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三重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三重大事記]] | [[三重人物錄]] | [[三重地景地貌]]
+
 
[[image:三重.png|right|400|thumb|{{image:三重.png}}]]
 
 
==位置==
 
==位置==
  [[三重區]]位於新北市東經122.3度、北緯25.14度,西北與[[蘆洲區]][[五股區]],西邊與[[新莊區]]比鄰而居,南與板橋區隔[[大漢溪]]相望,東與臺北市[[士林區]][[大同區]][[萬華區]][[淡水河]]相鄰,面積為16.317平方公里,是近年來興起的衛星市鎮,居住著許多從臺灣中南部搬上來的居民,擁有全臺各地的文化風情。
+
 
 +
  [[三重]]區位於新北市東經122.3度、北緯25.14度,西北與[[蘆洲]]區、[[五股]]區,西邊與[[新莊]]區比鄰而居,南與板橋區隔[[大漢溪]]相望,東與台北市[[士林]]區、[[大同]]區、[[萬華]]區隔[[淡水河]]相鄰,面積為16.317平方公里,是近年來興起的衛星市鎮,居住著許多從台灣中南部搬上來的居民,擁有全台各地的文化風情。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三重]]名稱由來===
 
===[[三重]]名稱由來===
  臺灣的開發是由南而北;而北部的開發,則是從[[淡水河]]沿線開始。前清時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頭前是一重的意思,埔則是閩南一帶居民對河岸沙洲平原的慣稱,「三重埔」則有第三段沙洲平原的意思。後來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床,河床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而今日三重埔的俗稱,也因此聞名於北部地區。
 
  
  明鄭時期三重為平埔族武灣社漁獵定居的地方,舊稱三重埔,即為三個平原的意思,最早來到這裡由新莊登陸的閩粵移民往北開墾的第一個平原-頭重埔,即今日新莊區內頭前地區,二重埔同樣在[[三重區]]內,簡稱二重;[[三重區]]在日據時代前述於臺北州新莊郡鷺洲庄所管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才與[[蘆洲]]分治成為三重鎮,1962年正式改制為縣轄市,成為臺北縣首個改制為縣轄市的城市,也是臺灣第一個由鄉鎮改制的縣轄市,發展成為七橋之都。
+
  臺灣的開發是由南而北;而北部的開發,則是從淡水河沿線開始。前清時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頭前是一重的意思,埔則是閩南一帶居民對河岸沙洲平原的慣稱,「三重埔」則有第三段沙洲平原的意思。後來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床,河床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而今日三重埔的俗稱,也因此聞名於北部地區。
 +
  明鄭時期三重為平埔族武灣社漁獵定居的地方,舊稱三重埔,即為三個平原的意思,最早來到這裡由新莊登陸的閩粵移民往北開墾的第一個平原-頭重埔,即今日新莊區內頭前地區,二重埔同樣在三重區內,簡稱二重;三重區在日據時代前述於台北州新莊郡鷺洲庄所管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才與[[蘆洲]]分治成為三重鎮,1962年正式改制為縣轄市,成為新北市首個改制為縣轄市的城市,也是台灣第一個由鄉鎮改制的縣轄市,發展成為七橋之都。
 +
 
 +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行 18: 行 20:
  
 
[[zh:三重區]]
 
[[zh:三重區]]
[[en:Sanchong District]]
+
[[en:Shimen District]]
[[ja:三重区]]
+
[[ja:三重區]]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