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油車口遺址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油車口遺址]]是位於[[淡水]]油車口,經考古證實的一處史前遺址。
+
  [[油車口遺址]]是位於淡水油車口,經考古證實的一處史前遺址。
  
  [[1992年]]考古工作者[[劉鵠雄]]在臺北縣淡水鎮油車里保七總隊大門右側至小溪一帶之砂丘地採集到細砂方格陶、質地較薄之印紋陶、泥質陶蓋、夾砂陶以及石槌等史前遺物,[[199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匡悌受委託於本鎮中正路一段63巷內的一處旱作田地間進行遺址發掘,發掘結果發現兩個文化層,其下層應屬[[十三行文化]]系統之遺留,據劉益昌判斷,此遺址可能包括距今約2,000年前的[[植物園文化]]以及距今約1,000年前的[[十三行文化]];上層則屬較晚近的堆積地層,從上層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和硬陶等器物之製作方式與樣式研判,顯示應為19世紀末葉至20世紀初葉的遺物。該遺址以[[淡水鎮]](今[[淡水區]])內之地名命名為[[油車口遺址]],是本區相當明確的一處考古遺址。
+
  [[1992年]]考古工作者[[劉鵠雄]]在台北縣淡水鎮油車里保七總隊大門右側至小溪一帶之砂丘地採集到[[細砂方格陶]]、質地較薄之[[印紋陶]]、[[泥質陶蓋]]、[[夾砂陶]]以及石槌等史前遺物,[[199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匡悌受委託於本鎮中正路一段63巷內的一處旱作田地間進行遺址發掘,發掘結果發現兩個文化層,其下層應屬[[十三行文化]]系統之遺留,據劉益昌判斷,此遺址可能包括距今約2,000年前的[[植物園文化]]以及距今約1,000年前的[[十三行文化]];上層則屬較晚近的堆積地層,從上層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和硬陶等器物之製作方式與樣式,顯示應為19世紀末葉至20世紀初葉的遺物。該遺址以本鎮內之地名命名為[[油車口遺址]],是本鎮相當明確的一處考古遺址。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