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Rocio/編輯資料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色條|#2F4F4F|#DCDCDC||center|內容=<font size="2">♦[[使用者:Rocio/頁面進度|頁面進度]]♦ ♦[[使用者:Rocio/編輯記事|編輯筆記]]♦ ♦[[使用者:Rocio/測試頁面|測試頁面]]♦ ♦[[淡水訊息|紀錄訊息]]♦ ♦[[使用者:Rocio/編輯資料|編輯資料]]♦ ♦[[使用者:Rocio/老照片故事館|故事館測試]]♦ ♦[[使用者:Rocio/淡江與淡水的故事|淡江與淡水的故事]]♦</font>}}
+
{{色條|#2F4F4F|#DCDCDC||center|內容=<font size="2">♦[[使用者:Rocio/頁面進度|頁面進度]]♦ ♦[[使用者:Rocio/編輯記事|編輯筆記]]♦ ♦[[使用者:Rocio/測試頁面|測試頁面]]♦ ♦[[使用者:Rocio/活動訊息|紀錄訊息]]♦ ♦[[使用者:Rocio/編輯資料|編輯資料]]♦</font>}}
 
+
{{色條|#DCDCDC|#FFFFFF||center|內容=[[ThisSite:網站日誌|網站日誌]] [[特殊:統計信息|統計資訊]] [[特殊:用戶列表|使用者列表]] [[特殊:版本信息|版本資訊]] [[特殊:所有信息|系統介面]] / [https://doc.wikimedia.org/mediawiki-core/master/php/html/SpecialUpload_8php_source.html MediaWiki  master] [[特殊:地圖編輯器|地圖編輯器]]}}
*內容
 
:*首頁改版?
 
:*使用說明頁面、導覽條 (ING~)
 
:*主題內容加強計畫:特定照片補完、古蹟系列、飲食系列、寺廟系列...(?)
 
:*淡水相關網路(站)資源蒐集(ING)
 
:*新聞不好寫...那活動總是有得寫吧?(1019參加完導覽後忽然想到的...)(TEST)
 
:*古蹟/歷史建物模板(?)
 
:*年代列表的頁面?(還是模板?)
 
*介面
 
:*進階編輯器、上傳圖檔頁面
 
 
 
==淡水各里地名地望==
 
{| border="1"
 
|-
 
!清代地名||里內古地望||地區名||里名
 
|-
 
|rowspan="10"|昔日滬尾莊||砲臺埔、紅毛城||rowspan="10"|頂街||[[文化里]]
 
|-
 
|龍目井、烽火||[[新生里]]
 
|-
 
|公館口、新店、福興||[[民安里]]
 
|-
 
|元吉、協興||[[協元里]]
 
|-
 
|九崁、永台、三層厝||[[永吉里]]
 
|-
 
|米市、新厝、竹篙厝||[[清文里]]
 
|-
 
|布埔頭、後街子、莊子內||[[長庚里]]
 
|-
 
|東興、草厝尾、暗街子、坎仔腳||[[草東里]]
 
|-
 
|豬牡||[[中興里]]
 
|-
 
|莊子內、竿蓁林、鼻仔頭||[[鄧公里]]
 
|-
 
|rowspan="2"|竿蓁林莊||內竿蓁林、外竿蓁林||rowspan="2"|紅樹林||[[竿蓁里]]
 
|-
 
|高厝坑、竹圍子、外北勢||[[八勢里]]
 
|-
 
|rowspan="3"|小八里坌莊||rowspan="3"|關渡埔頂、土地公鼻、樹梅坑、內小八里坌子||rowspan="3"|竹圍仔||[[竹圍里]]
 
|-
 
|[[民生里]]
 
|-
 
|[[福德里]]
 
|-
 
|油車口莊||油車口、中崙子||rowspan="2"|淡海||[[油車里]]
 
|-
 
|沙崙仔莊||沙崙子、大莊埔、港仔平||[[沙崙里]]
 
|-
 
|rowspan="2"|水碓仔莊||水碉子、鬼子坑、爛尾埔||rowspan="2"|北淡水||[[水碓里]]
 
|-
 
|米粉寮、豬哥崎、賣菜崎||[[新興里]]
 
|-
 
|北投仔莊||北投子、蕃社||rowspan="14"|山頂||[[北投里]]
 
|-
 
|水梘頭莊||水梘頭、社厝坑、瓦?坑、山子邊、鄒厝崙、南勢埔、白石腳、山子頂、大溪、楓樹湖、百六窯、破布子腳||[[水源里]]
 
|-
 
|古嗄嘮別範圍||樹林口、水梘頭、興福寮、三空泉、小坪頂、糞箕湖、樟栳寮坪、白石腳、埔子頂||[[樹興里]]<br>[[坪頂里]]
 
|-
 
|中田寮莊||泉州厝、大埤頭、竹圍子、桂花樹、後寮、演戲埔腳、口湖子、破瓦厝子、水尾子、大竹圍||[[忠寮里]]
 
|-
 
|林仔莊||林子、官田、賣菜崎||[[崁頂里]]
 
|-
 
|rowspan="2"|圭柔山莊||下圭柔山、羊稠仔||[[義山里]]
 
|-
 
|頂圭柔山、相公山、椿子林、中洲子、後境子、三塊厝、水汴頭、番子厝||[[忠山里]]
 
|-
 
|林仔莊||林子街、埤島頂、下埤島||[[埤島里]]
 
|-
 
|蕃薯寮||水碉、小坑子頭、安子內、雲廣坑頭南平||[[蕃薯里]]
 
|-
 
|興化店||車路腳、頂田寮、下田寮、牛埔子、大牛稠、店子後、前洲子||[[興仁里]]
 
|-
 
|灰窯仔莊||田心子、番子田、石頭埔、新埔子、公埔子、八里堆、後洲子||[[賢孝里]]
 
|-
 
|大屯仔莊||番社前、桂竹圍、六塊厝、溪口||[[屯山里]]
 
|-
 
|草埔尾莊||小中寮、崙頂、北勢子、三角埔子||[[中和里]]
 
|}
 
 
 
==古蹟列表==
 
*第14條 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
 
*準備[[古蹟]]頁面~
 
*[[淡水文化資產]]頁面?
 
{| border="1"
 
|-
 
|rowspan="7"|淡水文化資產
 
|-
 
|width="10%" rowspan="2"|古蹟||width="10%"|國定古蹟||[[鄞山寺]]、[[理學堂大書院]]、[[滬尾礮台]]、[[紅毛城]]
 
|-
 
|直轄市定古蹟||[[于右任墓]][[臺銀日式宿舍]]、[[重建街14號街屋]]、[[重建街16號街屋]]、[[淡水日商中野宅]]、[[滬尾小學校禮堂]]、[[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滬尾水道]]、[[公司田溪橋遺蹟]]、[[關渡媽祖石]]、[[水上機場]]、[[氣候觀測所]]、[[海關碼頭]]、[[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外僑墓園]]、[[淡水禮拜堂]]、[[滬尾偕醫館]]、[[滬尾湖南勇古墓]]、[[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福佑宮]]、[[馬偕墓]]、[[龍山寺]]
 
|-
 
|歷史建築||colspan="2"|[[基隆港務局淡水宿舍]][[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淡水木下靜涯舊居]]、[[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傳統藝術||colspan="2"|[[傳統彩繪]][[莊武男]])、[[北管音樂]]([[淡水南北軒]])
 
|-
 
|民俗及有關文物||colspan="2"|[[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輪祀]]
 
|-
 
|古物||colspan="2"|[[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
 
|}
 
 
 
==淡水河==
 
<poem>
 
河流記憶
 
淡水
 
淡水位於淡水河下游河口之北,舊稱滬尾;按臺語撈魚作扈魚,滬尾就是指淡水河尾端設有石滬之處。昔為凱達格蘭平埔族 Chinar 社所在地。
 
明天啟 6 年(公元 1626 年)西班牙人入據淡水,崇禎 2 年( 1629 )建立聖多明哥城(今稱紅毛城)。崇禎 15 年( 1642 )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逐出淡水。永曆 15 年( 1661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
 
從淡水港眺望觀音山(照片來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起初淡水並非港口,只是淡水河北岸之村莊,清道光年間( 1821-1850 )八里坌已淤淺,商船改泊滬尾。咸豐 10 年( 1860 )簽訂北京條約後,正式開闢滬尾港為對外通商口,同治 2 年( 1863 )始設海關。日治初期指定滬尾為特別輸入港,光緒 23 年( 1897 )滬尾港占全臺對外貿易總額之 62.8 %,乃當時臺灣最大港口。光緒 25 年日人興建基隆港, 34 年建高雄港,致滬尾港吞吐減少而沒落。
 
民國 9 年實施地方自治制,鑑於滬尾之臺音與神戶之讀音易混淆而將滬尾改以所瀕淡水河為名。
 
 
 
新莊
 
新莊位於臺北盆地西緣,瀕大漢溪,昔為平埔族武勞灣社所在地,清康熙 36 年( 1697 )初見漢人行跡。雍正 5 年( 1727 )貢生楊道弘拓墾於此,同 10 年新設村莊,故命名為新庄,復因雍正至嘉慶年間,地當淡水河帆船航線中段,又稱中港街。
 
乾隆中葉,沿淡水河形成長條狀港街,同 32 年,清廷將八里巡檢司移至新莊,於是新莊成為淡北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從乾隆中葉至嘉慶末葉,巨船輻湊,商賈雲集,商況之盛,冠於臺北;當時臺北平原所產稻米皆由新莊出口至福建。
 
嘉慶以降,新莊因大漢溪河床淤淺,港務轉移下游艋舺,水運功能消退;同 14 年( 1809 ),移新莊縣丞於艋舺;光緒 27 年( 1901 ,明治 34 ),龜崙鐵路改道板橋、山腳、鶯歌至桃園,陸運交通優勢頓失,新莊從此失色。
 
 
 
萬華
 
萬華位居新店溪與大漢溪交會處,是臺北市的發祥地,舊名艋舺,亦作蟒甲,係平埔族語之音譯,意指獨木舟及獨木舟聚集之處;漢人入墾之初,先住民以獨木舟載運甘藷、苦茗等物與漢人交易,遂得艋舺之名。換句話說,萬華起初是一個番薯市場,以番薯發跡,入墾之漢人則是來自泉州府晉江、南安、惠安等三縣之「三邑人」。
 
乾隆初年,漢人入墾臺北盆地者漸多,艋舺因瀕河有舟楫之便而成為臺北盆地的貨物集散中心,並開始與大陸沿海閩浙諸埠直接貿易。
 
乾隆 5 年( 1740 ),「三邑人」共同捐款興建的「龍山寺」落成,成為當地移民的信仰中心,兼具同鄉會會館功能;同 11 年,「媽祖宮」建成;同 55 年,興建「清水岩祖師廟」;此後居民以各廟宇為中心,團結鄉親,互助會商,陸續建立不少社會福利機構如義倉、義學「明善堂」、艋舺書院、淡水育嬰堂、助葬「同仁堂」、乞丐之家「愛愛寮」等等。
 
迄咸豐 3 年( 1853 )之前,水上商船來往,陸地人煙稠密,當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是最風光時期;之後,淡水河岸開始淤積,商業機能大受影響,市景每下愈況,逐漸被新興的大稻埕取代。
 
民國二十年淡水河大稻埕河岸(照片來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大稻埕
 
大稻埕位居臺北市沿淡水河一帶,約當忠孝西路以北,民權西路以南;本是原住民平埔族「奇母卒社」居住地,後來移墾的漢人曾公設一處曝曬稻穀之大埕於今之永樂戲院後至建昌街派出所之間,供收穫時期曬穀之用,而平常則為農產品交易之場所,乃有大稻埕之名稱。
 
清咸豐元年( 1851 ),同安人林藍田由基隆來到現今迪化街一段之地,建築店舖三幢,店號「林順益」,從事與大陸之貿易,是大稻埕開設店舖之肇始。咸豐 6 年,由街民共同捐款興建霞海城隍廟於南街;同治 5 年,林佑藻等發起募款興建媽祖廟慈聖宮於中街與南街之交;以此二廟宇為中心,帶動大稻埕市街的繁榮與發展。
 
咸豐年間,大稻埕商賈雲集,舟車輻湊,當地「金同順」與艋舺泉郊「金晉順」、北郊「金萬順」三郊合併稱「金泉順」,公推林佑藻為三郊總長並設會館於大稻埕,促進當地之開發建設。咸豐 10 年( 1860 )之後,臺灣北部以大稻埕為中心,經營洋行,建立倉庫。光緒 2 年( 1876 )大稻埕有華人茶行 33 家,光緒 21 年增加至 131 家,現今貴德街的洋樓街茶商、茶館林立。清末至民初大稻埕茶業鼎盛時期,茶葉外銷額占淡水港貿易總額的 90 ﹪。日治之前,大陸來臺貨物多走淡水河至大稻埕起卸。
 
 
 
大溪
 
大溪昔初名「大姑陷」,係霄裡社平埔族語 Takohan 之音譯,至同治初葉,月眉李騰芳中舉,李金興出仕,以原名不雅改稱「大科崁」,民國 9 年改作「大溪」。
 
大溪地方昔為泰雅族與凱達格蘭平埔族人分布地。雍正年間有詔安縣呂祥墜入墾。乾隆元年( 1736 )起閩、客人士陸續來墾。同 53 年( 1788 )有漳籍謝秀川、賴基郎合資開墾田心仔、月眉一帶。
 
嘉慶 23 年( 1818 ),漳籍林本源家族從新莊沿大漢溪大舉遷移至大溪,大興水利,開路設寨,吸引大批移民湧入。光緒 12 年( 1886 )清廷在此設撫墾局。光緒年間,因樟腦、茶葉、山產之輸出鼎盛,英人、西班牙人競設洋行於此。
 
同治、光緒年間,海洋大船所載大陸各省及外國貨物抵新莊或萬華,改泊溪船上溯至大溪,再以陸運輸送至內地,是臺灣北部最長的內河航線;當時桃、竹、苗境內各項物產也匯集大溪輸出。
 
民國 14 年,因大漢溪河床淤塞嚴重,河運停止;民國 18 年,日人興築鐵路不經大溪,陸運交通不若其他鐵路沿線市鎮便利,從此大溪漸漸沒落。
 
</poem>
 
 
 
==地圖==
 
與淡水或北台灣相關,有繪製到淡水的部份的...
 
*1935年 金子常光繪 「台灣鳥瞰圖」
 
*1931年 見元了繪 「台灣俯瞰圖」
 
*1933年 一晴繪 「台灣產業地圖」
 
*1935年 吉田初三郎繪 「台灣全島鳥瞰
 
 
 
==文獻資料==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3893 《台灣紀事》(清)吳子光 撰]:在《[[謎樣台灣:淡水]]》中,謝德錫老師提到《滬尾紅毛樓記》。作者提到紅毛城無人上去管,裡面陰森森好像有通道...。
 
 
 
==淡水的城堡遺址==
 
*紅毛城
 
*領事官邸
 
*紅毛城南門
 
*北門鎖鑰砲台
 
*淡水燈塔、白砲台遺址
 
*石滬角先民遺址
 
*望高樓原址
 
*法軍登路點
 
*城岸遺址
 
 
 
==淡水名人票選名單==
 
#[[馬地涅]]:(西班牙人,於1626-1628年隨著西班牙軍隊來到基隆和淡水傳教。)
 
#[[安東尼‧范‧迪門]]:(荷蘭人,於1642年派兵趕走西班牙人,於聖多明哥城的舊址上構築磚石城寨,並名為安東尼堡(Fort Antonio,今紅毛城)。)
 
#[[史溫侯]]:(英國駐臺的首任領事,[[1861年]]七月時第四度訪台,在台灣府(台南)設英國領事館,十二月時將領事館遷往[[淡水]],向清廷租借[[紅毛城]]為領事館。)
 
#[[約翰‧陶德]]:(英國的蘇格蘭商人,1865年由中國福建引進安溪茶在台北丘陵地試種,成效良好,並在淡水設立寶順洋行,為駐淡水代理人。)
 
#[[翟里斯]]:(是漢學家,也是前英國駐華外交官,1885至1891期間擔任英國在淡水的領事。)
 
#[[喬治‧萊斯里‧馬偕]]:(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為醫師與長老教會牧師,於19世紀末期至台灣傳教與行醫,[[1872年]]3月9日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德馬太醫生一起到達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開始傳教,學習臺灣話。)
 
#[[孫開華]]:(清末湖南慈利人,於基隆與滬尾建造礮臺(今[[滬尾礮臺]]前身),可惜礮臺未完成即為法軍所毀。清法戰爭時,領導滬尾軍民手刃法軍持旗兵,奪走法軍軍旗,法軍傷亡達三百多人,迫使法軍撤退,稱之為「[[西仔反]]」。)
 
#[[劉銘傳]]:(清末安徽合肥人,在臺澎的河口建造十座礮臺以利防禦,其中,淡水即占了兩座。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
 
#[[多田榮吉]]:(日本人,於1930-1933年擔任[[淡水街長]](相當於淡水鎮長),卸任後住進他於街長任內開始蓋的日式房舍。)
 
#[[木下靜涯]]:(日本人,於[[1923年]]落藉淡水,木下把淡水視為南畫意境中的桃花源,作品多取材[[觀音山]],留下了許多水墨傑作。)
 
#[[杜聰明]]:(臺灣人,[[1893年]](光緒19),出生於[[滬尾]](淡水)北新庄,為臺灣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殊榮的第一人。)
 
#[[李登輝]]:(臺灣人,[[1923年]]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因為其父李金龍任職警察輪調之故,曾在淡水公學校與淡水中學就讀過。)
 
#[[王昶雄]]:(臺灣人,生於[[1915年]](大正4),本名王榮生,[[淡水]][[重建街]]人,曾就讀過[[淡水公學校]],為作家與詞曲創作家。)
 
 
 
#[[李雙澤]]:(有「中國鮑比迪倫」之稱的青年作曲家,[[1968年]],李雙澤考進[[淡江文理學院]](後改制成[[淡江大學]]),選修喜愛的席德進水彩課,奠定日後深耕藝文的基礎。)
 
#[[李炳輝]]:(臺灣盲人歌手,[[1975年]]他結識了也在[[淡水]]走唱的盲人金門王,兩人在惺惺相惜之下,一拍即合,且開始了兩人搭檔與合作。)
 
#[[周杰倫]]:(臺灣人,[[1979年]]出生於林口,高中就讀於[[淡江高級中學]]。)
 
#[[張雨生]]:(臺灣人,在[[1966年]]6月7日出生於澎湖眷村,[[1997年]]於淡水發生車禍,病逝於[[淡水馬偕醫院]]。)
 
#[[陳澄波]]:(臺灣人,[[1895年]]2月2日出生於嘉義,1934-36年間,他的《淡水》及《淡水夕照》畫作均刷新台灣畫家拍賣記錄,[[2015年]]2月2日,Google將台灣版首頁的商標改成其畫作《淡水夕照》,以紀念其120歲誕辰,成為第一位登上GOOGLE首頁的臺灣人。)
 
 
 
==地名歌==
 
<poem>
 
【淡 水】十七世紀西班牙 TAMCHUI 省
 
 
 
【地名歌】
 
 
 
福爾摩沙人人愛,一六二四荷蘭來,
 
西班牙人慢兩拍,一六二六佔北台。
 
 
 
聖多明哥淡水城,西北臺灣第一門,
 
行政劃分三行省,西班牙舞吉他聲。
 
 
 
安平荷蘭忙貿易,西班牙人要偷襲,
 
戰艦開航颱風起,西人征荷終失利。
 
 
 
荷蘭建城又備戰,一六四二決反擊,
 
七艘戰艦往北去,六百戰士展奇襲,
 
西班牙人無援軍,孤立作戰豎白旗,
 
西荷之役成定局,部落稅收VOC。
 
 
 
1. VOC就是十七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標誌,凡公司出資購置的船隻、大砲砲管、帳冊、訂單、書籍,甚至聖經上,都有VOC標記,表示這些物件的財產,都屬於「公司」所有。 2. 張耀錡,《臺灣平埔族社名研究》,(台北:天南出版社,2003.5.),頁66。
 
</poem>
 
==老宅和廟宇==
 
*[http://kaggilach.blogspot.tw/search/label/%E6%B7%A1%E6%B0%B4 認識三芝]
 
 
 
==淡水港務支部==
 
*[[淡水港務支部]]
 
*[[淡水海港檢疫所]]
 
*[[基隆港務局淡水支局]]
 
*[[基隆港務局淡水辦事處]]
 
 
 
:*[http://hsiaopei.pixnet.net/blog/post/41100847-從鼠疫到檢疫制度 從鼠疫到檢疫制度]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8/5b/30.html 淡水港務支部]
 
:*[http://www.darc.ntu.edu.tw/retrieve/9689/pic_NTUMMK_00076.jpg 淡水港務支部](台大醫學院圖書館分館館藏)
 
 
 
==淡水的英文介紹?==
 
*[http://sixstar.moc.gov.tw/eng-2011/caseStudyAction.do?method=doDetail&&engId=27 Success of Nonviolent Resistance – Rescue and Rejuvenation of Chongjian Street in Tamsui]
 
 
 
==寶順洋行、陶德、李春生==
 
*[http://www.laijohn.com/book6/591.htm 史話591 馬偕的至交德約翰]
 
*[http://www.laijohn.com/book6/590.htm 史話590 德約翰和台灣茶葉]
 
有兩個洋人──郇和(Robert Swinhoe)及德約翰(John Dodd)──在台灣茶業史上享有盛名,前者被稱為「發見者」(Discoverer)而後者是「促進者」(Promoter)。本身為德約翰之買辦而對台茶產銷之發展有極大貢獻者就是李春生。
 
 
 
*[http://www.laijohn.com/book6/589.htm 史話589 李春生自述前半生]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道光17年12月17日,據墓誌銘,見《教會史話》593)生於廈門,父李德聲,母林有,是其四男;1924年9月7日歿於台北大稻埕,享壽88歲。1851年春生隨父由倫敦宣道會宣教師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在廈門領洗;是從廈門移居台灣最早期信徒之一。其事蹟已有專論專書所介紹。
 
 
 
1895年,台灣改隸日本。同年8月8日,台北保良總局成立,劉廷玉、葉為圭分任正、副主理,春生為會辦,是年12月1日,春生撰「謹述生平事實」(見於《台灣史料稿本》),自述其前半生涯。以下引錄該文,略加案語。
 
 
 
「謹述生平事實。鄙人原隸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廈門民籍,現年59歲,自幼奉耶穌教,年15學商業,並習英國語文。19歲(1855年)渡海經商,北至上海,南至香港,東至台灣,舉凡寧波、福州、潮州、打狗(高雄)、台南等處,生平俱經躬親歷過。年21歲(1857年),在廈門受英商和記行監理辦房,兼為南北洋貨暨茶葉商會。迨30歲(1866年),復受英商寶順行(Dodd & Co.,德約翰John Dodd主持)重監,東渡在台北辦理該行出入口洋貨等項商務,及該行倒盆(德約翰於1890年3月離台返國)後,續受英商和記行厚盟,督辦茶庄及洋貨生理,始終駐在台灣,凡29年,一向皆為商務事業,自念斗筲庸碌,雖頻從官場應酬,要因幫理地方公事,不得不納穀捐官,與仕大夫遊,所以得有從五品藍翎者,非敢謂有功蒙獎,藉頂戴以榮身,今者得舉保良總局會辦,誠為地方供職,分所當為者,惶悚從公,尚慮隕越也。明治28年(1895年)12月1日,李春生序。」
 
 
 
李春生擔任洋行之買辦,負責料理商貨之輸出入,而租行賃棧、購地起館、計劃產銷,往往和當地利益相左。同治7年(1868年)寶順行在艋舺租屋引起糾紛(參見《教會史話》247),就是其一例。
 
 
 
李春生是清季北部台灣的富紳。1878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築造台北城(1882年竣工),他和林維源捐巨資並分任督造。1887年巡撫劉銘傳築基隆、新竹間鐵道,春生投巨資、參與督工,迨至1891年鐵道竣工,以協築有功而獲敘五品同知賞戴藍翎。他捐資或投資幫理地方公事之例尚有:1887年劉銘傳募商股修復毀於中法戰爭的八堵煤礦,率先捐輸;同年奉命主持大稻埕港岸堤防之修築;1889年與林維源成立建昌公司,合築建昌、千秋二街西式店鋪(就是今貴德街)或1890年籌設蠶桑局(林維源任總弁,春生副之)等等。
 
 
 
設立保良局,是李春生領銜,台北地區各堡紳商代表連署,於1895年7月向台北縣知事申請,經總督府同意後,8月成立者,翌年2月即因辦理保良局及協助維護台北城內治安有功,獲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6月台北保良總局關閉。
 
 
 
*[http://blog.sina.com.tw/cott6216/article.php?pbgid=156600&entryid=656947 台灣烏龍茶之父-陶德]
 
*[http://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525/1.html 陶德、李春生與臺茶大時代]
 
*[http://www.wunan.com.tw/bookdetail.asp?no=8929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BOOK)
 
 
 
==文學淡水==
 
*[http://nccui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453 書寫空間─以「淡水」為主要觀察場域 (參考文獻)]
 
 
 
==重見‧觀音山-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guanyinshan 重見.觀音山]
 
*[http://blog.xuite.net/scppaul/blog/54175122-%E9%87%8D%E8%A6%8B%E2%80%A7%E8%A7%80%E9%9F%B3%E5%B1%B1%EF%BC%88%E4%B8%80%EF%BC%89%E5%AA%BD%E7%A5%96%E8%A6%8B%E8%A7%80%E9%9F%B3 重見‧觀音山(一)媽祖見觀音]
 
*[http://blog.xuite.net/scppaul/blog/54242967-%E9%87%8D%E8%A6%8B%E2%80%A7%E8%A7%80%E9%9F%B3%E5%B1%B1%EF%BC%88%E4%BA%8C%EF%BC%89%E9%A6%AC%E5%81%95%E8%B6%B3%E5%B1%A5 重見‧觀音山(二)馬偕足履]
 
*[http://blog.xuite.net/scppaul/blog/54354132-%E9%87%8D%E8%A6%8B%E2%80%A7%E8%A7%80%E9%9F%B3%E5%B1%B1%EF%BC%88%E4%B8%89%EF%BC%89%E8%A1%97%E5%B8%82%E5%BB%9F%E5%AE%87%EF%BC%8F%E6%8B%BE%E6%A3%B2%E6%BC%94%E5%8A%87 重見‧觀音山(三)街市廟宇/拾棲演劇]
 
*[http://blog.xuite.net/scppaul/blog/54512155-%E9%87%8D%E8%A6%8B%E2%80%A7%E8%A7%80%E9%9F%B3%E5%B1%B1%EF%BC%88%E5%9B%9B%EF%BC%89%E7%B7%A3%E8%B5%B7%E8%88%87%E6%9C%9F%E7%9B%BC 重見‧觀音山(四)緣起與期盼]
 
*[http://missstarfa.pixnet.net/blog/post/88091173-%E3%80%8C%E9%87%8D%E8%A6%8B%E8%A7%80%E9%9F%B3%E5%B1%B1%E3%80%8D%E8%A1%8C%E5%8B%95%E8%A3%9D%E7%BD%AE 「重見觀音山」行動裝置]
 
*[http://guanyinshan.blogspot.tw/ 【重見觀音山】水岸山城系列活動]
 
*[https://tw.news.yahoo.com/淡水媽祖廟重見觀音山-134610471.html 2012-3-30 淡水媽祖廟重見觀音山]【Yahoo奇摩新聞】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75898 重見。觀音山]
 
*[http://y1c2.blogspot.tw/2011/10/2011-11-12.html 2011-11-12重見‧觀音山-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Blogger】
 
 
 
==淡江故事尋景==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3 尋訪隱身淡江校園裡的過往歷史◎專題企劃/彭慧珊、陳泊村  攝影/馮文星、邱湘媛]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10 專題報導/老樹刺格仔]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4 瀛苑 噴水池 先覺亭]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5 牧羊橋]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6 籃球場石階]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7 克難坡]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2208 宮燈教室 杜鵑 薔薇]
 
  除了這些...淡江還有哪些老建築、老東西、老景點呢~?
 
 
 
==淡水。茶==
 
*[http://b04tcu.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1.html 《淡水暮色》老人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26000594-260107 2013-11-26 淡水茶室沒落 老味道不見了]【中時電子報】
 
*[http://www.xn--detrkl13b9sbv53j.org/2009/07/blog-post_09.html 林清玄的賣茶老婦]
 
 
 
==全國古蹟日==
 
*[http://202.153.189.60/ntoch/template/itinerary.aspx 2012全國古蹟日]
 
 
 
==淡水老街==
 
*[http://163.20.92.130:10080/3/memory/street2.htm 「老街、老店、新希望」]【淡水文化基金會】
 
  
 
==淡水相關Apps==
 
==淡水相關Apps==
行 289: 行 16:
 
:*感覺除了商家專屬App,大部分都是淡水景點介紹的App...。(2014/07/29)
 
:*感覺除了商家專屬App,大部分都是淡水景點介紹的App...。(2014/07/29)
  
==[[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
+
==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
 
*之前要去聽街頭講座的時候,跟著老闆還有文星老師,爬上了一條我常常「經過」的坡,據老闆說上面視野很好。結果上去發現是個施工中斷正在打訴訟的「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0724看淡水鎮志的文化志,看到「紀念性建築」發現第一個就是首任淡水鎮長日式官舍,但記得那時候看到的...其實保護也只不過是蓋了帆布...,基本上持續毀壞中吧?!(新聞居然只有自由時報有報導...)
 
*之前要去聽街頭講座的時候,跟著老闆還有文星老師,爬上了一條我常常「經過」的坡,據老闆說上面視野很好。結果上去發現是個施工中斷正在打訴訟的「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0724看淡水鎮志的文化志,看到「紀念性建築」發現第一個就是首任淡水鎮長日式官舍,但記得那時候看到的...其實保護也只不過是蓋了帆布...,基本上持續毀壞中吧?!(新聞居然只有自由時報有報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30349/print 2013-11-14 〈台北都會〉老建物修一半 包商興訟 全部停擺]【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30349/print 2013-11-14 〈台北都會〉老建物修一半 包商興訟 全部停擺]【自由時報】
行 515: 行 242: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pre>
 
</pre>
 +
 +
==[[淡水蔡家村]](已建立)==
  
 
==淡水祈福保生宮==
 
==淡水祈福保生宮==
行 539: 行 268:
 
*[http://mail.ssps.ntpc.edu.tw/~hakka/05-2/web94/c28093245/g2.htm 土地公鼻-發現竹圍仔角落]
 
*[http://mail.ssps.ntpc.edu.tw/~hakka/05-2/web94/c28093245/g2.htm 土地公鼻-發現竹圍仔角落]
 
*[http://blog.yam.com/atrw/article/1033279 淡水河口歲月風華]
 
*[http://blog.yam.com/atrw/article/1033279 淡水河口歲月風華]
 +
 +
==[[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已建立)==
  
 
==七條通==
 
==七條通==
行 658: 行 389:
 
==「滬尾」地名考==
 
==「滬尾」地名考==
 
  淡水鎮舊市區早期稱作「滬尾街」,「滬尾」之名稱比滬尾街更早,最晚在286年前(康熙四十八年)已經有使用「滬尾」作為地名,而關於「滬尾」之名的由來說法眾多。
 
  淡水鎮舊市區早期稱作「滬尾街」,「滬尾」之名稱比滬尾街更早,最晚在286年前(康熙四十八年)已經有使用「滬尾」作為地名,而關於「滬尾」之名的由來說法眾多。
  Herman Chou 有此一說,讓我們來"細說淡水:
 
  淡水古名滬尾,滬尾之由來眾說紛紜.曾經請教一淡水耆老為何稱滬尾?他的說法令我折服:他說淡水之名與石滬無關,起因台灣 冬季東北季風期間挾帶大量雨水,基隆宜蘭首當其衝,幸好有高聳的大屯山阻擋,雨水吹到淡水已經是尾端,滬尾雨尾台語音皆為(Ho Bue)還說 你不覺得冬季淡水往基隆方向飄 雨不斷,淡往台北則無?古人得智慧讓我們也敬佩,以上為鄉野傳說,是否屬實無可考究,願各位提出見解與指教 (20140819)
 
  
 
==淡水砲臺系列==
 
==淡水砲臺系列==
行 728: 行 457:
 
:*[http://www.wibibi.com/c.php?cid=7 CSS]
 
:*[http://www.wibibi.com/c.php?cid=7 CSS]
 
:*TimeLine:[http://www.mediawiki.org/wiki/Extension:TimelineTable TimelineTable](穩定版)、[http://www.mediawiki.org/wiki/Extension:ChapTimeline ChapTimeline](Beta版)。
 
:*TimeLine:[http://www.mediawiki.org/wiki/Extension:TimelineTable TimelineTable](穩定版)、[http://www.mediawiki.org/wiki/Extension:ChapTimeline ChapTimeline](Beta版)。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嵌入包含 Wikipedia:嵌入包含] 這是關於引用、嵌入模板或頁面的說明。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xtended_image_syntax Wikipedia:Extended image syntax] (各種嵌入圖片、聲音、影片的預設參數說明)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Picture_tutorial Wikipedia:Picture tutorial] (圖片嵌入頁面,不同的設定方式...)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mplate:Wide_image Template:Wide image] (跟之前在中文維基百科發現的長圖片的很像,但是英文上的各種說明設定感覺比較清楚...)
 
:*[http://www.1keydata.com/css-tutorial/tw/ CSS相關語法]
 
:*[http://www.w3schools.com/tags/tag_div.asp W3C School]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