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仙洞巖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8: 行 48:
 
:原本在仙洞附近有些從事沿岸漁業的民眾,後來因為日本時期推動基隆築港工程,並將仙洞地區作為築港的主要據點,所以成為了當時許多日本人聚集的地方。原本基隆的海岸線是曲折且自然,經過此次築港工程的改變後,海岸線變得平直、人工化,但也因為要發展市區街道因而填海造陸,彌補了基隆港口腹地有限的問題。
 
:原本在仙洞附近有些從事沿岸漁業的民眾,後來因為日本時期推動基隆築港工程,並將仙洞地區作為築港的主要據點,所以成為了當時許多日本人聚集的地方。原本基隆的海岸線是曲折且自然,經過此次築港工程的改變後,海岸線變得平直、人工化,但也因為要發展市區街道因而填海造陸,彌補了基隆港口腹地有限的問題。
  
:到了1906年(日明治39年),才將這兩尊佛祖移出仙洞巖,並改成把日本文化中的七福神之一弁財天神(又稱辯才天神,為日本文化中唯一的女福神,辯才天神象徵著口才、財富和音樂)移入洞內供奉,直到日本時期結束後,又重新將釋迦牟尼佛請回仙洞巖中供眾人供奉,不過未將原先的辯才天神移出,而是留在洞內與眾多神像、佛祖等一起被供奉仙洞巖裡。
+
到了1906年(日明治39年),才將這兩尊佛祖移出仙洞巖,並改成把日本文化中的七福神之一弁財天神(又稱辯才天神,為日本文化中唯一的女福神,辯才天神象徵著口才、財富和音樂)移入洞內供奉,直到日本時期結束後,又重新將釋迦牟尼佛請回仙洞巖中供眾人供奉,不過未將原先的辯才天神移出,而是留在洞內與眾多神像、佛祖等一起被供奉仙洞巖裡。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
 
:仙洞巖於2003年(民國92年)被相關單位劃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的「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並且頒布相關命令嚴禁此地進行開發。於2006年由基隆市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後來登錄為宗教景觀。
 
:仙洞巖於2003年(民國92年)被相關單位劃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的「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並且頒布相關命令嚴禁此地進行開發。於2006年由基隆市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後來登錄為宗教景觀。
:仙洞巖內的許多石雕大多是由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於1970年代(民國60年代)所建置而成的,石雕主要為十八羅漢、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佛祖石雕。
+
仙洞巖內的許多石雕大多是由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於1970年代(民國60年代)所建置而成的,石雕主要為十八羅漢、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佛祖石雕。
 +
 
  
 
==相片集==
 
==相片集==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