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早安/講演、戶外教學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早安
於 2014年3月3日 (一) 01:11 由 早安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發展史

  • 日期:民國102年12月10日
  • 演講者:周宗賢教授
  • 地點:L526

老師所講述的兩百年的淡水歷史,從西班牙人進駐淡水,直到清代統治時期,給我的感受遠遠不同於谷板的歷史課本。

除了在教科本上不曾見到的詳細地方史,老師的講解、說明中,更是詳細的描述事情的細節與發展,讓我感到彷彿身處在該年代,我第一次到淡水大概是小學的時候,直到上大學前都沒什麼機會再到過,而當我考上淡江,二度踏上這純樸的土地時,心中便有點懷疑,是否曾經來過這地方,改變實在有點多,但在聽老師演講時看著手上不同時期的淡水古地圖,讓我感受到了遠比自己經歷還要更加龐大的改變,當下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十分的震撼。

除了老師對淡水的喜愛,生動的表現在這場演講之外,也不時提到一些人生的大道理,令我覺得十分有價值去參考、效仿,在淡水生活的第三年,也讓我對這地方逐漸有了歸屬感,也期望畢業後,我仍持續喜愛這充滿人情味的所在。


從圖片影像看淡水的今與昔

  • 日期:102年12月13日
  • 講者:馮文星老師
  • 地點:L522

十分遺憾這場演講無法到場,故只能事後看錄影檔來做了解,老師的演講真得十分的風趣,投影片上也呼應講題,放了許多今昔的淡水圖畫、照片與影片,這些圖像完美的詮釋了「圖片是保存歷史的最佳道具」這句話。

這場演講可以說是十分的熱鬧,在場對淡水熱愛的參與者們,不分老少,討論著投影片上照片、圖畫的地點、歷史等等,經由這些圖像,讓我看到不同於現在公寓林立、不和諧的淡水,而是個自然、純樸的小漁村。照片、圖畫的取景,大多是以淡水的自然景觀、古蹟為主,如觀音山、小白宮、紅樓、大屯山等,現在再到這些取景點來看,原有的美麗景觀,都被公寓大廈所掩蓋,淡水的天際線也因都市開發而變得凌亂。

其餘令我感觸很深的照片則是淡江大學週遭的過去,原本綠油油、漂亮的梯田,現在成了滿滿的公寓叢林,美景不復存,卻是因為我們的生活需求,如今住在原是梯田所在的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愧,此外,為疏通交通所預定建造的淡水大橋,同樣也會破壞淡水的美景,而且還是作為代表之一的淡水夕陽,我覺得,在我們一味的追求生活便利性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些被犧牲的自然景觀,必須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不會只顧便利,而忘了兼顧品質,失去原有、美好的淡水美景。


淡水導覽活動

  • 日期:民國102年12月23日
  • 講者:黃繁光老師
  • 地點:鄞山寺、淡水文化園區

這天首先的集合地點便是我、文均和瑞遠才剛取材不久的鄞山寺,在集合團拍完後,老師便開始對我們介紹這擁有191年歷史,供奉定光古佛的佛教廟宇。除了介紹和當地風俗文化息息相關的建築風格外,也道出了定光古佛的由來,汀洲客家人來台發展的歷史,會館對跨海人的種種關係等等,也讓我發現,這次活動的參與者有不少是客家人呢(我自己也是,但只會聽一點客家話,不會說)。另外,老師也提到了,廟宇是古代社會最好的社會教育場所,不說我還不知道,說了我才發現牆上、梁上大大小小的圖畫居然都是擁有歷史典故與寓意的小故事,不禁讓我佩服古代人的工藝與思考能力。

第二個地點是淡水文化園區,包括了舊台鐵縱貫鐵路淡水線遺址與清領時期的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古蹟,除了油槽在二戰期間遭美軍炸毀外,其餘建築均保存良好或改做其他用途(像是輸油的幫浦室改成廁所XD),這地點讓我感到驚訝的,主要是在於日本人與英國人對於經營(或說是企業倫理)的態度,他們經商可說是一絲不苟,從日本經營台灣這間「殼牌公司」,到台灣光復至今,向殼牌公司商討利用其原址建立文化園區與社區大學時,該公司於原址四處鑿了深約20公尺的小洞,取水化驗以證明其土地未曾遭受到油品汙染,換做是台灣,可能不到幾十年就染到了吧...。

這場戶外教學(?)可說是十分精彩,也期待黃老師持續帶我們走訪種種淡水古蹟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