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Sophie/淡水詩文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Sophie
於 2019年5月19日 (日) 13:58 由 Sophie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相關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清治時期詩文

宦臺詩文-胡承珙

簡介

胡承珙,字景孟,號墨莊、丹溪,安徽涇縣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776 年 5 月 1 日),卒於道光十二年閏九月十四日 (1832 年 10 月 7 日),得年五十七歲,有室名「菊佳軒」、「求是堂」。根據胡培翬記載,胡氏自幼溫馴謹慎,不煩約束。五歲就 學,聰穎過人,誦讀倍於常兒。十歲能文章,十三歲入學,補博士弟子;十八歲時,歲貢選為廩生,升入國子監肄業,每年供米六斗。 嘉慶六年 (1801),二十六歲時,科考歲試皆聯冠軍,獲選拔為貢生,其年並中式江南鄉試。嘉慶十年 (1805),時年三十,進士第二甲 第八十一名及第。入為翰林院庶吉士,從大學士、侍講繼續課業,三年後散館考試,得授編修。嘉慶十五年 (1810),時年三十五,任廣 東鄉試副考官,嘉慶十九年 (1815),遷為陝西道監察御史,轉給事中。自認居言諫之官,當周知天下利弊以陳奏上,方不負職。故於嘉 慶二十(1815)、二十一年 (1816),呈奏八道奏摺,所奏多獲施行。嘉慶二十三年 (1818) 七月,時年四十三,轉掌刑部;嘉慶二十四 年 (1819),時年四十四,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冬天赴閩,任福建分巡延建邵道。任內編查保甲,設立緝捕章程八條,匪徒歛跡。道光元 年 (1821),時年四十六,因廉能調署臺灣兵備道兼學政加按察使。同年二月二十六日由鹿港登陸臺灣,三月三日調補臺灣兵備道。在臺 期間,曾緝獲洋盜張充等,將之繩法。臺灣素稱難治,胡氏力行清莊弭盜之法,民、番安肅。然因綜理萬機,事無鉅細,必親身為之,遂 積勞成疾。道光三年 (1823),因病乞假歸里。 道光四年十月十二日(1824 年 12 月 2 日)離臺。離去後,彰化、淡水則有械鬥起釁亂事。來臺三年,有詩作《東瀛集》收錄於《求 是堂詩集》。

〈淡水道中〉 犖确疲行役,肩輿得暫眠。 郵程榕記里,番俗黍為年。 鱟柱通溝尾,蠔山出屋顛。 鄉心託飛鳥,已在夕陽邊。

此詩有感出差淡水的路途險峻不平。坐在轎子裏稍作休息的他,眼見所及,途中的 榕樹記載著距離,番俗則以黍熟為一年。河溝裏的馬蹄蟹使水不淤塞,民家門口則 堆滿牡蠣粗殼,讓人舉步維艱。旅居異鄉的他,想託飛鳥傳遞鄉思,卻是夕陽已在山外山。

參考資料

1.〈胡承珙宦臺事蹟及書寫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 2.

相關頁面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資料庫 http://xdcm.nmtl.gov.tw/twp/

黃敬

簡介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