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紙廠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3年1月4日 (三) 22:59 由 王齡仟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

士林造紙廠

1918年,士林造紙廠是日治時期台灣株式會社的前身,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將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宜蘭羅東)、台灣紙漿株式會社(台中大肚)、鹽水港紙漿工業株式會社(台南新營)、東亞製紙工業株式會社(高雄小港)等五間紙廠合併並成立台灣紙業公司。 因配合政府政策開始由民間經營,1954年改組為有限公司,士林造紙廠傳統上以石灰草漿做成黃紙板,一直到二戰後才開始有現今的白紙而在1958年士林造紙廠僅用兩台抄作機就產出達8000公噸的紙,其後1959年進行第二次改組,名為士林紙業有限公司,但由於之後生產成本日漸增加,1998年士林紙業有限公司停業並轉移中心至永安廠。2015年以「獅子寶寶」的品牌進入市場,而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與士林的諧音相似。

經歷80年長期的歲月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歷史價值,士林造紙廠被列入歷史建築。

曾對外開放,不過現今因政府政策士林造紙廠已有一部份被拆除,一部分還為廢墟,然而這也引起高度關注,因為士林造紙廠是台北少數還留存的日治時代遺址。

簡介

這裡紅色磚瓦與樹蔭相襯帶給人悠久的神秘面紗,近距離看這浩大的遺址,不僅讓人嘆為觀止,更讓人彷彿身至在日治時代見證造紙廠的創造與始末。 日光吧台、加工間、祕境結合成紙場1918

日光吧台

日光吧台為遊客休憩區

加工間

加工間為展覽空間

祕境

舊紙廠加上植物牆的區域,其環境帶給人神秘的感覺,而被稱為秘境

士林造紙廠都更計畫與紙業轉型

目前雖然為廢墟,但在這之前也有許多都更計畫,像是以節慶設計概念、綠化環境、加大空間性等等都讓士林紙廠有不同的改造空間與意見。 而時代的變遷,製造紙的成本日漸增長加上人們對紙的需求減少,紙業也從傳統上的造紙轉型生產溼紙巾、面膜等民生用品 專業人員探查過士林紙廠,發現其加工間、實驗室、貼糊間、車床間等地建築空間的完整性,彷彿讓人身歷其境造紙的過程,並經過多次文化資產審議會議,士林造紙廠終於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加上紙業轉型的新動力與建築改造的新空間這已不僅是對歷史的認同,更是一種文化保存及傳承,這也可知不論經歷多少歲月,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士林造紙廠都值得被保存、被尊重。

引注資料

獲登錄北市歷史建築