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海關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 行 5:
 
*關署區,建於1896年,位於今紅毛城停車場,今日已不存在。  
 
*關署區,建於1896年,位於今紅毛城停車場,今日已不存在。  
 
*碼頭區,建於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才陸續完工,包括碼頭本體、倉庫、洋樓。為今日的淡水海關碼頭。  
 
*碼頭區,建於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才陸續完工,包括碼頭本體、倉庫、洋樓。為今日的淡水海關碼頭。  
*官邸與宿舍區,建於1866-1875年,共有三棟建築,當時淡水人稱之為「[[埔頂三塊厝]]」。可惜原屋三棟皆已毀,現今的「小白宮」,是日本時代重建的。
+
*官邸與宿舍區,建於1866-1875年,共有三棟建築,當時淡水人稱之為「[[埔頂三塊厝]]」,現僅存[[小白宮]](官方正式名稱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但據王意晴老師轉述馬偕曾孫[[柯威霖]]博士所稱,應為員工宿舍,官邸實際上已拆除)。
  
 
[[1858年]](清咸豐8年),隨著中國與俄、英、美、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臺灣正式開港通商。各條約國中,美國首先要求依約在潮州及臺灣二口開市,但因其領事遲遲未到臺灣議定開港事宜,英國反而成為最早實現開港通商的國家。
 
[[1858年]](清咸豐8年),隨著中國與俄、英、美、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臺灣正式開港通商。各條約國中,美國首先要求依約在潮州及臺灣二口開市,但因其領事遲遲未到臺灣議定開港事宜,英國反而成為最早實現開港通商的國家。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