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公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公館|地名}}<br>
+
==簡介==
 +
  台北的公館位於[[新店溪]]流域旁,最初的位置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現在仍存有一條「公館街」,因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命名而造成地名的移動。
 +
公館一詞原為清政府所設之廨署之代稱。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清政府於此地設官署、築[[公館]],專司課稅納糧之職以及處理當時漢人原住民衝突之館舍,即稱「[[公館]]」;後於清同治年間設立公館街。<br>
 +
[[塯公圳]]的開鑿可謂為促使公館地區發展的終極原因。公館地區為台北盆地南端的邊緣丘陵地,將台北盆地封閉起來,也成為台北盆地內漢人農墾的屏障,然而公館街所在地點卻為一隘口,右為[[蟾蜍山]]、左為[[觀音山]],成為這條封閉線的缺口。因此,公館成為台北盆地與南部山區物流貿易的唯一通道,加上[[塯公圳]]自新店山區向台北盆地流貫,形成一簡捷的交通幹線,使得貨物得以運往[[艋舺]]輸出。於是公館即成為其附近地區與新店山區物資貨流得集散地,清政府為求課稅與管理之便,在此設立辦公廨署,成為公館地名的由來。
 +
==歷史沿革==
 +
===清朝時期===
 +
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來自福建省的泉州人沿著新店溪往上游移動,在現今的公館一帶附近開墾定居,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土地與金錢上的買賣。為了方便交易,漢人們在此地興建繳交佃租的館舍——公館,公館的地名由此而來。
 +
===日本時期===
 +
1895年,日本接手台灣,在台灣展開多項近代化建設。1907年,總督府為了規劃下水道工程,於新店溪建立取水口和淨水廠,並設立水廠崗哨保護水源;1921年新店線正式營運,在公館地區也分別建有公館車站和水源地車站,其中水源地車站曾經是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的主要通勤車站。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在公館[[寶藏巖|寶藏巖]]增設高砲部隊,並興建儲存彈藥的地下碉堡,直到大戰結束。
 +
===中華民國時期===
 +
 
 +
==文化資產==
 +
====[[寶藏巖|寶藏巖]]====
 +
  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17世紀末郭治亨及其子於「虎空山」所建創建,歷經1791年與1823年的大整修;又稱「寶藏巖寺」、「觀音巖仔」,靠近山邊的廟被稱為「巖仔」。主祀觀音佛祖,兼祀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城隍爺、土地公、彌勒佛、地藏菩薩等。1997年8月5日,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
====[[水源市場|水源市場]]====
 +
  公館歷史悠久的市集區。於1980年興建水源大樓,將市場攤販與行政單位一併納入,2010年經過整修後,成為現在公館的指標建築。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
 +
 
 +
====[[自來水園區|臺北自來水園區]]====
 +
  自來水園區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臺北水源地唧筒室」,經過整修,於2000年開放成為臺灣首座[[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博物館]]。2002年合併公館淨水場部分區域,整合更名為「[[自來水園區]]」。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
====[[瑠公圳]]====
 +
 乾隆五年(1740年)由彰州移民[[郭錫瑠]]集眾興建,其主要目的是要讓 台北盆地中崙以東的「看天田」獲得穩定水源。由今日新店 青潭溪鑿山引水經大坪林、景美、公館到達台北,又稱金合川圳,流經大坪林段也稱大坪林圳。
 +
 
 +
====[[紀州庵文學森林|紀州庵]]====
 +
  初期是由平松家族經營的料理屋,歷經兩次大火,料理屋建築僅剩「離屋」殘存,於2004年被評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後經過修復將古蹟結合文學,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並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各式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
 
 +
====[[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蓄水池]]====
 +
  觀音山蓄水池是台北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蓄水池。19世紀末,日本時代因為戰爭導致用水環境不佳,當時因瘧疾、痢疾死亡者達4600人,日本人意識到用水衛生安全的重要,便開始計畫興建。當時在設計時,裝設很多導流牆,柱子上設計了許多希臘式建築線條,這樣的設計配上蓄水池的水,可說是別有一番風味,也成為了永續建築。
  
[[公館大事記]]|[[公館人物錄]]|[[公館地景地貌]]
+
====[[鹿鳴堂]]====
 +
  鹿鳴堂的前身原是行政院僑委會使用的僑光堂,始建於民國56年,為現代造型兼具古典傳統風格之建築,反映當時台灣建築特色。
  
==簡介==
+
====[[聖靈寺]]====
  臺北的公館位於[[新店溪]]流域旁,最初的位置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現在仍存有一條「公館街」,因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命名而造成地名的移動。
+
  興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歷經整修多次,今為小型廟宇建築,主祀釋迦牟尼佛。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號。
  
  公館一詞原為清政府所設之廨署之代稱。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清政府於此地設官署、築[[公館]],專司課稅納糧之職以及處理當時漢人原住民衝突之館舍,即稱「[[公館]]」;後於清同治年間設立公館街。
+
==教育==
 +
===大專院校===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瑠公圳]]的開鑿可謂為促使公館地區發展的終極原因。公館地區為臺北盆地南端的邊緣丘陵地,將臺北盆地封閉起來,也成為臺北盆地內漢人農墾的屏障,然而公館街所在地點卻為一隘口,右為[[蟾蜍山]]、左為[[觀音山(公館)]],成為這條封閉線的缺口。因此,公館成為臺北盆地與南部山區物流貿易的唯一通道,加上[[瑠公圳]]自新店山區向臺北盆地流貫,形成一簡捷的交通幹線,使得貨物得以運往[[艋舺]]輸出。於是公館即成為其附近地區與新店山區物資貨流得集散地,清政府為求課稅與管理之便,在此設立辦公廨署,成為公館地名的由來。
+
===高中職校===
 +
:台北市立和平高中
 +
:南華高中
  
==歷史沿革==
+
===國中===
===清朝時期===
+
:台北市立芳和實驗國中
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來自福建省的泉州人沿著新店溪往上游移動,在現今的公館一帶附近開墾定居,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土地與金錢上的買賣。為了方便交易,漢人們在此地興建繳交佃租的館舍——公館,公館的地名由此而來。
+
:民族國中
===日本時期===
+
:螢橋國中
1895年,日本接手臺灣,在臺灣展開多項近代化建設。1907年,總督府為了規劃下水道工程,於[[新店溪]]建立取水口和淨水廠,並設立水廠崗哨保護水源;1921年[[汀州路(萬新鐵路)|新店線鐵路]]正式營運,在公館地區也分別建有公館車站和水源地車站,其中水源地車站曾經是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的主要通勤車站。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在公館[[寶藏巖|寶藏巖]]增設高砲部隊,並興建儲存彈藥的地下碉堡,直到大戰結束。
 
  
===中華民國時期===
+
===小學===
1965年,[[汀州路(萬新鐵路)|汀州路]]取代了鐵路,鐵路路線被廢止,附近設立東南亞戲院,為專播二輪西片的戲院,是當時青年學子談戀愛的愛情聖地,也因鄰近水源市場,成為最密集的庶民美食聚集地。後來大量的人潮,造成公館的交通地位日益提升,附近營業的商店也越來越多,如:書店、唱片行、流行服飾、鐘錶照相行、茶藝館等,因此當時的公館有「小西門町」之稱。1998年,捷運新店線開通,公館捷運站成為整個街區的中心。
+
: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國小
 +
:古亭國小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料與來源==
*[https://www.wikiwand.com/zh-tw/新店線_(台鐵)#/簡介 新店線(台鐵)]
+
:*[https://www.wikiwand.com/zh-tw/新店線_(台鐵)#/簡介 新店線(台鐵)]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mhps2011/gg/history.htm 公館商圈歷史]
 
  
[[Category:臺北市]][[Category:地名]]
+
==相關連結==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