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黃翊庭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89: 行 89:
 
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前往淡水與當地居民進行硫磺與鹿皮貿易,亦有紀錄指該年荷蘭已開始派船之在淡水河巡弋。在隔年8月攻下雞籠之後,荷蘭人開始計劃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建城砦,以維持該地之硫磺貿易。他們以聖多明哥城之原有基礎加以改良,並立即開挖新地基。他們並要求附近原住民部落支援,同時從外地將1500多包的石灰運至淡水,任聘漢人泥水匠。1643年5月7日,第一塊石頭正式奠基,並開始築城[7]:30。然而,由於工程不順使得工期延宕,至1644年12月底僅蓋到8英尺高,而次年年底更因為淡水下大雨導致工期再度延宕,直至1646年方全數完工。
 
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前往淡水與當地居民進行硫磺與鹿皮貿易,亦有紀錄指該年荷蘭已開始派船之在淡水河巡弋。在隔年8月攻下雞籠之後,荷蘭人開始計劃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建城砦,以維持該地之硫磺貿易。他們以聖多明哥城之原有基礎加以改良,並立即開挖新地基。他們並要求附近原住民部落支援,同時從外地將1500多包的石灰運至淡水,任聘漢人泥水匠。1643年5月7日,第一塊石頭正式奠基,並開始築城[7]:30。然而,由於工程不順使得工期延宕,至1644年12月底僅蓋到8英尺高,而次年年底更因為淡水下大雨導致工期再度延宕,直至1646年方全數完工。
 
荷蘭人將此城命名為安東尼堡,以紀念時任荷屬東印度總督安東尼·范·迪門。當時的安東尼堡在方形的城砦上頭,建有一座木造尖型屋頂,城下前方則插著荷蘭國旗。由於當時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所以安東尼堡也被稱作紅毛城。
 
荷蘭人將此城命名為安東尼堡,以紀念時任荷屬東印度總督安東尼·范·迪門。當時的安東尼堡在方形的城砦上頭,建有一座木造尖型屋頂,城下前方則插著荷蘭國旗。由於當時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所以安東尼堡也被稱作紅毛城。
===鄭氏時期===
+
===鄭氏時期====
 
到了1668年,荷軍方自臺灣全數撤退,並在撤軍的同時破壞城砦,燒毀一些無法帶走的物品。1683年,由於清軍欲派兵攻打雞籠與淡水,鄭氏才派何祐進駐淡水地區,並稍加將紅毛城略微修葺。同年7月,鄭軍於澎湖海戰失利,何祐遂私下向清廷表示願獻出雞籠與淡水二地,而鄭氏則在9月5日向清朝正式投降。
 
到了1668年,荷軍方自臺灣全數撤退,並在撤軍的同時破壞城砦,燒毀一些無法帶走的物品。1683年,由於清軍欲派兵攻打雞籠與淡水,鄭氏才派何祐進駐淡水地區,並稍加將紅毛城略微修葺。同年7月,鄭軍於澎湖海戰失利,何祐遂私下向清廷表示願獻出雞籠與淡水二地,而鄭氏則在9月5日向清朝正式投降。
 
 
===清治時期===
 
===清治時期===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入侵淡水地區,並砲擊紅毛城,然而該城卻絲毫無損。日後,由於淡水港貿易量激增,英國人便在1891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空地增建兩層式紅磚洋樓,以作為領事官邸。而紅毛城的「戍台夕陽」景色,則是自乾隆年間以降先後被列為「淡水廳四景」、「淡北八景」、「全淡八景」之一。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入侵淡水地區,並砲擊紅毛城,然而該城卻絲毫無損。日後,由於淡水港貿易量激增,英國人便在1891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空地增建兩層式紅磚洋樓,以作為領事官邸。而紅毛城的「戍台夕陽」景色,則是自乾隆年間以降先後被列為「淡水廳四景」、「淡北八景」、「全淡八景」之一。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