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水湳洞十三層遺址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8: 行 8:
  
 
==歷史==
 
==歷史==
*金瓜石礦山在1890年代啟用。
+
*金瓜石礦山在1890年代開始開採金礦。
*隨著日本統治台灣,1896年頒布「臺灣礦業規則」,日本人開始於九份、金瓜石一帶建立採礦製煉的體系。
+
*隨著日本當局於1896年頒布「臺灣礦業規則」,日本人開始於九份、金瓜石一帶地區建立了從採礦到製煉的一貫體系。
*1904年分別在本山礦床、金瓜石溪北部山丘發現大量的硫砷銅礦(Enargite),此種礦物蘊藏著豐富的金與銀,具高經濟價值。
+
*1904年(明治37年)分別在本山礦床、金瓜石溪北部山丘發現硫砷銅礦(Enargite),這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稀有礦物,礦石中蘊藏著豐富的金與銀,金瓜石礦山硫砷銅礦的礦藏量數量龐大,是世界少見案例。
*1906年日人「田中長兵衛」以「乾式製煉法」從礦石中粹取金、銀、銅,並且在水湳洞九份溪東側新建「熔礦製煉所」。
+
*當時日人田中長兵衛為了從礦石中粹取金、銀、銅,根據硫砷銅礦的特性,於1906年(明治39年)於水湳洞九份溪東側新建熔礦製煉所,建築物隔年竣工,開始以乾式製煉法冶鍊含金銀銅的硫砷銅礦石,生產銅礦。
 
*由於建築群設施持續改建,熔礦製煉所於1910年代相繼興建了礦山事務所、泥礦製煉所、礦山發電所、木工作事場等附屬設施,
 
*由於建築群設施持續改建,熔礦製煉所於1910年代相繼興建了礦山事務所、泥礦製煉所、礦山發電所、木工作事場等附屬設施,
*直到1923年因成本過高而停止運作,勞動人口數逐漸減少。
+
*直到1923年(大正12年)因成本過高而停止運作,勞動人口數逐漸減少。
*1933年,日本鑛業株式會社買下金瓜石鑛山株式會社,更名為臺灣鑛業株式會社,並隨即進行全泥式浮遊選礦場、全泥式青化製鍊場周圍設施的新建工程。
+
*1933年(昭和8年),日本鑛業株式會社買下金瓜石鑛山株式會社,更名為臺灣鑛業株式會社,並隨即進行全泥式浮遊選礦場、全泥式青化製鍊場周圍設施的新建工程。
*並在1935年完成第一期興建工程。
+
*並在1935年(昭和10年)完成第一期興建工程,
*於1936年完成第二期工程,該建築群依山坡地勢而建,也就是俗稱的「十三層」。
+
*於1936年(昭和11年)完成第二期工程,該建築群依山坡地勢而建,也就是俗稱的「十三層」。
 
*1944年被同盟國飛機轟炸,造成巨大破壞被迫停運。
 
*1944年被同盟國飛機轟炸,造成巨大破壞被迫停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廠房曾遭美軍轟炸而損毀,直到戰爭結束後,選鑛場才由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收礦區進行修復工程,在新增設備後繼續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廠房曾遭美軍轟炸而損毀,直到戰爭結束後,選鑛場才由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收礦區進行修復工程,在新增設備後繼續使用。
行 22: 行 22:
 
*1978年之後陸續在樹梅地區、第三長仁礦體附近大規模的露天開採。
 
*1978年之後陸續在樹梅地區、第三長仁礦體附近大規模的露天開採。
 
*臺金於1977年7月金選址水湳洞與南雅之間的哩咾聚落新建禮樂煉銅廠。
 
*臺金於1977年7月金選址水湳洞與南雅之間的哩咾聚落新建禮樂煉銅廠。
*1987年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運,水湳洞選煉廠併入台灣電力公司,建物因而閒置無運作。
+
*1987年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運,水湳洞選煉廠併入台灣電力公司,建物因而閒置無運作[6]。
 
*2001年,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入選中華民國各縣市歷史建築十景中,臺北縣十景之列。
 
*2001年,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入選中華民國各縣市歷史建築十景中,臺北縣十景之列。
 
*並在2003年與因完整地保存產業遺產面貌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被評選出具備登錄為水金九礦業遺址之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案例。
 
*並在2003年與因完整地保存產業遺產面貌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被評選出具備登錄為水金九礦業遺址之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案例。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