檔案:20150526從老照片看淡江的故事.JPG|300px|thumb|因緣 今昔~從老照片看淡江的故事]]
 
*05.01:907張圖片,1010個頁面,87位註冊使用者。
 
*05.03:點閱次數破425,000次。
 
*05.07:點閱次數破430,000次。
 
*05.13:點閱次數破435,000次。
 
*05.14:舉辦第一屆[[2015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
 
*05.14:註冊使用者達100位。
 
*05.17:點閱次數破440,000次。
 
*05.21:點閱次數破445,000次。
 
*05.25:點閱次數破450,000次。
 
*05.26:邀請馮文星老師演講「因緣 今昔~從老照片看淡江的故事」。
 
  
==2015年6月==
+
  文學院長林信成說,北海岸有許多石滬遺跡,光是大屯溪口至淺水灣便密集分布13座,但因年代久遠、缺乏維護逐漸荒廢,加上耆老凋零後繼無人,若不把握機會留下口述歷史、數位影像與研究資料,石滬將隨時光沉入大海,損失重要文化資產。
*06.02:點閱次數破460,000次。(939張圖片,1030個頁面,104位註冊使用者)
 
*06.03:進行五虎崗空拍。
 
*06.07:點閱次數破465,000次。
 
*06.08:第三屆「維基館實習組」組員加入,歡迎!
 
*06.12:點閱次數破470,000次。
 
*06.15:點閱次數破475,000次。
 
*06.19:點閱次數破480,000次。
 
*06.23:點閱次數破485,000次。
 
*06.30:點閱次數破490,000次。(949張圖片,1039個頁面,106位註冊使用者)
 
  
==2015年7月==
+
  中文、歷史、資圖、大傳、資傳系師生執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計畫已3年,「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的建構,藉助漁船和飛行器留下珍貴影像及GPS定位資訊,以數位影片呈現石滬遺跡,並比對古今地契、地圖、地方志等文獻,佐以田野考察、口述歷史,產出數位作品並開放網友合作撰寫。
*07.02:研究團隊進行[[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石滬]]踏查(石門、三芝、淡水)。
 
*07.05:點閱次數破495,000次。
 
*07.10:點閱次數破500,000次。
 
*07.14:研究團隊進行[[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石滬]]踏查(沙崙石滬)。
 
*07.15:點閱次數破505,000次。
 
*07.16:研究團隊於興仁[[石滬]]訪談[[盧明智]]老師。
 
*07.20:點閱次數破510,000次。
 
*07.25:點閱次數破515,000次。
 
*07.29:點閱次數破520,000次。
 
*07.29:進行空拍[[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石滬]]正射影像之事前踏勘。
 
  
==2015年8月==
+
  未來以數位匯流整合、加值,建構1個支援北海岸石滬文化研究數位平台與資料庫,預計6月在「淡水維基館」中開發石滬專區,系統化研究、保存、推廣具備人文、歷史、觀光等多元價值的石滬。
*08.03:點閱次數破525,000次。
 
*08.07:點閱次數破530,000次。
 
*08.11:點閱次數破535,000次。
 
*08.13:空拍石滬正射影像(1)。
 
*08.15:空拍石滬正射影像(2)。
 
*08.17:點閱次數破540,000次。
 
*08.21:點閱次數破545,000次。
 
*08.25:空拍團隊進行石滬正攝影像拍攝。
 
*08.27:08/27 ~ 30,因設備相關設定調整,致使網站無法連線,已於31日完成DNS修正恢復連線。
 
  
==2015年9月==
+
  林信成希望石滬研究受到重視,讓先民智慧、漁業文化得以永續經營。前期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屯山人說故事」單元:http://goo.gl/56b10S 。
*09.04:點閱次數破555,000次。
 
*09.11:研究團隊前往苗栗後龍外埔石滬踏查與訪談。
 
*09.13:<font color="red">淡水維基館2歲生日。</font>
 
*09.17:點閱次數破570,000次。
 
*09.17: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團隊,期初工作小組會議。
 
*09.24:邀請[[周正義]]老師演講「淡北海岸石滬的前世今生」。
 
*09.28:點閱次數破590,000次。
 
  
==2015年10月==
+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淡大研究團隊 記錄十三口石滬文化[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0490]===
*10.01:點閱次數破600,000次。
+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
*10.05:圖片達1,000張。(1,079個頁面,608,646次點閱,118位註冊)
 
*10.06:點閱次數破610,000次。
 
*10.08:註冊使用者達120位。(1,083個頁面,1,010張圖片,616,025次點閱)
 
*10.11:點閱次數破620,000次。
 
*10.12:<font color="red">本館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ikitamsui]按讚人數達1000人次。</font>
 
[[檔案:20151012淡水館粉專1000讚.png|300px|縮圖|right|淡水維基館粉專1000讚賀圖]]
 
*10.18:點閱次數破630,000次。
 
*10.21:點閱次數破640,000次。
 
*10.22:點閱次數破650,000次。
 
*10.23:點閱次數破660,000次。
 
*10.24:點閱次數破670,000次。
 
*10.30:點閱次數破680,000次。
 
  
==2015年11月==
+
  淡江大學文學院跨系組成研究團隊,針對大屯溪口到淺水灣間密集分布的十三口石滬進行調查,利用船拍、空拍、GPS定位、紀錄片拍攝及耆老訪談等方式,記錄淡金海岸石滬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同時建構出一個數位平台資料庫,讓關於石滬文化的資料可以不斷地被累積、傳承和利用。
*11.02:點閱次數破690,000次。(1,052張圖片,1,114個頁面,124位註冊使用者)
 
*11.04:註冊使用者達125位。(1,115個頁面,1,054張圖片,693,927次點閱)
 
*11.07:點閱次數破700,000次。(1,126個頁面,1,060張圖片,125位註冊)
 
*11.12:點閱次數破710,000次。
 
*11.23:點閱次數破730,000次。
 
*11.29:點閱次數破740,000次。(1,136個頁面,1,070張圖片,125位註冊)
 
  
==2015年12月==
+
  石滬利用潮汐起伏原理捕捉漁獲,澎湖的雙心石滬特別具有代表性。大屯溪口至淺水灣間也密集分佈著石滬,卻由於年代久遠和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
[[檔案:淡水山海味展場照1.jpg|300px|thumb|[[淡水山海味]]展場照。]]
 
*12.06:點閱次數破750,000次。
 
*12.07:本館與[[淡江大學]]圖書館合作,在圖書館大廳展出「[[淡水山海味]]」主題海報展。
 
*12.12:點閱次數破760,000次。
 
*12.15:[https://www.facebook.com/wikitamsui/ 本館Facebook粉絲專頁]按讚人數達2000人次。
 
*12.22:點閱次數破770,000次。
 
  
=淡水維基館三年=
+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林信成說,研究團隊長期從事在地研究,成立「淡水維基館」,讓更多人了解淡水文化,今年再開發「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專區,將漁業史上最早的生態工法「石滬」,系統性地進行研究,進而推廣與應用,「若不把握機會留下口述歷史及影像,淡金海岸的石滬恐隨著時光沉入大海無法完整考據,實為歷史文化重要資產的損失。
==2016年1月==
 
*01.01:點閱次數破780,000次。(1,155個頁面,1,085張圖片,127位註冊使用者)
 
*01.05:點閱次數破790,000次。
 
*01.16:點閱次數破800,000次。
 
*01.26:註冊使用者達130位。
 
  
==2016年2月==
+
===中國時報:飛閱淡水 空拍捕捉石滬遺跡[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0000652-260107]===
*02.10:點閱次數破840,000次。
+
陳宜加/新北報導
*02.24:點閱次數破850,000次。
 
  
==2016年3月==
+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淡水石滬卻鮮為人知。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為及時保存北海岸極具價值的石滬文化,歷時半年,以影像、文獻考究與口述歷史,初步建構資料庫,盼喚起重視珍貴文化資產,落實保存與維護。
*03.02:UAV[[石滬]]錄影-石門麟山鼻石滬、三芝雙連石滬。
 
*03.03:UAV[[石滬]]錄影-淡水屯山石滬群、淡水興仁里石滬。
 
*03.04:UAV[[石滬]]錄影-淡水沙崙石滬群。
 
*03.05:點閱次數破860,000次。
 
*03.15:點閱次數破870,000次。
 
*03.22:點閱次數破880,000次。
 
*03.29:點閱次數破890,000次。
 
  
==2016年4月==
+
  淡大文學院長林信成表示,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其實台灣本島也有石滬,從淡水到金山、北海岸沿岸仍有不少遺跡,尤其大屯溪口至淺水灣,密集分布13座石滬,卻因年代久遠、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
*04.09:點閱次數破900,000次。
 
*04.16:點閱次數破910,000次。
 
*04.23:點閱次數破920,000次。
 
  
==2016年5月==
+
  他說,石滬是人與大海依存的傳統捕魚方式,隨現代捕魚技術進步而式微,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團隊3年前執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計畫,石滬原為其中一項子題,卻發現連在地人也不知道淡水有石滬。
[[檔案:2016Wiki寫作工作坊海報.jpg|200px|thumb|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
 
*05.02:點閱次數破950,000次。
 
*05.07:註冊使用者達140位。
 
*05.07:舉辦第二屆[[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
 
*05.10:點閱次數破960,000次。
 
*05.17:點閱次數破970,000次。
 
*05.18:第三屆協作團隊以「淡水維基館」為主題,參與淡江大學2016資圖週聯合展。
 
*05.26:點閱次數破980,000次。
 
  
==2016年6月==
+
  為保存並喚起對石滬文化的重視,團隊獨立成題,去年10月起,針對六塊厝漁港共13座石滬,船拍、空拍留下影像紀錄,並比對文獻與地圖,拍攝成紀錄片,動態呈現石滬遺跡;同時解讀古文書,再由耆老口述歷史與經濟價值。
[[檔案:海報(流程).jpg|200px|thumb|「守滬與船承」石滬計畫成果發表會。]]
 
*06.02:點閱次數破990,000次。
 
*06.11:<font color="red">賀!點閱次數破1,000,000次。</font>(1,184個頁面,1,189張圖片,145位註冊使用者)
 
*06.21:[[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子計畫二[[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於淡江大學文學館舉辦「守滬與船承」石滬計畫成果發表會。
 
*06.24:點閱次數破1,020,000次。
 
*06.29:完成Mediawiki版本升級,由.21至.23。
 
  
==2016年7月==
+
  林信成指出,成果建構數位資料庫,促進石滬文化的傳承與利用,今年將持續進行下個階段調查,普查完整石滬產權與史料,並沿北海岸線延伸至石門、金山,提供公部門登錄文化資產,落實維護管理。
*07.01:點閱次數破1,030,000次。
 
*07.07:點閱次數破1,040,000次。
 
  
==2016年9月==
+
  「那是我們不知道的淡水,真正的樣貌。」研究助理陳美聖說,淡水石滬打破石滬只在澎湖的印象;團隊學生張毓芸則說,淡金海岸13座石滬橫跨數10年,每座背後都有故事,見到美麗全貌,十分感動。
*09.01:點閱次數破1,110,000次。
 
*09.07:點閱次數破1,120,000次。
 
*09.13:<font color="red">淡水維基館3歲生日。</font>
 
*09.14:點閱次數破1,130,000次。
 
*09.19:點閱次數破1,140,000次。
 
*09.25:點閱次數破1,150,000次。
 
==2016年10月==
 
*10.01:點閱次數破1,160,000次。
 
*10.08:點閱次數破1,170,000次。
 
==2016年11月==
 
*11.05:點閱次數破1,240,000次。
 
*11.09:點閱次數破1,250,000次。
 
*11.22:點閱次數破1,280,000次。
 
==2016年12月==
 
*12.07:點閱次數破1,320,000次。
 
*12.24:點閱次數破1,370,000次。
 
  
=淡水維基館四年=
 
==2017年1月==
 
*01.02:點閱次數破1,392,517次。(1,245個頁面,1,766張圖片,163位註冊使用者)
 
*01.06:點閱次數破1,400,000次。
 
*01.08:點閱次數破1,410,000次。
 
==2017年2月==
 
*02.01:點閱次數破1,464,487次。(1,249個頁面,1,768張圖片,164位註冊使用者)
 
*02.06:點閱次數破1,480,000次。
 
*02.12:點閱次數破1,500,000次。
 
*02.18:點閱次數破1,520,000次。
 
  
=淡水維基館五年=
+
*04.13:頁面已達1000頁。
==2018年1月==
+
[[檔案:1000頁賀圖.png|300px|縮圖|right|淡水維基館第1000頁賀圖]]
 
 
=淡水維基館六年=
 
==2019年4月==
 
*04.18:本館創辦人[[林信成]]教授應邀至政大圖檔所演講「志書、地方文獻之應用—以淡水學數位人文協作計畫為例」,分享[[淡水維基館]]建置經驗。
 
 
 
==2019年5月==
 
*05.17:[[林信成]]教授應邀至中興大學圖資所演講「地方學數位人文協作系統建置與使用研究」。
 
*05.18~05.19:本館於淡江大學文學館L507舉辦【在地記憶.數位共筆】研習會。
 
*05.20:本館「[[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伴隨淡江大學文學週一同開幕,於[[海事博物館]]展出。
 
<gallery>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1.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1.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2.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2.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3.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3.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4.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4.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5.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5.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6.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6.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7.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7.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8.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8.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9.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09.jpg}}
 
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10.jpg|{{image: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10.jpg}}
 
</gallery>
 
 
 
==2019年7月==
 
*07.01~07:31:[[林信成]]教授至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個月之訪學及研究。
 
*07.20:[[林信成]]教授於馬來西亞研究期間,應邀至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演講「在地記憶、數位共筆:一起來書寫大眾的歷史」。
 
*07.24:[[林信成]]教授於馬來西亞研究期間,應邀至拉曼大學金寶校區中華研究院演講「在地記憶、數位共筆:一起來書寫大眾的歷史」。
 
*07.28:[[林信成]]教授於馬來西亞研究期間,應邀至檳城留台同學會演講「在地記憶、數位共筆:一起來書寫大眾的歷史」。
 
 
 
==2019年8月==
 
*08.20:本館「[[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閉幕,設備仍置於[[海事博物館]]繼續展出至9月止。
 
 
 
==2019年9月==
 
*09.08:下午3時至4時30分,本館於龍山文創B2數位內容實驗場(捷運龍山寺站 B2),舉辦【[[淡水河ㄟ故事]]】網路直播系列第1場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wikitamsui/videos/400348204216978/],邀請淡江大學歷史系李其霖副教授、黃繁光教授與談,主題為[[淡水河ㄟ故事#第一場:話說淡水河流域|話說淡水河流域]]。本活動並獲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專文報導[http://sprout.tku.edu.tw/DeepFlwDtl.aspx?nid=3F705E449C6FD94D]。
 
*09.12:本館「[[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自[[海事博物館]]撤場。
 
 
 
==2019年10月==
 
*10.07:本館創辦人[[林信成]]教授於淡江大學舉辦「國際移動與跨文化講座」,並演講「大馬華人文化初探與數位人文應用之我行我思」,內容包含至馬來西亞分享[[淡水維基館]]數位共筆之台灣經驗。
 
 
 
==2019年12月==
 
*12.01:14:30~16:00,本館於龍山文創B2數位內容實驗場(捷運龍山寺站 B2),舉辦【[[淡水河ㄟ故事]]】網路直播系列第2場活動,邀請淡江大學資傳系賴惠如副教授、小雞籠文史工作室周正義老師,談[[淡水河ㄟ故事#第二場:淡金海岸石滬群|淡金海岸石滬群]]。
 
 
 
=淡水維基館七年=
 
==2020年01月==
 
==2020年02月==
 
==2020年03月==
 
*03.03:本館主辦之《[[河海山城老淡水—蔡坤煌攝影VR展]]》於[[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開幕,展期自2020/03/01至2020/04/30。
 
<gallery>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1.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2.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3.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4.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5.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6.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7.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8.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09.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0.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1.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2.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3.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4.jpg
 
檔案:蔡坤煌攝影VR展15.jpg
 
</gallery>
 
==2020年04月==
 
==2020年05月==
 
  
=淡水維基館八年=
 
==2021年05月==
 
*05.03:本館主辦之《[[基淡雙城四百年VR展]]》於[[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開幕,展期自2021/05/03至2021/06/30。
 
  
 
{{Top|2013年08月}}
 
{{Top|2013年08月}}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