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理學堂大書院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onlyinclude>
 
<onlyinclude>
 
[[檔案:牛津學堂2013.10.19.jpg|350px|縮圖|{{檔案:牛津學堂2013.10.19.jpg}}]]
 
[[檔案:牛津學堂2013.10.19.jpg|350px|縮圖|{{檔案:牛津學堂2013.10.19.jpg}}]]
{{Youtube|TC7SLvNWZhs|350|right|【MIT台灣誌 #80】台灣女婿,馬偕的淡水日記21:21-29:50}}
+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又稱[[牛津學堂]],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真理大學]]校園裡),面積1,178平方公尺。該書院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稱之,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亦曾作為[[淡江中學]]的臨時校舍。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於[[1985年]]8月19日被內政部評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1997年]]4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改列為'''國定古蹟'''。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又稱[[牛津學堂]],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32號([[真理大學]]校園裡),面積1,178平方公尺。該書院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稱之,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亦曾作為[[淡江中學]]的臨時校舍。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於[[1985年]]8月19日被內政部評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1997年]]4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改列為'''國定古蹟'''。
 
  
 
==簡介==
 
==簡介==
  [[1872年]](清同治11年)加拿大傳教士[[馬偕]]來淡水傳教,由於精通醫術,常藉傳教之便為病人義診,頗得各地台灣人敬重;[[馬偕]]在臺灣傳教相當重視培養本地人成為宣教人才,傳教過程也是在教育學生。馬偕終其一生,對於臺灣的宗教、醫學、教育等方面貢獻良多。[[1880年]](清光緒6年),[[馬偕]]博士第一次回加拿大'''述職''',在故鄉報告他在臺灣八年傳教的成果,受到鄉親極大的肯定,卻不忍他訓練學生時是'''「在大榕樹下以蒼空為頂,青草為蓆」'''。在地方報的呼籲下'''牛津郡'''的鄉親們共捐6215加幣讓馬偕在臺灣興建一座現代化學校。[[1881年]](清光緒7年)底,馬偕回臺灣便應用此筆捐款買地,親自設計、監工,這所臺灣首見的新式學校終於在[[1882年]](清光緒8年)7月竣工開學,並取名為「[[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字為「[[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是以紀念家鄉牛津郡人們的捐款。9月14日落成典禮和開學式,除了師生之外,有各地教會信徒、英國領事、外國行商、海關客卿、以及台北知府等清朝官吏。代表官方的孫開華提督致辭謂'''「如此台灣蕞爾小島,而有此學堂,誠為全國最善之舉」'''。此外,也有中外人士捐贈經費和設備來共襄盛舉,可謂盛況空前<ref>[http://dns2.tksh.ntpc.edu.tw/history/history4_2.htm 淡江中學 校史 第四章-第二節  牛津學堂為現代教育之發祥地]</ref>。
+
  [[1872年]](清同治11年)加拿大傳教士[[馬偕]]來淡水傳教,由於精通醫術,常藉傳教之便為病人義診,頗得各地台灣人敬重;[[馬偕]]在臺灣傳教相當重視培養本地人成為宣教人才,傳教過程也是在教育學生。馬偕終其一生,對於臺灣的宗教、醫學、教育等方面貢獻良多。[[1880年]](清光緒6年),[[馬偕]]博士第一次回加拿大'''述職''',在故鄉報告他在臺灣八年傳教的成果,受到鄉親極大的肯定,卻不忍他訓練學生時是'''「在大榕樹下以蒼空為頂,青草為蓆」'''。在地方報的呼籲下'''牛津郡'''的鄉親們共捐6215美金讓馬偕在臺灣興建一座現代化學校。[[1881年]](清光緒7年)底,馬偕回臺灣便應用此筆捐款買地,親自設計、監工,這所臺灣首見的新式學校終於在[[1882年]](清光緒8年)7月竣工開學,並取名為「[[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字為「[[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是以紀念家鄉牛津郡人們的捐款。9月14日落成典禮和開學式,除了師生之外,有各地教會信徒、英國領事、外國行商、海關客卿、以及台北知府等清朝官吏。代表官方的孫開華提督致辭謂'''「如此台灣蕞爾小島,而有此學堂,誠為全國最善之舉」'''。此外,也有中外人士捐贈經費和設備來共襄盛舉,可謂盛況空前<ref>[http://dns2.tksh.ntpc.edu.tw/history/history4_2.htm 淡江中學 校史 第四章-第二節  牛津學堂為現代教育之發祥地]</ref>。
  
 
  [[馬偕]]在臺灣所興建的許多建築中,[[理學堂大書院]]是帶有濃厚中西合璧意味的一棟,據稱為當時淡水知名泥水匠[[洪仔泉]]所建(本館註:[[洪仔泉]]生於[[1875年]],[[1882年]]學院竣工時年僅7歲,故此說法有待考證);[[馬偕]]博士親自選地、設計、督工,因為建築匠師為臺籍匠師較難溝通便以削蕃薯示範。書院方位坐北朝南,東西長76呎,南北長116呎,所有磚瓦都由廈門運來,接著材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外觀冠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卻似中國尖塔的造型,門楣為觀音山石,題有「理學堂大書院 Oxford College 1882」。格局配置上四合院大厝三開間主屋,兩進兩護龍;西式圓拱形〈雨披〉的門窗和百葉窗。 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的前廊;而前檐卻有西式「女兒牆」的做法。山牆上的圓拱窗以紅磚砌成,上加丁面雨庇,嵌有彩色玻璃。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板瓦屋面,屋脊上設有小尖塔。
 
  [[馬偕]]在臺灣所興建的許多建築中,[[理學堂大書院]]是帶有濃厚中西合璧意味的一棟,據稱為當時淡水知名泥水匠[[洪仔泉]]所建(本館註:[[洪仔泉]]生於[[1875年]],[[1882年]]學院竣工時年僅7歲,故此說法有待考證);[[馬偕]]博士親自選地、設計、督工,因為建築匠師為臺籍匠師較難溝通便以削蕃薯示範。書院方位坐北朝南,東西長76呎,南北長116呎,所有磚瓦都由廈門運來,接著材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外觀冠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卻似中國尖塔的造型,門楣為觀音山石,題有「理學堂大書院 Oxford College 1882」。格局配置上四合院大厝三開間主屋,兩進兩護龍;西式圓拱形〈雨披〉的門窗和百葉窗。 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的前廊;而前檐卻有西式「女兒牆」的做法。山牆上的圓拱窗以紅磚砌成,上加丁面雨庇,嵌有彩色玻璃。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板瓦屋面,屋脊上設有小尖塔。
  
  [[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的校長由[[吳威廉]]牧師繼任,並改為神學校。當時,日人經營台灣已有成就,在教育上設學校、師範學校與各地普設的六年國民教育都已完成,因此神學校(牛津學堂)的水準,也必須予以提升。[[1909年]]起,神學校便確立學年制度,入學者須受畢小學教育,並分神學科與普通科。神學科後來發展成為神學院,而普通科則成了中學教育的濫觴:[[1914年]]春天神學院將院舍從[[淡水]]遷至台北,後來輾轉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今日的[[台灣神學院]];而原淡水舊校址則作為成立[[淡水中學校]]之用,[[1914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淡水原址舉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即為[[馬偕]]獨子[[偕叡廉]]先生。1940年牛津學堂及原宣教士宿舍曾作為「台北神學校高等女學部」,由大川正擔任校長,隔年五月遷往台北雙連的宣教師宿舍,淡水四棟宣教士宿舍和牛津學堂則租給淡水中學校和淡水高女。[[1965年]]分割部份淡江中學校地與原宣教師宿舍,於牛津學堂成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1985年]]牛津學堂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1994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1999年]]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改名為[[真理大學]]。
+
  [[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的校長由[[吳威廉]]牧師繼任,並改為神學校。當時,日人經營台灣已有成就,在教育上設學校、師範學校與各地普設的六年國民教育都已完成,因此神學校(牛津學堂)的水準,也必須予以提升。[[1909年]]起,神學校便確立學年制度,入學者須受畢小學教育,並分神學科與普通科。神學科後來發展成為神學院,而普通科則成了中學教育的濫觴:[[1914年]]春天神學院將院舍從[[淡水]]遷至台北,後來輾轉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今日的[[台灣神學院]];而原淡水舊校址則作為成立[[淡水中學校]]之用,[[1914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淡水原址舉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即為[[馬偕]]獨子[[偕叡廉]]先生。[[1965年]]分割部份淡江中學校地與原宣教師宿舍,於牛津學堂成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1985年]]牛津學堂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1994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1999年]]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改名為[[真理大學]]。
  
 
==牛津學堂(理學堂大書院)年表<ref>[http://www.laijohn.com/Mackay/MGL-college/chronology/1c.htm 牛津學堂年表]【賴永祥長老史料庫】</ref>==
 
==牛津學堂(理學堂大書院)年表<ref>[http://www.laijohn.com/Mackay/MGL-college/chronology/1c.htm 牛津學堂年表]【賴永祥長老史料庫】</ref>==
行 36: 行 35:
 
*[[1994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
 
*[[1994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
 
*[[1999年]]:8月1日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改名為[[真理大學]]。
 
*[[1999年]]:8月1日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改名為[[真理大學]]。
 
==交通地圖==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32號
 
*大眾運輸: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紅26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即可抵達。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5.1757836,121.4343382,3a,46.3y,15.95h,94.9t/data=!3m6!1e1!3m4!1sI2kEMI22iqAgvPjQwxUMcQ!2e0!7i13312!8i6656?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OpenStreetMap:{{Map|25.175502, 121.434467}}
 
  
 
==相片集==
 
==相片集==
行 50: 行 43:
 
檔案:理學堂大書院3.jpg|書院前
 
檔案:理學堂大書院3.jpg|書院前
 
</gallery>
 
</gallery>
 +
 +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
*搭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紅26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即可抵。
 +
{{Map|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300|500}}
  
 
==相關資訊==
 
==相關資訊==
行 58: 行 56: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references/>
 
<references/>
 +
*《理學堂大書院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1999)。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淡水學用語辭典]]
 
*[[淡水學用語辭典]]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onlyinclude>
 
</onlyinclude>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台灣神學院]]
+
*[[馬偕]]
*[[吳威廉]]
 
*[[洪仔泉]]
 
 
*[[真理大學]]
 
*[[真理大學]]
*[[馬偕]]
 
*[[偕叡廉]]
 
*[[淡水中學]]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view.boch.gov.tw/NationalHistorical/ItemsPage.aspx?id=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定古蹟環景導覽- 理學堂大書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project.mmc.edu.tw/records/?q=node/16 馬偕台灣紀行]【馬偕醫學院-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http://tamsui.yam.org.tw/hubest/hbst4/hube451.htm#hu4511 馬偕興學在淡水]【滬尾文史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OxfordCollege1882 理學堂大書院 -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官網FB】
 
*[https://www.facebook.com/OxfordCollege1882 理學堂大書院 -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官網FB】
*[http://www.tamsui.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43 理學堂大書院]【淡水區公所】
+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SG?pageID=42303 理學堂大書院]【淡水區公所】
 +
*[http://view.boch.gov.tw/NationalHistorical/ItemsPage.aspx?id=43 國定古蹟環景導覽- 理學堂大書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Category:淡水街角博物館]][[Category:淡水第一]]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Category:淡水街角博物館]][[Category:淡水第一]]
  
 
[[zh:牛津學堂]]
 
[[zh:牛津學堂]]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