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館內物品簡介)
行 13: 行 13: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窯場,窯址以現今河北曲陽縣為中心,因其地古名定州,故稱定窯。其作品以白瓷為主,成型工藝精良,釉質細潤光滑,釉色白中帶微黃,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印花等。本件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左右模接後,並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特別的是,若舉而持之,可以發現器內有一泥塊,在移動時,會輕擊內壁叮叮作響。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窯場,窯址以現今河北曲陽縣為中心,因其地古名定州,故稱定窯。其作品以白瓷為主,成型工藝精良,釉質細潤光滑,釉色白中帶微黃,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印花等。本件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左右模接後,並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特別的是,若舉而持之,可以發現器內有一泥塊,在移動時,會輕擊內壁叮叮作響。
 +
 +
===清肉形石===
 +
 +
肉形石是來自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瑪瑙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加上工匠將頂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鑽孔和染色,做成了這件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
 +
 +
我看到這件寶物時,覺得很有趣,沒想到玉石不只有杯子或者是碗的型態,連食物都可以模擬出來,看起來非常真實,很可口的感覺!
 +
 +
 +
 +
===清雕橄欖核舟===
 +
 +
依照橄欖核天然的外形,將一個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載八人,每一位人物的動態、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別的是,船底刻蘇軾的〈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細密井然,堪稱鬼斧神工。
 +
 +
看圖片會以為是一艘很大的船,但沒想到它居然都只有2~3公分,非常令我驚艷,很好奇那位雕刻工匠是如何完成如此優秀的作品,而且他連船內的8位人物表情動作都有描摹到,實在是非常厲害。
 +
 +
縱1.4公分,橫3.4公分,高1.6公分
 +
 +
===戰國中期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
 +
 +
 +
 +
===宋秋庭嬰戲圖===
 +
 +
 +
 +
 +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於 2020年5月7日 (四) 11:02 的修訂

故宮博物院

景點簡介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俗稱臺灣故宮或臺北故宮,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為數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部分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5,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為每3個月定期更換。

館內物品簡介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

白瓷枕作嬰孩型態,嬰兒側臉俯臥榻上,背部即為頭枕之處,設計甚具巧思。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窯場,窯址以現今河北曲陽縣為中心,因其地古名定州,故稱定窯。其作品以白瓷為主,成型工藝精良,釉質細潤光滑,釉色白中帶微黃,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印花等。本件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左右模接後,並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特別的是,若舉而持之,可以發現器內有一泥塊,在移動時,會輕擊內壁叮叮作響。

清肉形石

肉形石是來自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瑪瑙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加上工匠將頂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鑽孔和染色,做成了這件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

我看到這件寶物時,覺得很有趣,沒想到玉石不只有杯子或者是碗的型態,連食物都可以模擬出來,看起來非常真實,很可口的感覺!


清雕橄欖核舟

依照橄欖核天然的外形,將一個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載八人,每一位人物的動態、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別的是,船底刻蘇軾的〈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細密井然,堪稱鬼斧神工。

看圖片會以為是一艘很大的船,但沒想到它居然都只有2~3公分,非常令我驚艷,很好奇那位雕刻工匠是如何完成如此優秀的作品,而且他連船內的8位人物表情動作都有描摹到,實在是非常厲害。

縱1.4公分,橫3.4公分,高1.6公分

戰國中期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

宋秋庭嬰戲圖

交通地圖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