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熟齡志/依雲伴山-林雲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淡水熟齡志模板|依雲伴山-林雲山|{{youtube|tMLdt74NvVk|450|center|《淡水熟齡志》2022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專訪==...")
 
行 4: 行 4:
 
==專訪==
 
==專訪==
  
小葉橄欖、鳳凰木、黑板樹……植物圖鑑像烙印在他腦海中般,只要看到便能叫出名字;在天空中、樹林間飛翔的鳥兒歌聲,多聽幾次,他就能模仿的惟妙惟肖。平日,他是穿著西裝筆挺的保險業務員鄭文欽;假日,他則是致力於環境教育推廣的「無患子」。
+
 
 +
===一校之長 林雲山===
 
   
 
   
「無患子」是鄭文欽在荒野保護協會的自然名。首次見到他,和原本想像中可能戴著登山帽、卡其色服裝的那種充滿野外生態氛圍的穿著不同,他身穿正式西裝、皮鞋,手拿公事包與我們在紅樹林生態館見面。我們帶著疑惑與口條流利的他聊天過後才知道,原來他的正職工作為一名保險業務,直到幾年前工作穩定後,才開始追尋自己的自然夢。陸續在新北市環教中心、新北市環保局以及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從事環境教育推廣活動,並取得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的資格。至今已有近百場機關、學校、公司環境教育推廣演講經歷。
+
林雲山(以下稱呼為林校長),男,1929年9月生於台灣屏東縣,是台灣化學家。1948年就讀臺灣大學化學系,1952年獲學士學位。1953~1959 年任臺灣省新竹聯合工業研究所助理工程師。1959~1961年任淡江文理學院講師。1961~1963年任淡江文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1968年獲美國麻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68-1970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1970-1973任淡江文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兼理工部主任及化學系主任。1974-1978任淡江文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兼教務主任。1974-1992年任臺灣省臺北縣淡水鎮教育會理事長。1978-1980年任淡江文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兼副院長。1980-1992年任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兼副校長。1992-1998年任淡江大學校長。1998-2000任淡江大學系教授。2000年任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至今。
 +
 
 +
林校長分享,自己剛進到淡江的時候,那時還是淡江文理學院的第二年,當時自己是位講師,也是化學系創系的第二年,所以需要老師,當時專業的教授只有兩位,有兩個是助教,助教是大學畢業以後的專業即可,因此師資短缺,但是系所所需的資源就是專業的師資。因此剛好自己大學的時候的指導教授就將自己舉薦給淡江文理學院的董事。自身本來大學畢業時候是想要當助教,因為對這個大學教育比較有興趣和目的,但是不是專業講師不是只有我一個,因為剛畢業沒有經驗,所以就是講師,當時張建邦先生當時是文理學院副院長,因看到他在化學系的表現不錯,就將其升等為副教授。
  
===第一堂課 臺南小孩淡水人===
 
 
   
 
   
畢業於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所的鄭文欽,所學的是如何處理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像是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廢棄物等等,當時他想,「如果環境教育做得好,那環境工程不就沒工作了嗎?」這個種子在他心中慢慢發芽,而他原先其實還有個老師夢,卻因為發現這條路的出入狹窄,因此放棄繼續研讀博士學位,才輾轉投入現在的工作。儘管人生的路有許多轉折,不變的是他始終居於淡水,從臺南小孩變成淡水人,其中包含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切的情感。
+
====不斷精進 力爭上游====
 
   
 
   
====「當你對你腳下的土地有了解之後,我覺得每天生活就會比較快樂。」====
+
在教了四年書之後,發現自己的學術經驗不足,因此決定到美國進修,再回來淡江任教,以及進而也接觸了非常多的系務、院務,再到後來幫助張建邦先生處理校務,慢慢的苦心經營,淡江才有了今日的規模,發展了各個學院,以及每個學院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大樓,而像是化學系、大傳系又有自己獨立的教學大樓。這是自己見證淡江大學如何從一個小規模到現在有一個系統性的教學及研究體系完善的教學型大學。
 +
 
 +
===家庭和諧 共享天倫===
 +
 
 +
林校長與太太(林寳兒),(以下稱呼為師母)育有三名子女(一男二女),林瓊華、林長慧、林雋怡,兩位女兒居住在美國,兒子則留在台灣工作,居住鄰近林校長家附近。林校長週一至週五上午九時會到學校處理公務,由於居住在學校附近,有校園公車可以直達淡江大學,平日在學校辦完公務後,下午便會回家,與師母一起照顧11歲的孫子,到晚上八點,兒子及兒媳下班前來接孫子回家。每日準時在11點前休息,第二天早上5-7點起床,自行準備早餐,閲讀書籍或報章,等到9點前往學校。假日分別會與身在美國的兩位女兒約上午11點視訊通話,二女兒分別會在禮拜六及禮拜日的11點聯係林校長,與父母講述近況,每次一聊都會聊上近兩小時,過後便會在客廳看書或電視節目。到了旁晚,天氣若晴朗,林校長會動身前往散步,通常會走兩條路綫,一是從捷運淡水站往捷運紅樹林站走;二是捷運淡水站往紅毛城方向,來回大概兩小時左右。
 +
 
 +
  由於年邁,若沒有家人親友或學生陪伴,通常不會自己搭乘交通工具前往淡水以外的地方,大多就是學校或能步行淡水附近的地區爲主。林校長非常的注重養生,自己也培養出長壽的五大秘訣,第一;多喝水、便是喝水是天下第一要素二;有足夠的睡眠、三;多運動、雖然長者不能進行激烈的運動,但是也是有很多適合長者的體育活動,如:漫步等。四;要常與人聊天,多進行社交活動,舒緩身心、五;多唱歌或是進行自己喜愛的娛樂活動。
 +
 
 +
===社交能手 桃李天下===
 
   
 
   
走在綠意盎然的紅樹林自然生態廊道,這裡是他不時會來協助導覽的淡水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無患子細心介紹沿路經過的每一棵植物,舉凡水筆仔是如何在鹹水中生活、紅樹林河口區域的濕地中又有哪些動物……他讓大家親自摸看看樹葉的觸感、感受芒花的柔順,甚至將皮鞋踩進泥土堆裡,蹲在樹叢間尋找青蛙的蹤影,介紹台北樹蛙的來歷。
+
林校長是一位非常熱愛社交的人,退休至今,仍然很愛參與校園的活動,如校園大型活動、退休同仁聯誼會舉辦的一切大小活動,林校長都會親臨現場參與。表示聯誼會每年都有一次的聚會,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退休同仁聚集在一起,讓同事之間有一個情感交流。除此之外,還會舉辦演講、學校的課外活動或是學生舉辦的活動、大型活動如校慶,退休同仁聯誼會通常都會組隊參加,自己也在退休後擔任了退休同仁聯誼會的理事長一職,常年呼籲退休後的教職員加入外,在早年,聯誼會之所以難以推動,是因爲沒有很多年親的新血加入,導致留在聯誼會的成員都是非常年邁的長者,難以舉辦活動供會員參與。近年開始,聯誼會的成員有很大的上升趨勢,也有較有活力的退休同仁積極舉辦各項大小活動,以及鼓勵會員參與學校的大小活動,使得退休同仁聯誼會開始壯大起來,這是林校長欣慰的地方。
近期淡水紅樹林旁將成為淡北道路預定地,相隔不遠處則有捷運及住宅區,自然與人的距離其實很靠近,無患子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破壞自然生態?那是因為他們對土地不認識、沒有感情。」他認為認識大自然的第一步,就是培養自然觀察力,讓自然走進生活,藉由走讀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當人們和週遭環境產生連結,就會去珍惜,而不是破壞它。
 
  
===第二堂課 轉捩點——工作與生活===
+
表示自己在擔任校長期間,有積極的推動校園的教授在退休後,能夠繼續為淡江服務,因爲大多教授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若能夠將這些成熟的人才繼續留守在淡江,為他們牟尋新的工作環境,例如退休的教授時間及經驗上較爲豐富充足,也可以進行學生的輔導工作,著一些都是適合退休教授在退休以後的服務或是將其專業發揮到極緻的機會,淡江在學術研究的發展相信會更加的好,但是自己在擔任校長期間,雖然努力的想做到這一點,也找了相關的行政主管商議,但是由於當時大多同仁都有更加繁重的任務在身,也沒有足夠的心力促成這一項計劃,因此沒有成功的帶起這個風氣。這也是自己的一個遺憾,然而每一任校長都有著自己的計劃藍圖,而後接任的校長沒有繼續推動。
  
 +
由於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桃李滿天下的林校長,若是過往教導過的學生,相約他外出吃飯,只要時間許可,他都會前往參與。學生也會考慮其年紀的關係,不方便開車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聚會地點,學生便會親自到林校長負責接送。林校長也會趁著聚會的時間喝喝小酒,唱唱歌曲作爲娛樂。兒時經歷過日治時期,在國中時期當了個月的兵,在當時受的是日本教育,因此會懂得日語,也會聼日本的歌曲等。因此直到現在,還是會唱日本歌曲。
  
因為喜歡接觸人群,畢業後鄭文欽曾任職於統一超商總公司,他形容每一天過的就是「7-11」,早上七點出門,晚上十一點才到家。這樣長時間的工時伴隨著龐大的壓力,加上無法陪伴家人及兒女的成長,某天才驚覺,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下定決心轉職。
+
林校長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從其的訪談過程中透露,説到兩位女兒因為2019年爆發新冠疫情後,已有兩年時間沒有回家,都身處在美國。但是始終忍受不住與兩位父母長久未見,終於在今年4月安排行程回到台灣,回家的程式複雜,而且需要進行防疫檢測,但是能夠見見許久未見的父母,女兒也願意。除了女兒之外,校長對兒子林雋怡也給予稱贊,表示原本兒子也是在國外發展,但是想到兩位姐姐都已身居美國,常年少有在家探望父母,因此決定留在台灣發展事業,近年在事業上也有很好的表現。
+
 
因緣際會投入保險業後,他開始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從一開始由妻子分享而參與的八里環教中心志工,到中心志工推薦的環保局水樣志工團隊,再到加入荒野保護協會。「當初看見荒野保護協會在五股舉辦的賞燕季,心想自己在淡水生活那麼久也常去五股,那裡哪有燕子,於是就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去參加了」,沒想到當天的景象令他瞠目結舌,空中同時有一萬多隻燕子從台北盆地的四面八方飛向二重疏洪道,在空中盤旋。
+
===夫妻相處之道===
+
除了兒女,林校長也不忘誇贊自己的太太,表示太太多才多藝,年輕的時候學習畫畫,現在偶爾也會和自己唱唱歌,並且她會外出找人學習唱歌。也分享了兩人在老年時的相處之道,説明現在兩夫婦也不會像一般的夫妻那般,時時刻刻相處在一起,因爲兩人的身體以及日常生活都能夠自己負責,因此太太也不會為林校長準備飯菜,都是各自安排自己的飲食,像是早餐,林校長都是自己準備,而太太只會準備午餐及晚餐給11歲的孫子。
在這些體驗後,鄭文欽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自己會那麼不了解大自然?從前自己所接觸的自然科學知識都來自於學校,但小學以後都只是為了考試,我們在自然這方面的知識都是中斷的。」感受到自己在大自然前的渺小與無知,加上希望大家也能擁有自然帶給他的感動,讓他決定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學習、參加更多自然知識與活動。同時,他也不忘當年的老師夢,加入了荒野保護協會的環境推廣組、考取證照,並到學校和活動機關等地方擔任推廣講師,也帶著公司同事、客戶認識大自然。因為同時擔任荒野志工的多重身份,讓他與客戶增加一層連結。他總會在與客戶見面前觀察約定地點附近有什麼樣的植物、生態,再與其介紹,許多客戶也因為他,開始對自然生態產生興趣。
 
 
淡水國小校長吳惠花就是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淡水國小在自然生態教育上的課程也十分完整,學校裡不但有生態豐富的蝶園和花草樹木,連各處室和教室的門牌都有小朋友們彩繪的昆蟲植物雕塑作為裝飾。吳校長提到,學校前一陣子好像飛來了一些鳥類築巢,鄭文欽判斷可能是斑鳩或是喜鵲,還直接在現場模仿起了金背鳩的聲音「嗚——呼呼——嗚——呼呼——」,令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呼連連,不敢相信這真實的鳥叫聲是眼前這人發出的。
 
  
===第三堂課 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
+
  因爲師母與自己的興趣也很不同,大家都有各自的興趣所在。例如師母不愛觀看電視節目,因此不會想一般的夫妻會因爲爭看電視而吵架。還有因爲需要定期的做身體檢查,都是大概三個月會做一次例行的體檢,兩個人也是都自己前外診所,不會相互陪伴對方,除非是另一方真的有身體不舒服的狀況,另一人才會陪對方去診所就醫。林校長有散步的習慣,只要見到天氣晴朗,便會自己外出散步,但是都是自己隻身一人,師母不會特別陪伴,師母表示,因爲自己每一周都會步行到附近的菜市場采購食材,因此早已經將這段路程當作是步行運動,因爲每次前往市集,來回的路程也要一個小時。
 
兩年前,鄭文欽在萬華社區大學開設了一門戶外走讀課程「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帶領學生們走訪、認識大台北地區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課程已邁入第六學期,報名人數更是已經超過原本預期的招生數。在每一次戶外走讀課程前,鄭文欽都會親自場勘,確保行程能夠順利進行、評估較年長的學生能否負荷。在無患子的自然走讀課程中,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有的是退休長輩,也有些是工作上的同事、客戶。在這裡大家不以本名稱呼,而是以自然名代替,有些是花草樹木,也有些是自然景觀,像是萬年青、陽明山、羅漢子……。只要是和大自然有關的名字都能作為自然名使用,同學們都笑著說每個禮拜都這樣叫,都快忘了其他人的本名是什麼。
 
 
社區大學109學期的最後一堂期末旅行,在綿綿細雨的聖誕節中舉行,由無患子帶領著二十多位學生前往金瓜石進行「山城散步金瓜石」課程活動。不同於觀光客走訪金瓜石的行程只有黃金博物館,課程利用一整天的時間,走訪四連棟、鍊金樓、輕便車道、黃金博物館,一路再延伸至報時山、勸濟堂與祈堂老街,一路上也少不了自然植物的簡單認識。即便陰雨綿綿,還是不掃大家自然走讀的興致,「這堂課就是一門關於大自然的課,所以不管好天、壞天,甚至還遇過颱風天,走出來就是要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天氣好我們就欣賞大自然的美,雨天出來我們就感受大自然的風雨,才能更珍惜好天氣。」自然名為「萬年青」的大哥這樣告訴我們。
 
 
「來到金瓜石散步,別急著向前推進,要記得時時回頭,欣賞自己留下的足跡,你會驚訝於這個山城的美麗。」課程結束後鄭文欽在通訊軟體上留了這段話和合照給大家。除此之外,他平時還會在自己的粉絲專頁「無患子的自然走讀」分享在戶外的所見所聞和照片,學生們就像小粉絲般稱讚老師,「每次出來走讀,我們都會把老師告訴我們的學起來,之後跟家人、朋友來就可以講給他們聽,這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第四堂課 自然零距離===
+
  在與林校長的訪談過程中,發現他是以爲生活規律的人,雖然因爲年紀因素,有許多的生活方式也年輕時期不同,但是他仍然努力的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養成了自己的長壽、夫妻相處、兒女相處、及生活之道,沒有因爲年事已高,就過上完全的退休生活,到現在仍然盡自己所能為淡江服務,常年參與學校的活動。並繼續在其化學專業上繼續為系所努力。
 
  
 
====「其實了解、認識大自然一點也不難,他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跟呼吸一樣。」====
 
====「其實了解、認識大自然一點也不難,他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跟呼吸一樣。」====
+
 
講起自己從事的環境教育工作,鄭文欽說:「其實不管在荒野、社大,或是帶活動,真的會越帶越開心,因為這些都會成為一個好的回饋、一個正循環。」家人也一直都支持他選擇的道路,雖然假日在野外的時間比在家多,但太太劉靜蘭不僅支持,有時還會跟著一起去社大課程的場勘。在國小任職二十多年的她教過許多科目,前幾年教到自然科時帶著學生們做科展,因為發現學校樹木、植物都沒有樹牌,於是將科展主題聚焦在植物觀察,也邀請鄭文欽到教室與小朋友分享如何認識植物,並將成果紀錄成冊,最後獲得新北市科展的甲等作品。夫妻倆都喜歡接觸大自然,時常帶著兒女到處跑,赤腳踩著土地、到戶外走走,就算沒有特別和孩子們說要做環境保育,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也會愛惜自然。
 
 
「我們其實都是跑龍套的角色,只是讓民眾能透過我看見這些自然環境的美。」鄭文欽如此形容自己正在做的事。帶領淨灘活動時,「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是他的開場白,他認為淨灘活動不單只是撿垃圾,而是一種海洋廢棄物的調查,更是每個人掃心地的過程,淨灘的同時也自我檢視,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就是這些廢棄物的製造者。「因為是擔任總領隊,我有較多的時間觀察淨灘者前後心情的改變,他們從一開始報到時的興奮,到抱回一袋袋廢棄物時的凝重,大家面對看似豐碩的成果,卻交雜著成就感與沈重感,一種該高興卻高興不起來的狀態。」鄭文欽告訴我們,「淨灘不只是撿垃圾,而是讓我們有個機會為環境盡一份力。」
 
 
環保的定義可以有很多,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是環保;少用一次性餐具是環保;而環境保育當然也是一種環保。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地球,鄭文欽選擇帶著大家認識大自然與生活週遭隨處能見的生態景觀,從最源頭的環境教育做起。
 
 
 
====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期待無患子還會帶大家到哪裡,進行一場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吧!====
 
====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期待無患子還會帶大家到哪裡,進行一場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吧!====
  
行 62: 行 56: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pre>
 
<pre>
 +
初衷喔
 +
真正開始接觸環境保育
 +
是在比較有時間的時候
 +
就是我進金融保險業
 +
過了七八年吧
 +
比較有自己的時間之後
 +
才開始接觸大自然
 +
其實很多人是很喜歡大自然
 +
很喜歡接觸自然
 +
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接觸自然
 +
他覺得大自然好像是環境保育人士
 +
或者是生物學家的事情
 +
離我很遠
 +
我們說的環境教育
 +
大概只在國小就停了
 +
國中以上就是進入考試系統
 +
環境教育其實不是不喜歡
 +
是大家沒有再銜接
 +
所以我就想去做銜接的這種動作
 +
 +
在還沒有正式從事
 +
很正式的環境教育的時候
 +
我就滿常喜歡帶人到處走
 +
朋友啊或者同學
 +
我們去外面走一走
 +
然後因為喜歡分享
 +
那時候我太太就跟我說
 +
你可以要不要
 +
你那麼喜歡大自然
 +
你要不要去環境教育中心看看
 +
你那麼喜歡分享
 +
我說好
 +
那我就去Google
 +
他們在招志工
 +
然後我就去參加他們的志工訓
 +
也是一連串的訓練這樣子
 +
 +
老實說我也不曉得他
 +
就會一頭栽進去
 +
他就很喜歡環境教育這種東西
 +
那對我有沒有影響
 +
有啊 六日他都不在家
 +
他想去探勘
 +
他想去哪裡當志工
 +
我都跟他說你就去啊
 +
我不太會去限制他
 +
因為我覺得人本來
 +
我們兩個當初在一起
 +
就不是為了要改變對方的
 +
就是人應該都是獨立的個體
 +
而且應該是要彼此
 +
去支持對方的決定
 +
那我覺得會讓兩個人變為更好的人
 +
 +
你聞聞看
 +
不太好聞啦
 +
有點像橡膠的味道
 +
有點像短路的那個味道
 +
就是
 +
電線走火
 +
這一顆叫做香楠
 +
香楠
 +
香楠不是很香嗎
 +
怎麼會這樣
 +
香楠的台語怎麼唸
 +
phang楠
 +
不是
 +
hiunn楠
 +
hiunn楠 不是phang楠
 +
phang是「香」
 +
hiunn是「香」
 +
這種香 對
 +
 +
大概是三年前的事情
 +
那是一個因緣際會
 +
也是另外一個志工說
 +
文欽啊
 +
滿常看你跑來跑去
 +
你要不要去社大投課
 +
把你平常帶人的那個方式
 +
也去帶其他的那個成人教育這一塊
 +
我說 好啊
 +
然後我就去上網
 +
就去萬華社大
 +
因為那個志工
 +
我認識那個志工是萬華社大的志工
 +
就問我
 +
好 那我就去萬華社大
 +
然後我就給它投課
 +
 +
很多人問我說我有什麼關係
 +
我沒有關係啊
 +
我就上網去
 +
然後就給他 我要上什麼...
 +
初審過了
 +
然後什麼證照都丟給他
 +
然後副校長就會約去面談一下
 +
看看我到底想教什麼
 +
就這樣聊天 聊一聊
 +
他說好 那你就來開課
 +
就開始開了
 +
 +
老師真的是一個非常認真
 +
非常用心的老師
 +
他每次帶我們走的路
 +
他至少都要走兩趟以上
 +
 +
好 後面的記得跟上
 +
慢慢走上來
 +
反正今天是最高的一座山
 +
就是這裡了
 +
來我們這個地方叫做報時山
 +
那為什麼叫報時山
 +
就是以前
 +
在日治時期
 +
剛剛講的金瓜石
 +
都是由官營的
 +
那這邊都是
 +
規定幾點起床就是幾點起床
 +
 +
那老師滿厲害的是
 +
他不管人文 自然
 +
然後植物動物他都可以講
 +
老師他上課的時候
 +
可能會強調我們說
 +
在大自然的東西
 +
盡量不要去捉 去拿
 +
然後以前我們沒來上這個課程的時候
 +
其實對大自然的東西
 +
有時候 我們一般人都
 +
看到不錯的東西
 +
都想要撿啊 拿啊
 +
那老師都會說
 +
那個東西不屬於你的
 +
不要拿
 +
因為我們有時候去接觸
 +
或是去碰觸
 +
其實也會干擾到它們
 +
其實我覺得這個觀念很好
 +
 +
那妳為什麼會想要來上老師的課
 +
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
 +
那老師的課剛好名稱叫
 +
「走吧 接近大自然」
 +
就很吸引我
 +
以前我自己去爬山
 +
都是看景而已
 +
老師教很多自然方面的知識
 +
植物 動物
 +
你去到不同的地方
 +
你會看過老師教過的一些東西
 +
知道他的一個
 +
一些習性
 +
或是生長的一些生態
 +
可能會更愛護這個環境吧
 +
 +
各位想像一下
 +
這一塊小山 這一塊山谷
 +
就是這些礦工們家屬住的地方
 +
一萬多人就住在這底下
 +
這就是金瓜石
 +
 +
其實每一堂課都很棒
 +
因為老師介紹的每個點
 +
就算你曾經去過
 +
但是從老師的角度看
 +
跟我們自己來
 +
像金瓜石
 +
我這次大概第五次來了吧
 +
可是 現在看的
 +
又跟以前又不一樣
 +
跟你自己來 走馬看花是不一樣的
 +
 +
這個大家應該知道
 +
這個很像被夾子夾到
 +
火炭母草
 +
很像被那個夾子夾起來那種
 +
火炭母草
 +
清飯藤
 +
他的果實像白米飯一樣
 +
那個就是清飯藤
 +
然後像這一些 一條一條這個
 +
這幾回
 +
二回
 +
這個是短柄卵果蕨
 +
你一看一片都一條
 +
這樣一支一支的
 +
這就是短柄卵果蕨
 +
這邊蕨類很多
 +
 +
其實老師在上這個課
 +
除了我覺得當然是
 +
對這方面有興趣之外
 +
我覺得他應該有一個信念在
 +
我覺得他可以用這個信念
 +
這麼認真帶領我們這些人
 +
我真的覺得不容易
 +
然後我們也用行動來支持老師
 +
就讓他的課可以一直開下去
 +
甚至我們也會到處跟人家宣傳說
 +
我們在上什麼課
 +
 +
好 等一下
 +
我用一張一般的看看
 +
你不要一般了
 +
進來吧
 +
好 來 一二三
 +
 +
好 老師老師來
 +
來 pizzahut
 +
再一張
 +
 +
我在上社大的時候
 +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印象
 +
就是一個大哥 六十幾歲的大哥
 +
每次上完課
 +
他一定跟我說
 +
老師 你今天這個課程好棒喔
 +
我學到了什麼
 +
原來台北有這麼多好玩的東西
 +
他說他活了那麼大六十幾歲的歲數
 +
第一次了解
 +
第一次了解台灣
 +
他是跑全世界做生意的老闆
 +
全球五大洲都去跑
 +
除了南極沒去之外
 +
我就說大哥你好棒喔
 +
這樣你跑來跑去
 +
這樣經營事業經營四五十年
 +
這樣一定認識很多國家
 +
他就說
 +
我每個國家都不熟
 +
為什麼
 +
因為我都去那裡
 +
到機場 飯店跟公司
 +
當他回到台灣之後
 +
他發現有這個課這樣上
 +
然後有老師這樣帶領之後他發現
 +
他怎麼覺得
 +
六十五歲才開始過生活
 +
才開始到感受生活的快樂
 +
就是很自然的體驗
 +
那種樂趣
 +
這是一個對我很大的回饋
 +
讓我願意做更多這樣的事情
 +
在我有空的時間
 +
盡量去排出這樣的時間
 +
 +
那在國小任教其實已經二十幾年
 +
每種科目大概都教過了
 +
那在前幾年教到自然的時候
 +
學校有規定
 +
自然老師必須要帶一下科展
 +
我在五年級的時候
 +
我們曾經教過植物
 +
那當時我們學生學那科很有興趣
 +
我帶了很多的種子
 +
因為我跟無患子有蒐集種子的習慣
 +
比較特別的種子去給孩子看
 +
所以他們對於植物這件事情就有興趣
 +
然後他們在學校
 +
也會撿一些學校植物的種子
 +
那我們來認識植物
 +
可是因為我不太曉得
 +
這個要從哪裡做
 +
所以我就去找無患子說
 +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
他就說學校的樹木其實
 +
這幾年下來都沒有樹牌
 +
我們就一直想幫學校的樹木
 +
幫它正名就是了
 +
所以無患子說
 +
那我們就來幫學校的植物
 +
找到他們的名字
 +
而且也要讓小朋友觀察
 +
 +
我覺得有時候
 +
我們常開玩笑說
 +
老師其實就是在播種
 +
可是可能不一定在
 +
我看得到的時候他會發芽
 +
 +
其實了解大自然
 +
認識大自然一點都不難
 +
就是身邊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
跟呼吸是一樣的
 +
所以我是希望大家說
 +
能夠打開自然之眼
 +
然後讓大自然走入自己的生活
 +
我真的希望大自然多來接觸我
 +
其實是我們去接觸它
 +
接下來
 +
感受到大自然之後
 +
就為環境永續盡一點力
 +
當你對你腳下土地有了解的時候
 +
我覺得每天生活就會比較快樂
 +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
 +
很美妙
  
 +
無患子の自然走讀
 +
鄭文欽
 +
自然名/無患子
 +
畢業於淡江水環系
 +
保險業務員
 +
環境教育工作者
 +
社大講師
 +
荒野協會講師
 +
紅樹林生態導覽員
 +
講解紅樹林生態
 +
無患子太太劉靜蘭老師
 +
萬華社區大學
 +
台北金瓜石
 +
報時山
 +
社大學員
 +
菠蘿
 +
陽明山
 +
楊柳青
 +
祈堂老街
 +
火炭母草
 +
短柄卵果蕨
 +
黃金博物館
 +
鄧公國小
 +
苦楝種子
  
  
 
</pre>
 
</pre>
 
[[Category:紀錄片]]
 
[[Category:紀錄片]]

於 2022年6月23日 (四) 14:26 的修訂

模板:淡水熟齡志模板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初衷喔
真正開始接觸環境保育
是在比較有時間的時候
就是我進金融保險業
過了七八年吧
比較有自己的時間之後
才開始接觸大自然
其實很多人是很喜歡大自然
很喜歡接觸自然
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接觸自然
他覺得大自然好像是環境保育人士
或者是生物學家的事情
離我很遠
我們說的環境教育
大概只在國小就停了
國中以上就是進入考試系統
環境教育其實不是不喜歡
是大家沒有再銜接
所以我就想去做銜接的這種動作

在還沒有正式從事
很正式的環境教育的時候
我就滿常喜歡帶人到處走
朋友啊或者同學
我們去外面走一走
然後因為喜歡分享
那時候我太太就跟我說
你可以要不要
你那麼喜歡大自然
你要不要去環境教育中心看看
你那麼喜歡分享
我說好
那我就去Google
他們在招志工
然後我就去參加他們的志工訓
也是一連串的訓練這樣子

老實說我也不曉得他
就會一頭栽進去
他就很喜歡環境教育這種東西
那對我有沒有影響
有啊 六日他都不在家
他想去探勘
他想去哪裡當志工
我都跟他說你就去啊
我不太會去限制他
因為我覺得人本來
我們兩個當初在一起
就不是為了要改變對方的
就是人應該都是獨立的個體
而且應該是要彼此
去支持對方的決定
那我覺得會讓兩個人變為更好的人

你聞聞看
不太好聞啦
有點像橡膠的味道
有點像短路的那個味道
就是
電線走火
這一顆叫做香楠
香楠
香楠不是很香嗎
怎麼會這樣
香楠的台語怎麼唸
phang楠
不是
hiunn楠
hiunn楠 不是phang楠
phang是「香」
hiunn是「香」
這種香 對

大概是三年前的事情
那是一個因緣際會
也是另外一個志工說
文欽啊
滿常看你跑來跑去
你要不要去社大投課
把你平常帶人的那個方式
也去帶其他的那個成人教育這一塊
我說 好啊
然後我就去上網
就去萬華社大
因為那個志工
我認識那個志工是萬華社大的志工
就問我
好 那我就去萬華社大
然後我就給它投課

很多人問我說我有什麼關係
我沒有關係啊
我就上網去
然後就給他 我要上什麼... 
初審過了
然後什麼證照都丟給他
然後副校長就會約去面談一下
看看我到底想教什麼
就這樣聊天 聊一聊
他說好 那你就來開課
就開始開了

老師真的是一個非常認真
非常用心的老師
他每次帶我們走的路
他至少都要走兩趟以上

好 後面的記得跟上
慢慢走上來
反正今天是最高的一座山
就是這裡了
來我們這個地方叫做報時山
那為什麼叫報時山
就是以前
在日治時期
剛剛講的金瓜石
都是由官營的
那這邊都是
規定幾點起床就是幾點起床

那老師滿厲害的是
他不管人文 自然
然後植物動物他都可以講
老師他上課的時候
可能會強調我們說
在大自然的東西
盡量不要去捉 去拿
然後以前我們沒來上這個課程的時候
其實對大自然的東西
有時候 我們一般人都
看到不錯的東西
都想要撿啊 拿啊
那老師都會說
那個東西不屬於你的
不要拿
因為我們有時候去接觸
或是去碰觸
其實也會干擾到它們
其實我覺得這個觀念很好

那妳為什麼會想要來上老師的課
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
那老師的課剛好名稱叫
「走吧 接近大自然」
就很吸引我
以前我自己去爬山
都是看景而已
老師教很多自然方面的知識
植物 動物
你去到不同的地方
你會看過老師教過的一些東西
知道他的一個
一些習性
或是生長的一些生態
可能會更愛護這個環境吧

各位想像一下
這一塊小山 這一塊山谷
就是這些礦工們家屬住的地方
一萬多人就住在這底下
這就是金瓜石

其實每一堂課都很棒
因為老師介紹的每個點
就算你曾經去過
但是從老師的角度看
跟我們自己來
像金瓜石
我這次大概第五次來了吧
可是 現在看的
又跟以前又不一樣
跟你自己來 走馬看花是不一樣的

這個大家應該知道
這個很像被夾子夾到
火炭母草
很像被那個夾子夾起來那種
火炭母草
清飯藤
他的果實像白米飯一樣
那個就是清飯藤
然後像這一些 一條一條這個
這幾回
二回
這個是短柄卵果蕨
你一看一片都一條
這樣一支一支的
這就是短柄卵果蕨
這邊蕨類很多

其實老師在上這個課
除了我覺得當然是
對這方面有興趣之外
我覺得他應該有一個信念在
我覺得他可以用這個信念
這麼認真帶領我們這些人
我真的覺得不容易
然後我們也用行動來支持老師
就讓他的課可以一直開下去
甚至我們也會到處跟人家宣傳說
我們在上什麼課

好 等一下
我用一張一般的看看
你不要一般了
進來吧
好 來 一二三
跳
好 老師老師來
來 pizzahut
再一張

我在上社大的時候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印象
就是一個大哥 六十幾歲的大哥
每次上完課
他一定跟我說
老師 你今天這個課程好棒喔
我學到了什麼
原來台北有這麼多好玩的東西
他說他活了那麼大六十幾歲的歲數
第一次了解
第一次了解台灣
他是跑全世界做生意的老闆
全球五大洲都去跑
除了南極沒去之外
我就說大哥你好棒喔
這樣你跑來跑去
這樣經營事業經營四五十年
這樣一定認識很多國家
他就說
我每個國家都不熟
為什麼
因為我都去那裡
到機場 飯店跟公司
當他回到台灣之後
他發現有這個課這樣上
然後有老師這樣帶領之後他發現
他怎麼覺得
六十五歲才開始過生活
才開始到感受生活的快樂
就是很自然的體驗
那種樂趣
這是一個對我很大的回饋
讓我願意做更多這樣的事情
在我有空的時間
盡量去排出這樣的時間

那在國小任教其實已經二十幾年
每種科目大概都教過了
那在前幾年教到自然的時候
學校有規定
自然老師必須要帶一下科展
我在五年級的時候
我們曾經教過植物
那當時我們學生學那科很有興趣
我帶了很多的種子
因為我跟無患子有蒐集種子的習慣
比較特別的種子去給孩子看
所以他們對於植物這件事情就有興趣
然後他們在學校
也會撿一些學校植物的種子
那我們來認識植物
可是因為我不太曉得
這個要從哪裡做
所以我就去找無患子說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他就說學校的樹木其實
這幾年下來都沒有樹牌
我們就一直想幫學校的樹木
幫它正名就是了
所以無患子說
那我們就來幫學校的植物
找到他們的名字
而且也要讓小朋友觀察

我覺得有時候
我們常開玩笑說
老師其實就是在播種
可是可能不一定在
我看得到的時候他會發芽

其實了解大自然
認識大自然一點都不難
就是身邊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跟呼吸是一樣的
所以我是希望大家說
能夠打開自然之眼
然後讓大自然走入自己的生活
我真的希望大自然多來接觸我
其實是我們去接觸它
接下來
感受到大自然之後
就為環境永續盡一點力
當你對你腳下土地有了解的時候
我覺得每天生活就會比較快樂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
很美妙

無患子の自然走讀
鄭文欽
自然名/無患子
畢業於淡江水環系
保險業務員
環境教育工作者
社大講師
荒野協會講師
紅樹林生態導覽員
講解紅樹林生態
無患子太太劉靜蘭老師
萬華社區大學
台北金瓜石
報時山
社大學員
菠蘿
陽明山
楊柳青
祈堂老街
火炭母草
短柄卵果蕨
黃金博物館
鄧公國小
苦楝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