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一滴水紀念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檔案:一滴水紀念館20110421.JPG|400px|縮圖|{{檔案:一滴水紀念館20110421.JPG}}]]
 
[[檔案:一滴水紀念館20110421.JPG|400px|縮圖|{{檔案:一滴水紀念館20110421.JPG}}]]
 
==簡介==
 
==簡介==
  [[一滴水紀念館]]位於[[滬尾礮臺]]、[[淡水忠烈祠]]附近,[[2011年]]入選為[[淡水八景#新淡水八景|淡水新八景]]之「埔頂攬勝」的景點之一。該棟日式建築原是日本福井縣的古民宅,是日本作家水上勉的父親水上覺治所蓋,於[[2005年]]由日本運抵臺灣重建,一來感念臺灣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捐助日本,二來鼓舞臺灣[[1999年]]因921大地震受災的災民重新站起來。其取名由來承自日本禪宗之思維,其含義有三:珍惜萬物資源、對遷臺重建過程的所有熱心之人所付出微小如一滴水之力的感謝,也引用水上勉說的「一滴水脈有無限可能」做命名。
+
  [[一滴水紀念館]]位於[[滬尾礮臺]]、[[淡水忠烈祠]]附近,[[2011年]]入選為[[淡水八景#新淡水八景|淡水新八景]]之「埔頂攬勝」的景點之一。該棟日式建築原是日本福井縣的古民宅,是日本作家水上勉的舊居,為其父親水上覺治所蓋。於2005年由日本運抵台灣重建,一來感念台灣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捐助日本,二來鼓舞台灣[[1999年]]因921大地震受災的災民重新站起來。其取名由來承自日本禪宗之思維,其含義有三:珍惜萬物資源、對遷臺重建過程的所有熱心之人所付出微小如一滴水之力的感謝,也引用水上勉說的「一滴水脈有無限可能」做命名。
  
 
  [[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這棟古民宅很幸運地未遭毀壞,屋主為了讓震災受難的同鄉災民能有一個可以懷想當地共同回憶的地方,便把房子捐出。後來臺灣在[[1999年]]發生了921大地震,日本地區曾受阪神地震的受災居民感同身受,來臺協助災區重建工作,多年後在臺灣看到與當時家鄉同樣的場景,抱著鼓勵災民重新站起來的心情,日本的災民於是想把那棟曾經給他們鼓舞力量的日式古民宅移築到臺灣,希望將此一深深的祝福傳遞到臺灣。
 
  [[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這棟古民宅很幸運地未遭毀壞,屋主為了讓震災受難的同鄉災民能有一個可以懷想當地共同回憶的地方,便把房子捐出。後來臺灣在[[1999年]]發生了921大地震,日本地區曾受阪神地震的受災居民感同身受,來臺協助災區重建工作,多年後在臺灣看到與當時家鄉同樣的場景,抱著鼓勵災民重新站起來的心情,日本的災民於是想把那棟曾經給他們鼓舞力量的日式古民宅移築到臺灣,希望將此一深深的祝福傳遞到臺灣。
行 13: 行 13:
  
 
*館內資訊:
 
*館內資訊:
  一抵達入口便明顯地看見一滴水紀念館六大字的匾額,且在進入館內前必須先更換為拖鞋方可進入。一進到屋內從門外數來第三根,會看見一大黑柱,此黑柱是最長也是銜接最多橫樑的直柱(圖一),在日本文化中代表著父親,也就是一家之主的意思。而其中一柱頂的「棟札」則是古民家的身分證明,亦發現了水上覺治等三位棟樑師傅的簽名,它以紅布包裹的木牌記載著興建這棟建築師父的名字和年份,紅布外並纏繞著一雙上樑時將夾角部分剪斷的草鞋(圖二),其代表著落地生根,不再遷移之意。緊接著往前走可以一併看見建築模型(圖三)、榫頭銜接方式模擬模型(圖四)、日本古民家移築淡水大事紀(圖五)以及一滴水紀念館簡介珍珠板,其中此建築的榫頭銜接方式多達20幾種,而在大事紀中亦對一滴水紀念館的歷史、拆遷過程紀事,都清楚地描寫在此年表上!緊接著進入到鋪有榻榻米墊兩相鄰的格局內,其一是日本佛龕、茶道區,另一處則是日本的民家裡頭都習慣擺在屋中央的爐火(圖六),其功能除了取暖亦可熱湯,且房子上方有一個類似出風口的設計,則是要排出爐火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兩格局的中央有一窗以麻繩固定的竹編牆(圖七)!這是建築古法裡的鋼筋,是為了使土牆更強韌耐震。接著轉彎會先抵達水上勉文庫(圖八)才是陳舜臣文庫(圖九),裡頭皆擺放相關物品,值得一覽!
+
  一抵達入口便明顯地看見一滴水紀念館六大字的匾額,且在進入館內前必須先更換為拖鞋方可進入。一進到屋內從門外數來第三根,會看見一大黑柱,此黑柱是最長也是銜接最多橫樑的直柱(圖一),在日本文化中代表著父親,也就是一家之主的意思。而其中一柱頂的「棟札」則是古民家的身分證明,亦發現了水上覺治等三位棟樑師傅簽名,它以紅布包裹的木牌記載著興建這棟建築師父的名字和年分,紅布外並纏繞著一雙上樑時將夾角部分剪斷的草鞋(圖二),其代表著落地生根,不再遷移之意。緊接著往前走可以一併看見建築模型(圖三)、榫頭銜接方式模擬模型(圖四)、日本古民家移築淡水大事紀(圖五)以及一滴水紀念館簡介珍珠板,其中此建築的榫頭銜接方式多達20幾種,而在大事紀中亦對一滴水紀念館的歷史、拆遷過程紀事,都清楚地描寫在此年表上!緊接著進入到鋪有榻榻米墊兩相鄰的格局內,其一是日本佛龕、茶道區,另一處則是日本的民家裡頭都習慣擺在屋中央的爐火(圖六),其功能除了取暖亦可熱湯,且房子上方有一個類似出風口的設計,則是要排出爐火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兩格局的中央有一窗以麻繩固定的竹編牆(圖七)!這是建築古法裡的鋼筋,是為了使土牆更強韌耐震。接著轉彎會先抵達水上勉文庫(圖八)才是陳舜臣文庫(圖九),裡頭皆擺放相關物品,值得一覽!
  
 
==館內相關相片==
 
==館內相關相片==
行 41: 行 41: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
{{Map1|25.1782, 121.4309}}
+
{{Map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0號}}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油車里]]中正路一段6巷30號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0號
*步行:1.淡水捷運站→中正路(老街)→中正路一段(約40分鐘)
+
*步行:1.淡水捷運站→中正路(老街)→中正路一段(約40分鐘)
     2.淡水捷運站→中山路→文化路→中正路一段(約40分鐘)
+
     2.淡水捷運站→中山路→文化路→中正路一段(約40分鐘)
*公車:淡水捷運站→搭乘指南客運26號公車或836(約20分鐘),下車站名:[[滬尾砲台]],往前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
+
*公車:淡水捷運站→搭乘指南客運26號公車或836(約20分鐘),下車站名:[[滬尾砲台]],往前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
*開車:淡水捷運站→中山路→文化路→中正路一段(約20分鐘)
+
*開車:淡水捷運站→中山路→文化路→中正路一段(約20分鐘)
*GPS座標:E 121°25'44" (121.4291) N 25°10'39" (25.1776)
+
*GPS坐標:E 121°25'44" ( 121.4291) N 25°10'39" ( 25.1776)
 
*指標:
 
*指標: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行 56: 行 56:
 
==參觀資訊==
 
==參觀資訊==
 
:*開館時間:
 
:*開館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9:00至下午17:00
+
::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9:00 至 下午17:00
::【最後入園(館)參觀時間為16:30】
+
::【最後入園(館)參觀時間為16:30】
 
:*休館時間:
 
:*休館時間:
 
::(1)每星期一及星期日休館,逢國定假日當日配合開館。
 
::(1)每星期一及星期日休館,逢國定假日當日配合開館。
行 63: 行 63:
 
::(3)選舉日休館。
 
::(3)選舉日休館。
 
::(4)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4)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5)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含年度維修、清館日、重大會議使用等),本休館日公告除特殊情形外,應於一個月前公告。
+
::(5)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含年度維修、清館日、重大會議使用等), 本休館日公告除特殊情形外,應於一個月前公告。
:*導覽服務:每週六上午10:00及下午14:00各一場提供導覽服務,平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請於七個工作天前電話預約)。
+
:*導覽服務:每週六上午10:00及下午14:00各一場提供導覽服務,平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請於七個工作天前電話預約)。
 
:*電話:(02)2626-3350
 
:*電話:(02)2626-3350
  
行 85: 行 85:
 
[[zh:一滴水紀念館]]
 
[[zh:一滴水紀念館]]
 
[[en:Drop of Water Memorial Hall]]
 
[[en:Drop of Water Memorial Hall]]
[[ja:一滴水記念館]]
 
{{淡水地方機構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