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國小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簡稱老松國小)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的公立國民小學,曾是世界最眾小學生紀錄達萬人,鄰近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原校地的一部份剝皮寮歷史街區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老松國小的校舍改建於1920年時,由於設計古樸幽雅,已於1999年時獲公告而成為臺北市的指定古蹟建築之一。
校史
日治時期
- 明治29年(1896年)5月21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創立,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內,同年11月開始授課。
- 明治31年(1898年)8月16日: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獨立為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第二附屬學校因此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
- 明治36年(1903年)4月1日:在艋舺龍山寺設置女學生專用的分教場。
- 明治39年(1907年)1月:改為「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現址(蓮花池畔),分教場亦裁撤;同年5月,改為「國語學校附屬代用艋舺公學校」;同年該校與大稻埕公學校(今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因意見不同而發生多次衝突,直到大正9年(西元1920年)才結束。
- 明治43年(1910年)5月7日:改為「國語學校附屬公學校」。
- 大正7年(1918年):舊校舍毀於蟻蝕。
- 大正8年(1919年)4月1日,改為「臺北師範學校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
- 大正9年(1920年):校舍改建為現貌。
- 大正11年(1922年)5月14日:改為台北市立「老松公學校」。
- 大正13年(1924年)9月1日:改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 大正16年(1927年)5月13日:獨立為「老松公學校」。
- 昭和16年(1941年)4月1日:改制為「老松國民學校」,地址為台北市老松町三丁目21番地。
戰後
- 昭和20年;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 民國35年(1946年)7月:成立「臺北市老松初級中學」,校長由國民學校校長兼任。
- 民國36年(1947年)7月:「老松初中」改稱「臺北市立老松商業職業學校」(今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
- 民國55年(1966年)9月: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班級數和學生數全球最高紀錄(但其後班級數遭到臺北縣板橋市後埔國民小學及臺北縣永和市秀朗國民小學超越)。[1]
- 民國57年(1968年)12月25日: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 民國67年(1978年)8月:附設「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創立,原「民眾補習班」廢止。
- 民國79年(1990年)3月22日: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 民國99年(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同年8月30日校門改建完成。
- 民國105年(2016年),老松國小桂林路圍牆暨校門口地坪整修工程完成。
- 民國106年(2017年):学生人数减至452人。
校歌
老松國小校歌
蓮花池畔 屹立校堂 學海淵遠 書香綿長 我們繼往開來 景仰昔賢遺光 努力兮 努力兮 學求優 行求良 好像那君子之花 發出清清之遠香
老松我校 文甲傳芳 宏宏學舍 正正學風 我們求成大器 要積磨練之功
努力兮 努力兮 身愈壯 志愈強 好像那參天松柏 以為國家之棟樑
網站
地圖
108台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
讀取地圖中...
- ↑ 葉世文曾打老松國小主意 模板:Wayback壹周刊,2014年6月5日
- ↑ 少子化/昔萬人國小「上廁所得分批」 今剩452學生 模板:Wayback自由时报,2017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