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猴硐礦工文史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right|thumb|300px|{{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
 
[[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right|thumb|300px|{{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
 
==簡介==
 
==簡介==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創建過程==
 
==創建過程==
行 18: 行 18:
 
老礦工們為了傳承他們的礦業文化,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除了付房租,還要親自在文史館擔任導覽工作,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從他們的口中說出當時的工作實況,可以說更加令人動容。<br>
 
老礦工們為了傳承他們的礦業文化,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除了付房租,還要親自在文史館擔任導覽工作,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從他們的口中說出當時的工作實況,可以說更加令人動容。<br>
  
===礦工生活日常===
+
==礦工一日體驗活動==
  
*心態層面
 
 
周朝南戲稱:我們賺錢也是躺著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工作真的很辛苦,而且生命隨時會不保。而且礦工的支薪是以量來計價,你挖多少才能拿多少工資,因此有些礦工會為了賺錢採取更危險的探挖方式。之前的礦工為了挖取更多煤礦,安全柱會少打一些,但也是因為這樣因此他們就要冒著上面的岩層崩落的風險去挖煤,所以礦工死亡數那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以前賺錢很不容易,我們礦工只要能夠溫飽就好,所以礦工就很認做這些工作。我們的挖礦工具也一直在進步,從最早期的十字搞,到1960年代就開始用氣動式的機器探挖,一支氣動可以抵3個人的人力,器具也是一直在進步。<br>
 
 
*生死與共的夥伴&飲酒文化
 
 
我們礦工一個班就是20幾個人,一入坑便是20幾個人一條心,一起生死與共的夥伴。
 
以前工作機會不多,大家當然知道挖礦很危險,但又不得不進入坑底幹活,因為「拚,死一個;不拚,死一家」。我們礦工都是很彼此互相照顧的一群,我們從分工分配就可以了解到,我們的薪水不論你個人做多做少,基本上每個人的薪資都是固定的,但每個人的能力、體力都不盡相同,做不同供但拿同樣薪水有時候就會有小爭執。這時候就可以提到我們的飲酒文化,如果什麼事情不愉快,下午出坑之後去喝個酒,那也就甚麼事情都講開了啦!所以酒精在我們礦工文化裡面,久而久之也成為我們其中的潤滑劑。
 
 
*實際工作狀況
 
 
礦工由於工作環境的因素,到後期皆患得肺病所苦,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多數礦工沒戴口罩。周朝南說,礦坑內溫度超過40°C,挖礦滿身大汗,加上那些粉塵,如果戴口罩由於以前口罩的炸不好,那些粉塵不用幾分鐘就能夠堵塞口罩的通氣,對我們來說戴口罩登於悶死自己,也因此我的礦工之間就流傳一句話:
 
「戴口罩馬上死,不戴明天死」,這也是礦工生涯另一層悲哀。
 
 
[[image:礦工歲月一甲子書籍.jpg|right|thumb|250px|{{image:礦工歲月一甲子書籍.jpg}}]]
 
 
==未來展望==
 
[[猴硐礦工文史館]]中很多舊照片都是由周朝南拍攝的,那時候當兵時,他同梯的有一個士兵家境不錯,因此就送了他一台陽春的傻瓜相機,也讓他因緣際會讓他拍下礦坑內的照片。近期團隊又把這些老照片彙集成冊,出版「礦工歲月一甲子」一書,藉由書籍的傳播,讓更多人知道[[瑞芳]]、[[猴硐]]的礦工文化。<br>
 
 
周朝南本身也患塵肺病,防疫期間戴口罩,走路、導覽都讓他難受。但在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大學生參觀礦工文史館後都有被感動,也協助對外透過各種形式做了許多宣傳,慢慢投入挖掘礦業和礦工歷史,甚至成為博碩士論文的專題。這樣的成效,也讓他們這些老礦工們相信,未來礦工文化的傳播、興盛可能性是指日可待的。<br>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55號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55號
*交通方式:搭乘火車至猴硐火車站,出站後右轉直行,步行10分鐘右轉走過地下穿越道,即可抵達。
 
 
{{Map1|25.081159255731148, 121.82415618047825}}
 
{{Map1|25.081159255731148, 121.82415618047825}}
 +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