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滬尾水道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9: 行 9:
 
  水道是輸送自來水的管道,因此日文以'''「水道水」'''稱呼乾淨的衛生用水、自來水,演變至今臺語仍稱「自來水」為「水道水」,稱「水龍頭」為'''「水道頭」'''。[[滬尾水道]]於[[2004年]]9月1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古蹟維護為滬尾水源(包括取水口、事務所、庭院、入口大門、警衛室),以及在克難坡旁小路上的排氣閥室,還有後來被移至[[小白宮]]的三民街郵筒型立式消火栓。
 
  水道是輸送自來水的管道,因此日文以'''「水道水」'''稱呼乾淨的衛生用水、自來水,演變至今臺語仍稱「自來水」為「水道水」,稱「水龍頭」為'''「水道頭」'''。[[滬尾水道]]於[[2004年]]9月1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古蹟維護為滬尾水源(包括取水口、事務所、庭院、入口大門、警衛室),以及在克難坡旁小路上的排氣閥室,還有後來被移至[[小白宮]]的三民街郵筒型立式消火栓。
  
  早期臺灣的一般民眾多以井水、河水或地下泉水形成的池水飲用,當中以飲用井水為最高級,富裕人家都鑿有自己的井,一般聚落則有公共的公井供村人使用。[[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當時淡水街庄內僅有以「條石」砌成之淺井三口,井深約在2至15公尺之間,一號井位於「淡水支廳警察宿舍內」;二號井位於「英人兌匯站內」;三號井位於「稅關宿舍內」。在水道設施尚未引進之前,大多來自這些地下井水,這些水質雖好,但水源卻感不足,並且容易遭受污染,且當時淡水仍是最重要的港口與軍事要地,臺灣總督府為解決飲水問題,乃於[[1896年]],成立「水道事務所」,特別聘請在日本的英國衛生工程學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臺。[[巴爾頓]]認為欲杜絕臺灣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設上、下水道(即自來水與排水道),並設立圍牆禁止普通人進出,臺灣現代化的自來水道於焉開始。[[巴爾頓]]也因而被後人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或[[台灣水道之父]]。
+
  早期臺灣的一般民眾多以井水、河水或地下泉水形成的池水飲用,當中以飲用井水為最高級,富裕人家都鑿有自己的井,一般聚落則有公共的公井供村人使用。[[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當時淡水街庄內僅有以「條石」砌成之淺井三口,井深約在2至15公尺之間,一號井位於「淡水支廳警察宿舍內」;二號井位於「英人兌匯站內」;三號井位於「稅關宿舍內」。在水道設施尚未引進之前,大多來自這些地下井水,這些水質雖好,但水源卻感不足,並且容易遭受污染,且當時淡水仍是最重要的港口與軍事要地,臺灣總督府為解決飲水問題,乃於[[1896年]],成立「水道事務所」,特別聘請在日本的英國衛生工程學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臺。[[巴爾頓]]認為欲杜絕臺灣疾病的最好方法就設上、下水道(即自來水與排水道),並設立圍牆禁止普通人進出,臺灣現代化的自來水道於焉開始。[[巴爾頓]]也因而被後人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或[[台灣水道之父]]。
  
 
  [[巴爾頓]]與其門生[[濱野彌四郎]]技師於是依照韓森(E. Hanson)所勘察之大屯山山區湧泉為基礎加以擴大,將給水區分為高低兩區,當時,自來水水源有四:一、二號泉水位置位於[[水梘頭]];三、四號兩泉位於[[雙峻頭]],交叉比對後決定以距離市區2.6公里的「雙峻頭」山間湧泉為主要水源,取水口導入配水槽後借重力自然流下,計畫供水約13,000人。
 
  [[巴爾頓]]與其門生[[濱野彌四郎]]技師於是依照韓森(E. Hanson)所勘察之大屯山山區湧泉為基礎加以擴大,將給水區分為高低兩區,當時,自來水水源有四:一、二號泉水位置位於[[水梘頭]];三、四號兩泉位於[[雙峻頭]],交叉比對後決定以距離市區2.6公里的「雙峻頭」山間湧泉為主要水源,取水口導入配水槽後借重力自然流下,計畫供水約13,000人。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