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陳賴章墾號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陳賴章墾號==
 
==陳賴章墾號==
 
#陳賴章乍看之下是人名,但它是由陳逢春、陳天章、陳憲伯、賴永和、戴天樞等五人合股組成的開墾組織;他們所開墾的地方正是台灣的首都'台北市'
 
#陳賴章乍看之下是人名,但它是由陳逢春、陳天章、陳憲伯、賴永和、戴天樞等五人合股組成的開墾組織;他們所開墾的地方正是台灣的首都'台北市'
 
+
#1709(康熙48)年,陳逢春、陳天章、陳憲伯、賴永和、戴天樞等人以「陳賴章」為公號,申請入墾臺北大佳臘地區根據墾照其請求開墾,範圍約為永和、中和西八里、關渡,南至林口臺地東緣,北至圓山基隆河舊河道附近。雖然請墾的範圍涵蓋了大部份的臺北盆地,但是墾照上記載的實際開墾面積只有50餘甲。
 
==墾號==
 
==墾號==
 
#18世紀初,台灣清治時期的可供開墾的土地以權利分,可以分成「無主地」(荒地)和「番地」(為平埔族原住民的土地)。只要是非平埔族個人擁有的土地,一律稱「無主地」,地權皆屬統治台灣的清廷官方所有。台灣漢人或移民若想於台灣開墾土地,皆須按照既定程序向台灣清朝官府(縣衙)申請土地「開墾權」。
 
#18世紀初,台灣清治時期的可供開墾的土地以權利分,可以分成「無主地」(荒地)和「番地」(為平埔族原住民的土地)。只要是非平埔族個人擁有的土地,一律稱「無主地」,地權皆屬統治台灣的清廷官方所有。台灣漢人或移民若想於台灣開墾土地,皆須按照既定程序向台灣清朝官府(縣衙)申請土地「開墾權」。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