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9: 行 9:
 
</center>
 
</center>
  
 +
===故事的最開始——我的爸爸跟我的媽媽都是老師===
 +
  在當教師之前,黃懷恩老師想過要當醫生,因為醫生不僅可以救人,而且可以賺比較多錢。可是雙親都是教師,而自己又成長在父親任教的學校中的懷恩老師在看到父母與學生之間互動和相處的過程後,發現了一件事「醫生可能醫一個人的病,可是老師可能醫了一個孩子的生命」這令黃懷恩老師感到了不一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覺得這個東西可能更重要了,不敢說它更偉大,可是我覺得那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如果可以做這件事情,我覺得我的人生會充滿不一樣的意義」,正是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對自我生命意義的探求,牽引著懷恩老師走上教書育人的道路。
 +
教書育人一開始也並不是就走上正途,懷恩老師在大學研究所時就已經在補習班當老師,而那個時候的他也只是存粹喜歡教書,但在補習班的日子卻讓他感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就是在上面你要講笑話,讓下面兩三百個人很開心。有一天我意識到,我每個禮拜,每次上課的時候,他們笑得很開心,然後我也得到了很多的薪水,可是我不知道我對他們的生命有什麼改變?」,經歷過自我懷疑後的懷恩老師後來去唸了教育學分,實習期間他的父親給了他醍醐灌頂的一番話「我當過老師,當過主任,當過行政,當過導師,一二十年來我最懷念的是我當導師的時候。比如當一個學生走在路上看到你後對他旁邊的人說『那個是黃懷恩老師』那就表示說這是一個知道有你這個老師的學生;如果那個學生說『這是我的數學老師』這就表示你教他數學;如果他說『這是我的老師』那這就是個更緊密又更親密的關係,你可以很明顯的知道我是他導師」,父親的話讓懷恩老師明白了自己希望成為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意識到了任課老師和導師之間最大的差異,那就是與學生之間的緊密關係,這樣的關係決定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生命可以連結到哪裡,雖然這樣做很累,但是卻可以參與一些學生的生命,那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後來,懷恩老師回到了淡江中學教,回到了這個與他成長息息相關的地方,讓自己身體力行地去影響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
  
===故事的開始——為什麼是「老師」?===
 
在當老師之前,懷恩老師曾想過要當醫生,因為醫生不僅可以救人,收入也比老師優渥。但因為父母親都是老師,童年又有幸能在父親所任教的學校中度過,使他與淡江結下不解之緣。看著父母與學生之間點點滴滴的互動與相處,他驚覺「雖然醫生可以醫好一個人的病,但老師卻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生命。」那份驚覺讓懷恩老師感受到,身為「老師」與眾不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份責任感與使命感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繩子,牽引著懷恩老師走上教書育人的道路。
 
懷恩老師在大學、研究所時,就已經在補習班當老師了,那時候的他,只是純粹喜歡教書。但在補習班教書的日子,卻讓他感到一陣又一陣的困惑與迷惘。「那感覺就是你站在台上講笑話,然後台下兩三百個人笑得很開心,我也得到很多的薪水,可是我卻不知道,我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經歷了那段自我懷疑與對話的懷恩老師,後來決定修讀教育學程,並進入校園任教,而且,是回到母校淡江中學。
 
實習期間,他的父親給了他醍醐灌頂的一番話:「我當過老師,也當過主任,做過行政,也做過導師,這麼多年來,我最懷念的,還是我當導師的那些年。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有個學生走在路上看到你,然後對他旁邊的人說:『那是黃懷恩老師』,那就表示,他是一個知道有你這個老師的學生;如果那個學生說:『那是我的數學老師』,那當然表示你教他數學,他是你科任班的學生;如果他說:『這是我的老師』,從那親暱的稱呼可以知道,你不僅僅是他的老師,還是朝夕陪伴他成長的導師。」
 
父親的一席話,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懷恩老師。所以當他重新踏進校園,再次回到母校,他選擇了能夠和學生生命緊密相連的導師一職。雖然要當一個稱職的好導師很累,但對懷恩老師而言,能參與學生的生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更何況這些學生不僅僅只是學生,他們還都是老師的學弟妹。
 
===真正的愛,超越名次===
 
聖誕佈置,對懷恩老師,對歷屆信班的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他們總是戲稱聖誕布置重要的程度「超過三次校運會,外加五次期中考」。正是因著這樣的在乎與重視,信班的聖誕布置幾乎年年都拿第一,除了「那兩年」。
 
當比賽結果宣布「信班第二名」的時候,懷恩老師的心情複雜的難以言表,失望、生氣、困惑、難過通通都湧上心頭。老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學生,所以他沒有去安慰學生,而是選擇沉默以對。
 
隔年的聖誕布置,學生們比前一年更努力、更認真,也做得更好,可是信班還是「第二名」。連續兩次的挫折,讓懷恩老師失望到了極點,他生氣,他懊惱,他不懂「為什麼我們已經這麼努力,還是沒能得到我們最想要的?」
 
第三年,那屆孩子畢業前最後一次的聖誕布置,信班以從來沒有過的「一百分滿分」,拿回了聖誕布置的第一名。
 
當孩子們都在開心慶祝的時候,懷恩老師卻陷入深深的自省。「記得當我禱告,問上帝為什麼讓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彷彿聽到有個聲音在問我:『你到底愛聖誕布置第一名多?還是愛學生比較多?』」那個問題彷若一記重拳,重重地打在懷恩老師的心上。「如果我真的愛我的學生,那麼無論他們得到第幾名,我都應該一樣愛他們,我怎麼會……」最終,懷恩老師給自己的答案是:「我愛學生,勝過任何名次。」
 
在評比結束,帶學生們一起唱詩歌的活動上,懷恩老師對學生們說:「老師對不起你們,因為過去兩年,我好像在不知不覺間,愛『聖誕布置第一名』比愛『你們』還要多一些。但當我問自己,我喜歡過去那兩年的布置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很喜歡啊!而且非常喜歡,無論是布置的過程或是最終的成品,我都很喜歡。對我而言,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是『愛』,所以今天,我要告訴你們,我愛你們,勝過所有布置,勝過任何名次。」
 
那次挫折,讓「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這句話,有了更深層的意義,對學生的愛,也變得更加堅定。
 
===不只是「數學」,更多的是「陪伴」與「愛」===
 
  
帶班的過程中,每當學生與科任老師發生衝突時,懷恩老師會仔細傾聽學生的說法,並為之與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帶班也從來不是唯成績至上,班上推選出的模範生、畢業典禮的獻花代表,也大都不是那些成績優異、乖巧聽話的學生。因為每個角色選定的背後,都有他與老師之間專屬的故事。
+
===我愛學生比較多===
學生犯錯時,老師不會一味地責罵,而是陪學生一起面對錯誤,並找出最適合的改過之道。老師也總是適時地扮演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橋梁,緩解叛逆期孩子與家長的矛盾,提醒爸媽孩子正在長大,叮嚀孩子爸媽是如何愛你……細數懷恩老師為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你會發現,與其說他是一位數學老師,倒不如說,他是一位人生導師。除了數學知識外,他其實更教會了學生們關於生命的種種課題。在學會定理和公式的同時,也學會了信念與處世之道。懷恩老師所做的,早就遠遠超過普世對於一個老師應盡責任的範疇。其實,他早就已經成為一位能夠改變學生生命的老師。
+
  聖誕佈置,對懷恩老師,對信班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重要到大概「超過三次校運會,五次期中考」,而這樣的重要造就了信班的聖誕佈置幾乎年年都拿第一,除了那兩年。
為孩子做一件影響他一輩子的事,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一份難以磨滅的感動,我想這就是那些畢業的學生口中「老師的愛」吧!
+
當比賽結果宣布信班第二名的時候,懷恩老師的心情複雜得難以言表,失望,生氣,困惑,難過通通都湧上心頭,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學生,所以他沒有選擇去安慰學生,甚至或許有那麼一點生學生們的氣。
===因著老師的「相信」,我們成為「被相信」===
+
第二年的時候,學生們比第一年更努力,更認真,也做的更好,可是信班還是第二名。兩次的挫折讓懷恩老師感到了一點生氣,氣自己為什麼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
從孩子們成為懷恩老師學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被懷恩老師愛著、相信著。
+
第三年的時候,信班以從來沒有過的一百分滿分拿回了聖誕佈置的第一名。
「從我成為你的老師的第一天起,你就擁有我的『相信』,即使我知道你可能會騙我,我還是願意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相信你說的謊話。我相信你,是因為我相信,有一天,你會知道我有多愛你。」
+
當大家都很開心的時候,懷恩老師開始反省自己「我自己在禱告,我在問上帝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有個聲音在問我『你到底愛聖誕佈置第一還是愛你的學生多一點』」這個問題好像一擊重重的拳頭打在了懷恩老師的心裡「如果我愛的是我的學生應該不管他們第幾名,我都愛他們,我怎麼會……」經過自我反思的懷恩老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愛學生比較多」。在評比結束後的唱詩活動上,懷恩老師跟學生們說:「老師對不起你們,我覺得我過去兩年好像愛聖誕佈置多一點,但是我今天要告訴你們我確定我愛你們勝過聖誕佈置」。
所以,懷恩老師選擇「相信」,那個謊稱用一包菸盒裝零錢的學生,也相信那一次又一次犯錯時的扯謊。許多孩子被這樣的「相信」感動,於是他們決定好好努力,成為一個真正值得被老師相信的人。
+
或許是從這一屆學生開始吧,懷恩老師更明確了自己做老師的目的,對學生的愛也變得更加堅定了起來。而這份愛則滲透進了懷恩老師與學生的相處
在信班教室的黑板上,一直貼有大大的「相信」二字。老師曾經因為學生考試作弊和抄襲作業,而失望地將這兩個字拿了下來。隔天進教室後,發現有學生用毛筆在紙上寫了更大的「相信」並將它們貼了回去。老師再次把那二字拿走,隔天又發現了不同筆跡的「相信」被貼了回去,老師再次把它拿走。到了第三天,「相信」又再一次出現在教室前面,不但如此,班上每一位同學桌子的右上角,都貼著自己寫的「相信」。
+
懷恩老師說「我希望我的課堂上,跟我的學生可以如同家人般感情」在訪問學生的過程中,不少學生對黃懷恩老師直呼其名,對此懷恩老師則表示不太在意學生對他直呼其名,他認為外國人很多都直接叫他爸爸媽媽的名字,也是因為學生有把自己當家人,才會對他直呼其名。當然這種家人般的感情也不僅僅體現在稱呼上,更體現在懷恩老師對學生們的所盡的責任上。他在學生與科任老師發生衝突後,仔細傾聽學生的說法,並為之與科任老師進行辯駁;教育學生也從來不是唯成績至上,他的模範生,鮮花代表全都不是那些成績最好的學生,而是那些在責任或其他方面做的最好的學生;在學生犯錯後,他並不一味的責罵,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並幫助解決問題和改正錯誤;也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充當著家長與孩子的中間人,緩解叛逆期孩子與家長的矛盾,不斷告訴孩子家長是愛你的……他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與其說他是一個數學老師,倒不如說他是一個人生老師,除了數學知識外,他其實更教會了學生們如何做人,讓他們懂得求根公式的同時也懂得了人生,懷恩老師所做的事情早就遠遠超出了一個老師的責任,他已經做到了學生思想教育上的家長了,是他最開始可望的那種與學生可以有緊密關係的,可以醫一個孩子一生的那種老師。
懷恩老師說:「一開始的『相信』,是老師給的,那是份期望,期望學生能成為值得『被相信』的人。但當我把它拿掉,就代表著這份『相信』正被檢驗著、考驗著。當學生們重新在黑板上、在每個人的桌上貼回『相信』二字時,那是他們自己許下的承諾。那份『相信』,遠比我所給的,更有力量、更有意義。」
+
做一件影響一輩子的事情,留下一個感動,我想這就是黃懷恩老師給予學生的愛。
在「一人一信」的活動中,那些學長姊無數次地提到「你們現在可能還無法真正體會老師的心意,我那個時候也是,但請你一定要相信,老師是愛你們的,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你們好……」
 
對歷屆信班的同學而言,「相信」並沒有終點。就像「愛」要一屆一屆的延續下去一樣,「相信」也要一代一代的傳承。學生不僅學會了相信老師,更學會了相信自己,最終成為一個值得被相信的人。
 
===畢業,才是真正展現從我身上所學的開始===
 
懷恩老師總是說,感謝上帝讓他遇見了他的學生,才讓他的生命充滿意義。老師不知道的是,其實他的學生也同樣感謝上帝,讓他們遇見了一位願意在他們悲傷時給予安慰,挫折時給予陪伴,犯錯後永遠原諒的老師。「畢業,才是真正展現從我身上所學的開始」那是懷恩老師給每一屆信班孩子的期望與祝福。
 
「最『懷』念在信班的那三年,感『恩』『老大』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那是每個從信班畢業的孩子,共同的心底話。那些關於「相信」的故事,從來沒有結束,他們一定還會繼續寫下去,因為,我相信。
 
  
 +
 +
===如果我們真的愛他,我們真的會相信他===
 +
 +
  從孩子們成為黃懷恩老師的學生那一刻起,他們就被黃懷恩老師愛著,這份愛,使黃懷恩老師無條件的相信著他的學生們。
 +
「從今天我成為你的老師,你成為我的學生這件事情開始,我就對你從慢信任,即使我知道你騙我,我還是願意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相信你說的謊話,我相信你,是因為我知道,有一天,你會對我說實話」
 +
所以懷恩老師選擇「相信」那個用一包菸盒裝零錢的學生,也相信了那些沒做作業的時的扯謊,這樣的相信給了許多孩子們信心,讓他們開始審視並自己作出了改變——在信班教室前面貼有相信兩個字,老師曾經因為考試作弊和作業抄襲將這兩個字拿了下來。隔天進教室後發現有學生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大大的相信將它們貼了回去,於是老師又拿走,隔天再去又發現了不同筆記的相信被貼了回去,老師再次拿走,到了第三天,相信又再一次出現在了教室前面,並且在班級每一位同學的桌子右上角都貼著自己寫的相信。
 +
懷恩老師說:「一開始的相信,是老師給你們的,我把他拿掉,看你們這麼經得起考驗,相信都是你們自己寫的,老師希望你們有做到」
 +
相信是互相的,當黃懷恩老師給予孩子們相信時,他們也回報給懷恩老師相信。
 +
信班的孩子有三分之一都是指名要進信班的,那些社經地位很不錯的家長相信懷恩老師的教學,所以指名要進信班。而信班的學生也曾經說過「我們一定會是第一名,我們可是信班唉!」,在一代一信的活動中,那些學長姐無數次的提到「你們現在可能還不明白老師的一些做法,我那個時候也是,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老師是愛你們的,做了很多事情是為你們好的……」
 +
懷恩老師在堅持了自己的相信這麼多年後迎來了他人給予的相信,但這並不是結尾,就像愛要一屆一屆的傳承下去一樣,相信也要一代一代的傳承,學生不僅僅需要相信老師,更是要相信自己,最終成為一個值得被相信的人。
 +
 +
===因為愛與相信,所以「懷恩」===
 +
 +
黃懷恩老師時常感恩上帝讓他遇到了他的學生,才讓他的生命充滿意義;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學生也在感恩上帝讓他們遇到了這樣的老師,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拉了他們一把,而他們都不知道的是這份感恩源自於他們彼此間的愛與相信。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