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檔案: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知識圖譜.jpg|thumb|500px|right|{{檔案: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知識圖譜.jpg}}]]
 
==簡介==
 
  [[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是[[2020年]]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委託淡江大學團隊執行的計畫案。總計畫主持人為資圖系[[林信成]]教授,共同主持人為歷史系[[李其霖]]副教授、資傳系賴惠如副教授,協同主持人為資圖系博士後研究員范凱婷助理教授。
 
 
 
==計畫緣起==
 
==計畫緣起==
  淡水舊稱滬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滬尾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為各國東西貿易的中繼站。西元1858年開放淡水港作為國際通商港口之後,滬尾成為北台灣地區重要口岸之一。而後西元1884年,清朝與法國因為藩屬國安南(越南)問題而挑起戰爭,當時法軍打算藉由佔領臺灣的手段,脅迫清廷屈服,爆發了清法在臺海的三場戰役。這三場戰役中,滬尾之役戰場即發生於今日淡水沙崙海灘一帶,法軍在佔領基隆後,準備從滬尾登陸,前後夾擊北台灣,然而最後法軍卻因滬尾戰役登陸失敗撤退。滬尾的這場戰役最後成為清朝政府面對國際列強中,唯一一場勝利的戰役。如今雖然戰爭已遠去,但發生在土地上的歷史卻不應該被遺忘。
+
  淡水舊稱滬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滬尾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為各國東西貿易的中繼站。西元1858年開放淡水港作為國際通商港口之後,滬尾成為北台灣地區重要口岸之一。而後西元1884年,清朝與法國因為蕃屬國安南(越南)問題而挑起戰爭,當時法軍打算藉由佔領臺灣的手段,脅迫清廷屈服,爆發了清法在臺海的三場戰役。這三場戰役中,滬尾之役戰場即發生於今日淡水沙崙海灘一帶,法軍在佔領基隆後,準備從滬尾登陸,前後夾擊北台灣,然而最後法軍卻因滬尾戰役登陸失敗撤退。滬尾的這場戰役最後成為清朝政府面對國際列強中,唯一一場勝利的戰役。如今雖然戰爭已遠去,但發生在土地上的歷史卻不應該被遺忘。
  
 
  新北市政府為配合文化部近年提出的「再造歷史現場」文化資產新策略,提出「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的計畫,期望配合文化部以「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的核心理念,打破過去單點、單一的文化資產保存策略,並透過整合地方文史、地方社區營造、文化科技等面向的相互加乘作用,重新連結土地與歷史記憶,深化在地文化與人們生活的關聯,將相關於「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歷史主題有更多土地連結及文資活用,以此建立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整體文化保存政策,落實文化保存於在地民眾生活中。
 
  新北市政府為配合文化部近年提出的「再造歷史現場」文化資產新策略,提出「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的計畫,期望配合文化部以「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的核心理念,打破過去單點、單一的文化資產保存策略,並透過整合地方文史、地方社區營造、文化科技等面向的相互加乘作用,重新連結土地與歷史記憶,深化在地文化與人們生活的關聯,將相關於「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歷史主題有更多土地連結及文資活用,以此建立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整體文化保存政策,落實文化保存於在地民眾生活中。
行 37: 行 33:
  
 
*紀錄片:[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4278&IndexCode=Culture_Media 消逝中的香火─農曆八月二十沙崙拜門口]
 
*紀錄片:[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4278&IndexCode=Culture_Media 消逝中的香火─農曆八月二十沙崙拜門口]
{{淡水活動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