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分為內城岸和外城岸兩處,內城岸位於現今的[[台灣高爾夫球場]]內;而外城岸則分布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留下些許[[林投]]等高大岸邊植物。據說當時因為岸邊林投、[[黃槿]]等生長於岸邊植物密集是其中一個使法軍無法順利登陸的主要原因。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分為內城岸和外城岸兩處,內城岸位於現今的外城岸[[台灣高爾夫球場]]內;而外城岸則分布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留下些許[[林投]]等高大岸邊植物。據說當時因為岸邊林投、[[黃槿]]等生長於岸邊植物密集是其中一個使法軍無法順利登陸的主要原因。
  
 
  此一防禦工事係中法戰爭滬尾之戰時,從「[[水雷營]]」連結「[[滬尾礮臺]]」,並向北延伸經北臺山(今高爾夫球場)諸營壘到大庄埔,以當地的土沙堆積而成的防衛長堤。由於其機能與長城同,其形與堤岸同,因而稱「城岸」。又分為內、外兩條城岸,特別是「水雷營」與「[[滬尾礮臺]]」之間的這一段城岸,大約在今礮臺、[[忠烈祠]]前與兵營間的榕蔭道路。
 
  此一防禦工事係中法戰爭滬尾之戰時,從「[[水雷營]]」連結「[[滬尾礮臺]]」,並向北延伸經北臺山(今高爾夫球場)諸營壘到大庄埔,以當地的土沙堆積而成的防衛長堤。由於其機能與長城同,其形與堤岸同,因而稱「城岸」。又分為內、外兩條城岸,特別是「水雷營」與「[[滬尾礮臺]]」之間的這一段城岸,大約在今礮臺、[[忠烈祠]]前與兵營間的榕蔭道路。
  
  [[1918年]](大正7),台灣總督府選上[[滬尾礮臺]]旁的北臺山草埔建造[[淡水高爾夫球場]]。礮臺周邊的營壘、城岸、土垣等因而逐漸被破壞。[[1940年]](昭和15),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滬尾礮臺遂成「'''有壘無礮'''」的礮臺。滬尾礮臺在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而其周邊的營壘、城岸及最外一道土垣則被剷平改變。<br>
+
  [[1918年]](大正7),台灣總督府選上[[滬尾礮臺]]旁的北臺山草埔建造[[淡水高爾夫球場]]。礮臺周邊的營壘、城岸、土垣等因而逐漸被破壞。[[1940年]](昭和15),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滬尾礮臺遂成「'''有壘無礮'''」的礮臺。滬尾礮臺在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而其周邊的營壘、城岸及最外一道土垣則被剷平改變。
  現今只留下破碎的片段遺跡分別為:內城岸與外成岸段中的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
+
  現今只留下破碎的片段遺跡分別為:
  
==國家文化資產局─歷史建築登錄==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於[[2013年]]1月3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依據文化部資料,此遺跡被指定登錄之理由如下:
+
===國家文化資產局─歷史建築登錄===
 +
  於[[2013年]]1月3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依據文化部資料,此遺跡被指定登錄之理由如下:
 
#1884-1885年清法戰爭之前,劉銘傳奉命守臺灣,命[[孫開華]]提督率軍民於淡水沙崙所建防禦工事,當時雙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為臺灣著名之古戰場,乃抗法保臺留下之歷史見證物。
 
#1884-1885年清法戰爭之前,劉銘傳奉命守臺灣,命[[孫開華]]提督率軍民於淡水沙崙所建防禦工事,當時雙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為臺灣著名之古戰場,乃抗法保臺留下之歷史見證物。
 
#城岸為沙土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原左內外二重,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
 
#城岸為沙土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原左內外二重,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
行 17: 行 18:
  
 
==城岸遺跡分布與現況==
 
==城岸遺跡分布與現況==
  根據《清法戰爭滬尾戰役130周年研討會成果集》之中〈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古戰場簡介〉的介紹,和《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修復或再利用計畫》中的內容,整理出以下的現況簡介:
+
  根據《清法戰爭滬尾戰役130周年研討會成果集》之中〈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古戰場簡介〉的簡介和《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修復或再利用計畫中》中的內容整理出以下的現況簡介:
 
:*城岸遺蹟(內城岸):位於現今[[台灣高爾夫球場]]內。<br>[[1884年]]法軍侵滬尾,地方名望[[吳輔卿]]與[[嚴清華]]等,同心協力捐獻及募款,並以土砂堆呈梯形土堤,底寬約4公尺、高約2.5公尺、頂寬約1.5公尺。共建造內、外兩道城岸,從新砲台延伸到大莊埔。
 
:*城岸遺蹟(內城岸):位於現今[[台灣高爾夫球場]]內。<br>[[1884年]]法軍侵滬尾,地方名望[[吳輔卿]]與[[嚴清華]]等,同心協力捐獻及募款,並以土砂堆呈梯形土堤,底寬約4公尺、高約2.5公尺、頂寬約1.5公尺。共建造內、外兩道城岸,從新砲台延伸到大莊埔。
 
:*城岸遺蹟(外城岸):位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br>[[1884年]][[劉銘傳]]命[[孫開華]]於沙崙建立的防禦工事,當時清法兩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是為著名的古戰場。城岸是砂土的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區域位置約從竹仔林經沙崙到港子平。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分別為「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並於[[2013年]]1月3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城岸遺蹟(外城岸):位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br>[[1884年]][[劉銘傳]]命[[孫開華]]於沙崙建立的防禦工事,當時清法兩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是為著名的古戰場。城岸是砂土的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區域位置約從竹仔林經沙崙到港子平。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分別為「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並於[[2013年]]1月3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行 37: 行 38:
 
===外城岸-百姓公段===
 
===外城岸-百姓公段===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百姓公段.jpg|<center>百姓公段之城岸遺跡</center>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百姓公段.jpg|<center>百姓公段之城岸遺跡</center>
 
</gallery>
 
</gallery>
===其他===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林投黃槿樹叢.jpg|<center>林投黃槿樹叢</center>
 
</gallery>
 
 
 
==相關影音==
 
==相關影音==
 
{{youtube|ohDWY-pfqsI|400|1050922 馬英九造訪滬尾古戰場 建議設置紀念碑 }}
 
{{youtube|ohDWY-pfqsI|400|1050922 馬英九造訪滬尾古戰場 建議設置紀念碑 }}
行 53: 行 50:
 
:*搭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836至滬尾砲台站下車後,往前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
 
:*搭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836至滬尾砲台站下車後,往前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
  
::{{Map1|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號 }}
+
::{{Map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號}}
  
 
===外城岸遺蹟===
 
===外城岸遺蹟===
行 114: 行 111:
  
 
[[Category:歷史建築]]
 
[[Category:歷史建築]]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