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Xianalot1123/心得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8: 行 8: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400px|thumb|{{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
+
[[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350px|thumb|{{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
 
  身為一個台北人,淡水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到淡水遊玩過數十次,對於大多數的知名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經由這次參加文化街車的洗禮後,我才發現淡水著個小鎮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是我所不了解的,這次的街車依序藉由淡水五虎崗這五座山崙來做講解。講解的阿姨首先提到了淡水有四個國定古蹟,分別是鄞山寺、牛津學堂、紅毛城、滬尾砲台,這也都在之後經過時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講到五虎崗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由河口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分別是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身為一個台北人,淡水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到淡水遊玩過數十次,對於大多數的知名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經由這次參加文化街車的洗禮後,我才發現淡水著個小鎮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是我所不了解的,這次的街車依序藉由淡水五虎崗這五座山崙來做講解。講解的阿姨首先提到了淡水有四個國定古蹟,分別是鄞山寺、牛津學堂、紅毛城、滬尾砲台,這也都在之後經過時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講到五虎崗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由河口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分別是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行 47: 行 47:
  
 
==油車口遺跡團體踏查==
 
==油車口遺跡團體踏查==
[[檔案:組員於忠烈祠內探查.JPG|400px|thumb|{{檔案:組員於忠烈祠內探查.JPG}}]]
 
 
  為了今天的團體踏查特地昨晚就回來淡水,但也在前晚就在擔心天可能會下雨,當天果然下起了毛毛雨,騎車也不方便,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就索性用走得了過去。
 
  為了今天的團體踏查特地昨晚就回來淡水,但也在前晚就在擔心天可能會下雨,當天果然下起了毛毛雨,騎車也不方便,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就索性用走得了過去。
  
行 71: 行 70:
  
 
  之後我與大家在福佑宮前分手,我就去拍自己負責頁面的照片,拍完就回家,結束了充實的一天。
 
  之後我與大家在福佑宮前分手,我就去拍自己負責頁面的照片,拍完就回家,結束了充實的一天。
 +
 +
  
 
=下學期心得=
 
=下學期心得=
==資圖週==
+
==資圖週心得==
[[檔案:資圖周暨宣傳.JPG|400px|thumb|{{檔案:資圖周暨宣傳.JPG}}]]
 
 
  在大學中並非系學會或校友會的幹部,一直沒有實際擺攤的經驗,也是藉由大三這年在維基館實習組實習才獲得如此寶貴的經驗,工作內容當然不只在崗位上顧攤那麼簡單,從活動前計畫的討論、流程上的任務、最終的執行階段,甚至是思考如何搭配工作坊宣傳,每一步驟都有賴於大家的討論,才能進行下一階段,從準備到執行都是大家的心血。
 
  在大學中並非系學會或校友會的幹部,一直沒有實際擺攤的經驗,也是藉由大三這年在維基館實習組實習才獲得如此寶貴的經驗,工作內容當然不只在崗位上顧攤那麼簡單,從活動前計畫的討論、流程上的任務、最終的執行階段,甚至是思考如何搭配工作坊宣傳,每一步驟都有賴於大家的討論,才能進行下一階段,從準備到執行都是大家的心血。
  
  資圖週維基組的的攤位主要就是配合系學會的闖關遊戲以及替自己組內辦的WIKI寫作工作坊做宣傳,所以我們要準備的方向就是設計一個能夠推廣淡水以及淡水維基館的遊戲,以及製作出一份會讓參與者有興趣的禮物,遊戲的風格一就走簡易類型,讓玩家容易上手為主,所以從配對與比大小兩種類型去設計,最終決議採用曾在淡水取景的電影做配對遊戲,以及標示出淡水各景點落成年代的比大小遊戲,並於道具上放有可以連結到該景點於淡水維基館的頁面的QRCode,以落實宣傳的目的,在遊戲這方面的確滿感謝寶棠的,設計出很好的道具,以及學姊利用自己的時間替我們的遊戲道具做後製。
+
  
 
 
  此外就是精美小禮物的部分,這方面我們討論滿久的,花了幾周的時間才確定要送什麼,從書籤、資料夾、環保杯套、年曆卡都是我們有討論到的,中間也反覆的更改,最終選定年曆卡作為參加活動禮,環保杯套作為抽獎與參加工作坊禮,這方面也很感謝詩軒在杯套與年曆卡的設計與訂做流程真的花了很大的心思,還有思潔也有設計書籤,雖然最終決議不用書籤當贈品,但我們把它當作是我們工作坊講義的封面,也算是解救我跟寶棠兩個美感不高的大老。
 
 
 
  由於我的任務大多在工作坊的部分,在準備資圖週道具等著墨較少,所以就想在活動當週彌補多一點,所以我在攤位的時間滿多的,也因此有更多執行活動的經驗,嘗試著跟各種類型的人介紹有關淡水的事物,雖然有很多人只是為了抽系學會的獎品才來這攤位的,但當你遇到真的願意聽你介紹的人時,會有一種終於把自己實習所學到的傳達出去的感覺,那體驗很微妙,而這也是活動當週印象比較深刻是體悟。
 
 
 
==2018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
 
[[檔案:工作坊團拍.JPG|400px|thumb|{{檔案:工作坊團拍.JPG}}]]
 
  舉辦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可說是進入維基館實習組最大的工程,也是我大學生活難能可貴的施辦活動經驗,這個活動就好比一項專案要去規劃與執行,也從上學期末就開始準備,我也從中學到很多。
 
 
 
  在上學期結束前就獲知自己需扮演的角色很吃重,必須擔任主要教學的人,這也是首屆交給實習生來授課,講的好壞會很直觀的反映出這次工作坊的優劣,所以從編寫教材這步就不能馬虎,我也從此時與寶棠密切合作,奠定日後的革命情感哈哈,過去都是學姊教我們什麼,我們就吸收什麼,但換我們要教授時,必須思考來參加者需要的是什麼,以希望更多人來共編為目的,有哪些語法是適合教的,又用哪些方式比較能幫助他們,看似只需要從網站上的語法教學去編寫成講義,其實背後我們有做了很多的討論,而這邊也讓我再次感受到教學者是多麼不容易。
 
 
 
  我們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校園導覽上,還特別利用假日的時間約出來實際演練,藉由這個機會也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的校園,我們也從幾次的演練中更認識彼此,雖然有些玩笑依舊開不得,但會開始嘗試踩對方底線,感情也更加融洽,其中又以拍攝預告片與宣傳片最為歡樂,為了拍預告片跑去星宇家,還吃了她燒的武漢菜;拍攝宣傳片的過程也是笑料百出,當時歡樂的氣氛適度的舒緩我剛分手的心情,所以對於當時的約練有特別的感受。
 
 
 
  相較於資圖周,真的有較多任務在身上的感覺,除了的教學外,能否把宣傳影片剪好也是滿有壓力的,經過上學期剪成果影片後,對於作品的自我要求更高,也因為會對外公開,所以希望影片不能過於陽春,也特地去找了一些較為生動的特效程式與教學,雖然還無法到很專業,但自認為與上一支影片比起來進步許多,縱使宣傳片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至少以當時的我已經盡自己所能去完成了,有學習到就好。
 
 
 
  對於報名情況及活動當天當然覺得有些可惜,即使不多的參與人數的確讓我在教授時壓力減輕不小,卻必須反思我們前置作業是否有很大的檢討空間,但扣出這個,當天雖然遇到了冷氣無法開的突發狀況,整體的表現與流程都比之前演練的情況還要來的好,縱使平常已習慣於各科作業上台報告,這份經驗卻是特別新鮮的。我們也於工作坊結束後做檢討會,提出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如當天遇到使用者帳號遭封鎖的部分我的確事先沒想到過,有了這次經驗也讓我知道日後如有相關活動設想要更加周全,以及整個參與率過低與推廣問題,我們也在會議中想了許多辦法,雖然沒有下次舉辦的機會了,但可以給學弟妹一些方向,而宣傳片的確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雖然剪得很辛苦,聽到要改進時心一陣戳痛,但的確可以思考出更有效益的呈現方式,讓其事半功倍,在工作坊的活動中獲取很多經驗,在檢討會裡得到更多收穫。
 
 
 
  工作坊的結束也代表在組內的實習告了一段落,加入維基館實習組可說是我大學中做出最好的決定,或許平時工作內容比其他組別複雜一點,但我喜歡這種藉由多方面的學習讓自己有成長的感覺,脫離了舒適圈促使自己更有智慧,一同完成一項項任務的我們就像是個專案團隊,讓我這個大學邊緣人也有歸屬的感覺。最後還是要感謝組內的每一位團員,女子軍把有關於美宣的部分打理得很好,對於他們做出的成品深感佩服,偶然間與思潔聊到說美宣組都能做出這些好不容易,她竟然這已經算是很簡單的了,真的讓我非常震驚,也感謝學姊持續盯著我們的進度也給予我們意見,甚至做了很多我們應做的事,特別感謝寶棠,身為維基組組唯二的男生,彼此扶持儘量讓我們在組內不會處於弱勢,我說盡量哈哈,說實在的我們也很爭氣地去擺脫男生就是比較差的既定印象,平時也是公事一同合作,私下一齊嘴砲,總之每個組員對於活動都有不同貢獻,由衷感謝。
 
 
 
==滬里滬外:台灣北海岸石滬文化==
 
  這次在[[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展出的石滬文化展,我們維基館實習組也有幫上一點忙,雖然沒有參與到這份計畫,但我們在展覽前的假日協助策展,老實說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踏進[[海事博物館]],過去曾聽系上老師說過海事博物館前身是[[海事博物館|商船學館]],當時還有航海系跟輪機系,後來廢系後才改成[[海事博物館]],對他的了解差不多就是如此,一直沒找機會一探究竟。當我首次踏進海博館時,即使已經大學,看到那些逼真的模型對我們男生來說還是會有點小興奮,其模型的精緻度不比基隆軍艦內的模型差,只是當天就是在樓下佈展,沒有再往上看船長室等,而當天就是與夥伴一齊合作,也多了份策展的經驗,但當時還沒認真了解展覽的內容。
 
 
 
  那原來這項計畫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行,由我們資圖系的大老林信成老師,與歷史系的李其霖老師、資傳系的賴慧如老師一同帶領,如同這次展覽提到的,台灣的石滬研究大多為澎湖的石滬,北海岸的石滬資料較為欠缺,再進到這個組前我也與大多數人一樣只講得出澎湖的雙心石滬,還記得進到這組的第一次開會時,美聖學姐就有問我們是否知道石滬,記得當時我還怕回答錯很糗就沒說話哈哈,而我們的第一個作業就是抄寫漁業免許上的資料,而那本石滬漁業免許的小冊子也有展出,看到裡面熟悉的內容時,瞬間又覺得自己老了一些。
 
 
 
  在這次的展覽中不乏有許多各地區的空拍圖,多藉由歷史照片的比對去做觀察與研究,並配合文獻的佐證,團隊也實際沿著海岸做田野調查,並訪問當地耆老,並拍攝成紀錄片,當中可以發現有很大的共通點就是海岸逐漸遭受到破壞,無論是為了都會發展的填海造陸,又或是養殖漁業興起,皆造成石滬的迫害與海水汙染,產業的發展與環境的保存該如何取得平衡,還是大家可以一同思考的方向,對此我尚未有明確的想法,但我相信這份計畫即使目的著重於探究文化資產,但其深入的調查與研究成果也已是極具有價值的參考。
 
 
 
  觀賞完這次的石滬文化展除了學習到了更多外,就是對這份研究計畫感到佩服,看了一下這項計畫的內容,每個項目本身都是不簡單的子計畫,包含田調、空拍、訪問耆老、演講與研討會等,成果發表的方式也別有用心,資傳系負責的互動專區與影音專區也讓展覽不單單只有圖文的形式,在影音專區看到資傳系學生拍攝的影片,發現女主角居然是以前同事,滿佩服她一個轉系生居然能馬上搶下女主角的位置,總而言之,不論過去在故宮或是北美館等看過各種大大小小的展覽,但這次的石滬文化展具有與維基組的夥伴一同合作的象徵,讓自己印象滿深刻的。
 
 
 
 
<br>
 
<br>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