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一、新莊的汀州移民與板橋林本源家族==
 
==一、新莊的汀州移民與板橋林本源家族==
  汀州永定移民渡臺甚早,大致在清朝康熙末年間就已經開始,一部份分布在[[三芝]]、[[石門]]地區,一部分自[[八里坌]]登陸上岸,沿[[淡水河]]逆流而上在[[五股]]、[[新莊]]一帶墾拓。汀州人在淡北的代表人物為[[胡焯猷]],其約生於康熙32年(1693)前後,卒年已不可考,其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官方文書中稱其為「永定縣貢生」。身負功名的胡焯猷曾於乾隆28年(1763)上呈給護理北路淡防同知[[胡邦翰]]時,自承「以四十餘年手創基業」,由此可推知約在1720年間,即康熙末年時期,胡焯猷已橫渡黑水溝前來北臺灣開墾。據《明志書院案底》所載,可知乾隆13年(1748),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等人合資置辦「胡林隆墾號」,其開墾區域大致涵蓋成子洲、水碓、山腳(今五股);貴子坑、田心仔、陂角(今泰山);丹鳳、營盤(今新莊)等地,總開墾面積逾324甲,招墾佃戶數在110戶以上。
+
  汀州永定移民渡臺甚早,大致在清朝康熙末年間就已經開始,一部份分布在三芝、石門地區,一部分自八里坌登陸上岸,沿淡水河逆流而上在五股、新莊一帶墾拓。汀州人在淡北的代表人物為胡焯猷,其約生於康熙32年(1693)前後,卒年已不可考,其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官方文書中稱其為「永定縣貢生」。身負功名的胡焯猷曾於乾隆28年(1763)上呈給護理北路淡防同知胡邦翰時,自承「以四十餘年手創基業」,由此可推知約在1720年間,即康熙末年時期,胡焯猷已橫渡黑水溝前來北臺灣開墾。據《明志書院案底》所載,可知乾隆13年(1748),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等人合資置辦「胡林隆墾號」,其開墾區域大致涵蓋成子洲、水碓、山腳(今五股);貴子坑、田心仔、陂角(今泰山);丹鳳、營盤(今新莊)等地,總開墾面積逾324甲,招墾佃戶數在110戶以上。
 
+
乾隆十七年(1752)後,胡焯猷開始以「胡林業主」的名義獻地建造西雲寺,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在新莊建造武聖廟,乾隆二十七年(1762)創辦明志書院。乾隆年間興建的凌雲寺,也與胡焯猷有關。另據同治12年(1873)的鄞山寺碑記所載「鄞山寺供奉定光古佛,為汀人會館(中略)嗣經江日璋、江乾陽、游增上、胡焯煪、胡陳益、江和興各投鉅資開闢成田,作本寺祀費(後略)」,以及現今鄞山寺右側廂房所供奉的胡焯猷功德牌位,即可知鄞山寺之興建應與胡焯猷及其家族有關。也就是說,約莫在乾隆以後汀州移民開始以新莊為中心,沿著淡水河口在泰山、五股、八里、淡水、三芝一帶區域進行墾拓,並藉由土地開墾成功之收穫,以新莊為據點經營米穀貿易,進而在累積財富後,開始參贊地方事務。
  乾隆十七年(1752)後,胡焯猷開始以「胡林業主」的名義獻地建造西雲寺,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在新莊建造武聖廟,乾隆二十七年(1762)創辦明志書院。乾隆年間興建的凌雲寺,也與胡焯猷有關。另據同治12年(1873)的[[鄞山寺]]碑記所載「鄞山寺供奉[[定光古佛]],為汀人會館(中略)嗣經江日璋、江乾陽、游增上、胡焯煪、胡陳益、江和興各投鉅資開闢成田,作本寺祀費(後略)」,以及現今鄞山寺右側廂房所供奉的胡焯猷功德牌位,即可知鄞山寺之興建應與胡焯猷及其家族有關。也就是說,約莫在乾隆以後汀州移民開始以[[新莊]]為中心,沿著淡水河口在[[泰山]]、[[五股]]、[[八里]]、[[淡水]]、[[三芝]]一帶區域進行墾拓,並藉由土地開墾成功之收穫,以新莊為據點經營米穀貿易,進而在累積財富後,開始參贊地方事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